911例骨密度(BMD)检测资料分析

时间:2022-07-03 01:28:23

911例骨密度(BMD)检测资料分析

【摘 要】目的:探索50岁以上骨质疏松高危年龄就检人员不同性别、年龄、部位骨密度特点和规律,以指导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事件的预防、治疗。方法:通过统计、分析911例BMD检测结果资料,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受检部位骨密度,找出骨密度差异规律、特点。结果:T值小于-2.5SD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发生率女性明显比男性高;女性70~74岁年龄组腰椎部位发生率最高达94%,男、女组均以腰椎部位发生率高,可能为本地区特点。结论:本组男女骨密度减低以腰椎部发生率最高,可能与本地区生活习惯、农业生产劳动为主有关;桡骨下1/3骨密度以65岁以上组明显减低,是导致科雷氏骨折好发的基础;7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股骨颈骨密度下降加剧,特别需预防跌倒,防止发生髋部骨折严重后果。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检测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30-02

骨质疏松症自1941年Albright提出概念以来,已成为各国医学界高度重视的疾病〔1〕。我国骨科界也已非常重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是目前国际公认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本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共检测50岁以上人员911例,作如下分析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本院资料库,将全部受检者中50岁以上人员作统计,共911例,其中女性593例,男性318例,最大年龄103岁,平均年龄68.5岁,以5岁为一年龄组。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质脆性和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3〕。去年4月西安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宣布我国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1.78亿,2014年将超过2亿,中国现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超9000万,骨量减少6000万,每年为付出的巨额医疗费超150亿人民币〔4〕。本组受检者女性比男性多681:362,男女均为腰椎骨密度减低严重,可能与本地区,本年龄组(70~74岁)以农耕劳作为主,腰椎长期负重劳损相关;75岁以上组比74岁以下组腰椎骨密度相对增高可能是骨质增生造成骨密度T值假性增高的结果〔5〕。腰椎骨质疏松微细结构受破坏是造成老年人反复腰背疼痛,多发性胸腰椎脆性压缩性骨折导致驼背的直接原因。无论男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60岁以上桡骨远端1/3骨密度均低,致使临床上多见老年人科雷氏骨折; 55~59岁年龄组T值小于-2.5 SD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女性绝经后期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所至,绝经10年后适应性缓解,骨密度相对稳定;男性同样情况,可能是“男性更年期”的表现;股骨颈部骨质疏松表现在70岁以上急剧加重,所以高龄组预防髋部骨折意义更重大。因为老年人任何髋部骨折都是严重骨折,预后不良。

终上所述,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重要手段,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后果可能导致脆性骨折事件发生,各部位骨密度T值高低可预测骨折事件发生的概率,对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预测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居云主编,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上海,上海中医等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Kanis JA,Melton LJ3rd,Christiansen C,etal,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J],J Bonel luiner Res,1994.9:1137~1141

[3] 刘忠厚. 骨质疏松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43

[4] 赵完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 18(5)495.

[5] Mizun Hma H,Hosoi T, Okano H,et at. Estrogen re ce ptor gene Polymor Phcsm and bovce ncinerat olensvilvy at the Lu mbar S pine of Pve-and postwcen opausal wowcen,Bone1997.21.379~383

上一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一篇:浅谈烧伤病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