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10-28 07:28:17

“5+2=0”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一、“5+2=0”现象解读

近几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有着起承转合作用的初中教育,存在着—种“5+2=0”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的5天正面教育与在社会上所接触的2天消极、负面影响互相抵消,教育效果为0。

二、“5+2=0”现象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教育现象,5天的学校教育敌不过2天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五年教龄的思品课教师,一名从事二十年学生管理的老政教处主任,通过多年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笔者认为,“5+2=0”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多元性,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这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学校中教育学生举止要文明,遵守社会公德,但社会上乱扔乱抛、随意采摘践踏花草、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理论学习和社会认知的冲突使学生陷入了矛盾、怀疑之中,感到十分的迷惘。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现在真不知该怎么做了。

2. 网络媒体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着学生,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分,在让学生学到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50%左右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电脑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很容易让学生上瘾,如果沉迷其中,不仅荒废了学业、损害身体,而且还会产生心理问题,由此引发许多家庭危机和社会问题,甚至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3. 教育体制的弊端。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对品德、心理极差的学生,既不能打骂又不能开除。殊不知说教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味地说教不起任何作用,社会文明步伐加快,而国家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措施还有一定的滞后性,以至于在教育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导致社会丑恶的行为在品质差的学生身上再度出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学生见了老师都能问好,出了校门就“变脸”装作没看见,并且言谈举止极不文明。当今教育教书与育人脱节,轻德育重智育。

4.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渡地溺爱、放纵、包庇、偏袒现象突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本来给孩子配上手机主要是和孩子联系起来方便,可是孩子们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白天玩不够,晚上也躲在被窝里通宵地玩。对于孩子们上网,很多家庭也没有限制,导致孩子夜以继日地玩,影响学业、影响身体,更影响了健康心理的形成。少数家长本身素质低下,更谈不上家庭对子女的良好影响与教育。

5. 学生自身的问题。极少数学生是非观念淡薄,美丑善恶不分,他们不但不崇尚真善美,反而以假恶丑为荣耀。极少数学生甘当校外不法少年的“帮凶”,到校敲诈自己的同学就是明显的事例。

由于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诸因素的影响,导致“5+2=0”现象的发生,并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难题。

三、“5+2=0”现象的对策

任何社会现象从一开始出现,就注定有它解决的办法,“5+2=0”现象虽短时间内很难根治,但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已有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努力,在局部范围内效果应该是显著的。

1. 重视学校德育、心理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开设心理课,研究探讨学生心理,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防微杜渐,勿以小而乱大;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过有意义的双休日,使5天的学校教育内容在双休日得以延伸,同时也能丰富补充学校教育的内涵,达到“5+2=7”甚至大于7的教育效果。

2. 规范媒体宣传,清除文化垃圾。文化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出版物的监控,杜绝黄、赌、毒报刊流入市场,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对“三室两厅”和网吧进行清理整顿,广播要多做正面宣传,树立青少年的学习典范。

3. 构建社区教育网络。要成立社区教育机构,组织社区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双休日过得充实且有意义。

4. 开好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家校携手,双管齐下。

上一篇:反思促我成长 下一篇:也谈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