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装饰艺术对现代壁画创作的启示

时间:2022-10-28 08:42:59

画像石装饰艺术对现代壁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画像石的装饰艺术中常常打破视觉常规、舍弃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意向的艺术处理。研究画像石的造型艺术、布局安排等对以后的壁画艺术创作起到借鉴作用,也会丰富当代壁画的艺术表现,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壁画存在的问题,真正提高壁画的创作质量。

关键词:壁画;装饰;画像石

中图分类号:K879.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16-01

一、现代壁画题材的丰富性

壁画是环境的艺术,对建筑有从属性,所以壁画题材选择要考虑到建筑载体对壁画的要求。壁画的题材内容要与所在建筑的思想内涵统一。这点在画像石装饰中体现明显。

汉画像石的其题材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但其装饰载体不同,题材也略有不同。画像石的装饰载体有石椁、石墓、石祠和墓地石阙四种形式。石椁画像主要是围绕辟邪和升仙两个主题选材;石墓画像除了辟邪和升仙的内容还描绘了现实生活的场景;墓地祠堂是供后代瞻仰的建筑,画像除有表达墓主的升仙意图的内容外,具有教育鉴戒作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也是刻画的主题。汉代石墓的建筑思想是使墓主安息,并保护墓主死后升仙。所以大量的题材选择了辟邪内容。

现在的公共建筑越来越多,使用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现代壁画的选题也要与不同建筑功能结合。其题材种类远远超出了古代壁画的题材。不同壁画题材来装饰建筑,会丰富建筑本身的思想内涵。比较成功的例子有张一民先生为舜耕山庄酒店大堂设计的壁画《舜耕历山》。人物形象采用传统剪影式造型,古朴又装饰,与山庄酒店的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建筑环境相一致,壁画在建筑环境中更好的烘托了建筑气氛,提高了建筑的文化底蕴。

二、现代壁画的构图骨架的多样性

借鉴画像石构图的装饰性就是要看到其构图的形式美感,并把握其装饰理念。大型装饰壁画采用画像石的装饰构图法表现时空观念,使画面理想自由的同时也维护了墙面的平面性,壁画也建筑也真正和谐了。通过对画像石装饰艺术的研究,可以看到画像石构图样式丰富,与现代装饰性壁画创作理念一脉相承,给现代壁画的创作很多启示。

近些年来,当代壁画的装饰载体的多样发展,壁画的构图骨架也要随机应变。壁画《科学的春天》采用斜网状陶板拼镶,可能是利用斜线具有律动和活泼的倾向来与画面欢快的春天主题合拍。

张光宇先生说“构图的本身就是装饰”。画像石的物象安排就是装饰化构图的典范。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受封建迷信以及统治阶级意识的制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其构图的装饰性和构图理念却在任何时代都能运用。

三、建筑结构与构图的适应性

画像石的创作构思,是兼顾了建筑、雕塑的形式特点的,是有整体的考虑。因画像壁画的载体不同,构图形式也多变。现代壁画要与建筑结构的风格相协调,还要艺术处理画面来弥补建筑结构造成的不完整画面。《舜耕历山》中“舜耕”部分有一个门,作者把它看成是画面的一部分,让一只凤的形象顺应门上的空间来进行安排,把凤的脚落在门框上,是使建筑与画面融合的处理方式。现在社会建筑形式多样,壁画不再仅仅是做补壁的装饰,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四、装饰造型的继承性

画像石的造型遵循了传统艺术的装饰规律,装饰风格古拙、质朴。流动的云气纹丰富了画面,各种飞禽走兽生动有力,人物形象饱满有生命力。画面布局满而不乱,多而不散。这些都给现代壁画造型启发。画像石的装饰造型体现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朴素、古拙之美。形象刻画采用剪影法处理,以最能体现五官特征和身体动态的侧面居多,形象饱满,图底清晰。《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作者力图用“更为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生命和青春的“生机”。 “探索了中国艺术中线条编织的诗,咏唱了生命的颂赞”画像石的装饰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壁画创作中,成为一种壁画模式。其形式本身就有魅力,但随着材料改进,使现代壁画画面出现更多的效果。

五、现实生活的关注性

借用李泽厚的话来说,汉画像石艺术描绘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从幻想的神仙世界,到现实的贵族的享乐世界,到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艰苦耕作的世界,从天上到人间,从历史到现实,事物、场景、生活,都被囊括其中”。现代壁画除了反映民族风情一些作品,很少看到对身边现实生活关注的作品。壁画创作题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在表现我国历史传统文化上仍占很大比重。似乎还在唯北京机场壁画群是瞻。要么题材上描绘祖国自然风光、壮丽山河,也大多只满足于对环境的装点美饰的这样一些要求。描绘现实生活为主的作品不多,真正表达作者人生观念、是非曲直和对生命的态度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壁画不是装饰性的小品创作,不仅注重形式,更要表现精神深度。这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张从军.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M].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

上一篇:鬲向前:神秘鬲破解远古文明“天书” 下一篇:从《在路上》看凯鲁亚克的禅宗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