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规律与教学

时间:2022-10-28 09:11:35

注意规律与教学

摘 要:注意的种类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它不需要意识努力,因此主体不易产生疲劳,比如手机突然响铃、地震等。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服从于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并受人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因此,它被认为是积极主动的注意,但由于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因此主体容易产生疲劳,上课听讲这一活动就是有意注意占主要。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结合了有意无意两种主义的优点,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由此可见既想让学生接受预定目的的学习,又要无意志努力,教师应该多运用有意后注意。

关键字:注意;心理活动;教学;意识努力;学习效率

参观博物馆所见的精雕细刻的珍宝、游览公园欣赏的缤纷花朵、走路时看到的形形的广告牌……浅显地看,不同的事物在人们的意愿”许可”下进入人的脑海并在脑子里形成印象,这就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可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在深层次上,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举个例子来说,人们看推理小说时,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指向小说中所展现的一幕幕情节,读者会根据文章内容的深入进行思考推理。更有趣的是观众往往只记住了与情节有关的人物,那些不怎么出场、与内容无关的人物往往被抛到脑后,而小说的作者往往会利用读者对此类人的注意较少的原因,将这类人物塑造成幕后黑手。小说家利用的正是心理活动中的注意的规律,达到结局出乎意料的效果。

推理小说家利用注意规律可以将小说创造的吸引人眼球让读者欲罢不能,同样,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注意规律来进行教学。

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而调节和监督功能就是要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按照注意的三个功能来安排课堂。

首先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板书今日所要学习的课程安排,这使学生了解了本堂课大致所要学习的范围,让学生注意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的心中会自然而然地确定主要听、记的方向,从而使注意的指向性明确。但是注意的延续时间是不确定的,当学生的注意指向明确了,往往会使注意的集中性减弱,这会使学生产生思想溜号、交头接耳讲闲话甚至睡觉的后果,所以在教师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的注意力既具有明确的指向又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课堂上,是作为教师最需要的调控的。

注意的种类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它不需要意识努力,因此主体不易产生疲劳,比如手机突然响铃、地震等。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服从于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并受人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因此,它被认为是积极主动的注意,但由于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因此主体容易产生疲劳,上课听讲这一活动就是有意注意占主要。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结合了有意无意两种主义的优点,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由此可见既想让学生接受预定目的的学习,又要无意志努力,教师应该多运用有意后注意。上课时以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进行授课,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会犯困的不二法门。一些成功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穿插视频、音效、动画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更有效率的接受知识,教师需要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比如,优化教学环境。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外部无关刺激干扰,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学生在市场旁边学习,那么他们的思维很可能会被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带走,从而听不进课。其次,应该注意教室内部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室里被布置得小兔子乱蹦、小鸟乱飞、风铃声叮叮当当,学生那里还会认真思考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呢?此外,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讲,教师的仪表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一个穿着花哨的老师,只会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老师的衣着而不是课堂内容。当然从学生本身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也会有助于减少学生注意的分散,一个不会在课堂上转笔、颤腿的学生会更注意课堂内容的!

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技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音量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讲解生动形象、语言风趣幽默,便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漫长的四十多分钟里一直保持注意力。相反的,当老师一直以平淡的语调进行授课,学生则更加容易产生疲劳感。其次,合理的安排板书也会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当黑板上罗列了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和脉络时,乍一看就很赏心悦目,更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重点难点。再次,教师可以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当教学变输为导时,知识循序渐进,难度由浅到深,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学生对于新的知识则乐于知、好于知。最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语文课堂的课本剧、化学课堂的化学实验、物理课堂上的模型设计……都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知识更加深化。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与注意力是息息相关的,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课堂,对于教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关隘,当教师运用心理学中注意的规律,便可以使学生有效习得课堂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对教师个人而言是成功的,而对于社会,如果每一个教师都对注意规律进行的合理运用则会使祖国的花朵更加艳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但菲主编.

作者简介:

于璐,女,1992年12月30日,辽宁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科学士学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上一篇:安全视域下煤炭机电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