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9:13:56

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对降低住院老年患者导管滑脱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入住我科留置导管的224例患者,分两组进行观察和对照。

结果:观察组老年住院患者的导管滑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采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导管滑脱的发生。

关键词: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 老年患者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00-01

我科为军队三级甲等医院保健科,承担着部队老干部保健任务,因此高龄老年患者较多。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且多较危重,住院期间常需留置各种导管,因其护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护理质量,故在其护理过程中须提高警觉。我院自2011年11月采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后,有效减少了老年患者导管滑脱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入住我科留置导管的224例患者,年龄分布:介于79~96岁,平均年龄85.76岁,其中男性患者169例,女性患者55例;疾病分类:心血管疾病76例,呼吸道慢性疾病54例,脑血管疾病52例,糖尿病42例。将2010年11月~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在年龄、疾病分类上无统计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负责采用常规方式做入院宣教,并做好相应安全指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为主。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采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均为表格式,包含了各类导管,意识状态,沟通能力等23项危险因素内容(见表1)。每项分值为1~7分不等,根据患者病情打分。应用该表评估时应注意:凡具备相关危险因素之一的即做评估。该评估表总分值为60分,当评估分值

护理措施:①悬挂警示牌;②进行预防导管滑脱的健康宣教;③主动告知导管滑脱的注意事项;④导管固定;⑤24h专人陪护;⑥使用镇静药物;⑦使用约束带;⑧使用手套或袜套;⑨加用床栏,导管滑脱危险(评分≥12分)。

注:危险因素评估入选标准:凡具备相关危险因素之一的即做评估。

1.2.3 护理措施。

1.2.3.1 悬挂警示牌。在患者床头卡上悬挂“预防导管滑脱”警示标识,时刻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该患者有导管滑脱的风险,能够对这部分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或必要的帮助。

1.2.3.2 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和留陪者留置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导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以及导管滑脱后的应急措施,如:引流管接头处脱落,应立即反折引流管;导管有滑出,切勿向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部分;胸腔闭式引流管一旦不慎从胸腔脱出,应立即捏闭置管口处皮肤。为深静脉置管患者更换贴膜时,小心拆除原有贴膜,以免导管移位等。

1.2.3.3 加强巡视和观察。保持导管引流通畅,按时更换留置的导管或引流袋,加强巡视和观察,防止导管扭曲、受压、折叠和牵拉,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下床、进食、大小便等活动。

1.2.3.4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护理人员应在充分评估置管患者的意识状态、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患者,适当约束其的肢体,经常检查其可靠性,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1.2.3.5 及时使用镇静剂。对精神异常或烦躁患者,应有家属在旁,加用床栏,病情需要时24h专人守护;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或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导管意外滑脱[1]。

2 结果

2组患者住院期间导管滑脱发生率(见表2)。对照组103例,导管滑脱4例;观察组121例,导管滑脱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天数,有效筛选了脱管的高危患者[2]。我院在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应用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有效防止了导管滑脱的发生,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率,实现了无导管滑脱的护理安全目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 石先萍,袁青,黄蓉.防留置导管滑脱护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护理学报[J],2010,17(11B):33

[2] 姜玉荣,张红真.防范导管滑脱记录表在普外科护理安全细节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J],2011,11(33):8143

[3] 蔡晓博,赵玉英,白小芹,王红琴.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导管滑脱危险度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护理学报[J],2011,18(6A):43

上一篇:固定矫治器在恒牙外伤性脱位治疗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临床诊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