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和驴》:那些善良人的恩怨

时间:2022-10-28 07:06:32

“乡土小说”及其概念自20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形成其独特的文学面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短篇小说《五爷和驴》是一篇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作者以中国乡土社会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快乐与苦恼、希望与失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小说讲述的是五爷和隔壁李老栓大半辈子的过节,作者通过许多典型的生活小事,将两人的矛盾逐渐推向高潮。小说结尾,两人最终言归于好,重拾旧日情谊。小说里的五爷和李老栓小时候原本是很好的玩伴,然而五爷的老婆子年轻时因家里提出的五担稻米的条件,而没有嫁给当年与她相好却满足不了这个条件的李老栓,最后成了五爷的老伴。两人也因此有了嫌隙。如今李老栓的孙子因上大学缺一千块钱而不得已将自己的一头驴卖给了五爷,小说便以此为契机叙述了五爷打驴,李老栓卖屋赎驴,最后两人握手言和的故事。农村里的乡里乡亲总会有些磕磕碰碰,作者巧妙地以最普通的事物和日常生活场景为切入点,为读者呈现了五爷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和邻里矛盾。作者以干净而明快的笔调,脆快而舒展的语言,讲述了三个平凡而善良淳朴的农村人的恩怨。虽然故事内容很简单,但是作者以紧凑的叙事布局、出色的语言表现力和饱满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紧凑的叙事布局

叙事与小说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2]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需要节奏紧凑、层次明晰叙事情节予以支撑,而支起情节的栋梁便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正如小说题目所提示的那样,此篇小说的线索便是那头驴子。驴子引出矛盾,并成为矛盾的焦点,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作者很好地将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向读者展现了五爷和李老栓之间由矛盾逐渐升级、激化到终于化解的一波三折。从开始五爷笑眯着眼打量这头驴,便显露出他夺得李老栓的第二件爱物的喜悦之情,在这里便为追溯他们二人恩怨缘起――夺了李老栓第一件爱物埋下了伏笔。作者的这一伏笔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味。作者在中间插叙了这头驴的来历,李老栓的老伴死后,老栓只能天天与驴驹子讲话,驴便也通了人性,惹得五爷也爱。这里作者特意将这头驴安排成类似老栓老伴的角色,这样不仅驴的重要性得到凸显,能为冲突的白热化找到突破点,而且使得第二部分看似追溯过往,却能与当下的事情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当年五爷相当于是夺得了老栓的老伴,如今五爷又是夺得了类似老栓老伴的驴。而后,五爷因为用鞭子赶驴的方式使得驴不听他的话,他便越发打骂驴,这为最后五爷盛怒之下差点将驴打死,老栓为此卖屋救驴作了铺垫。

第一部分,作者便紧锣密鼓地为事情的前因后果打好了埋伏,整个故事的发展便呼之欲出。文章的第二部分追溯往事,尽管没有提到驴,但是老婆子在老栓心中的地位以及五爷每次收完粮食后老婆子因哭被打、被打的反应与叙述驴是如出一辙的,可以说老婆子是与驴相互呼应的一条暗线。作者巧妙地将明线与暗线联系在一起,使小说中的驴子具有了象征性意义,增添了小说趣味性的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结构层次。并且,这一部分节奏比较舒缓,与第一部分的紧密形成对比,一张一弛,小说的艺术张力在此很好地得以表现。后面两部分亦是如此。

第三部是小说的高潮,也是因驴而起。驴因为不听话挨打,一口气跑回了家,五爷的醋意和怒意交杂在一起,他拿起铁锹就把驴拍倒在地。驴倒了,他的怒气也消了。五爷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置了这么多年的气,不仅毁了两人的交情,而且也没落个好,他开始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太小心眼了!可以说驴的倒下也是两人交情之间一堵墙的倒塌。第四部分因驴卖屋,老婆子的不满情绪达到顶点,一句话彻底点醒了五爷,最终五爷将驴暂先归还给老栓,两人隔阂涣然冰释。还驴是两人重修旧好的象征。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作者紧跟着“驴”这条线索,细致地安排了整件事情的布局,毫无半句赘言。其叙事布局不可谓不紧凑,作者写作功力不可谓不深厚。

二、出色的语言表现力

该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仅体现在第一部分所讲的,其叙事节奏一紧张一舒缓,节奏感特别强,也包含了语言的劲道,修辞的巧妙。关于小说的语言,读者们应该都能体会得到是经过作者反复精心锤炼的。

应该说,老婆子是五爷与李老栓关系不好的症结所在,然而作者却并没有给老婆子安排一个名字,看似是要把这个人物淡化掉,实际上作者是使了暗劲竭力把老婆子给彰显出来,这股暗劲最主要体现在对老婆子精炼的语言描写上。文章开头的描写就让人眼前一亮,“吃过早饭,五爷给驴上套,老婆子踱着碎步跟着前后忙活”,老婆子一个“踱着碎步”的动作就传神地表达出了老婆子伺候五爷的殷勤与麻利,也表明了一个农村老太太对丈夫绝对服从的关系。后来驴被五爷一铁锹打倒在地时,“老婆子颤颤着小脚,走上前去”。她看见驴受伤很重时,“连忙颠颠地跑到屋子里拿出毛巾和药粉”。“颤颤着小脚”总结了老婆子目睹整个打驴过程中担惊受怕的心情,“颠颠地跑”则描绘出她护驴心切的样态,这两个动词对老婆子心理的体现实在是生动极了。

更为精彩的描述在后面,全文对老婆子与老栓的直接交流的描写,作者是惜墨如金,仅有一处,却已足矣。老栓见到驴被打来五爷院子里吵闹后,“临走之前,还没忘摸摸驴的脑门,并且深深地看了老婆子一眼。老婆子虽老了,却老得玉树临风的”。一个小脚的老婆子跑起来还会“颤颤地”,在老栓的眼里,却是“玉树临风”,特别美,特别巍然,而且美得特别深情。几乎可与《西厢记》中张生评说莺莺的回头时的眼神“最爱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相媲美了!作者以简洁的甚至看似不经意的用词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活动,也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趣味和活力。

除了小说的语言让人啧啧称赞外,文章的修辞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最精彩的莫过于五爷追驴子,他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过了一会,外面传来了五爷的喘息声。那声音像一条缰绳,牵出了他这头老怒驴”。这段将五爷的喘息声比作牵驴的缰绳,将五爷喻为老怒驴,将声音感官化,这一通感手法不仅形象地描摹出了五爷的愤怒,而且贴切地展现出了五爷的性格,像驴一样倔强。通过这几处分析,不得不说,作者的语言简直是直入读者的心坎,剥啄在读者内心最柔软处,使人有极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饱满的人物形象

尽管我们可以将三个人物的形象一言以蔽之为淳朴善良,但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五爷。五爷是作者人物塑造中的重头戏,作者给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五爷身上,读者看到了乡土社会里农民的勤劳朴实、倔强和善良,也看到了他身上的狭隘、跋扈和封建意识。五爷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

五爷的性格体现在他与李老栓的关系上,同时也体现在他对待老婆子的态度上,只是因为老婆子曾经与李老栓好过,所以他经常打老婆子,而且心里想的是让老栓心疼,而他自己却没有表现出心疼老婆的意思。为了面子和架子,他把自己伪装起来,处处展现出自己的权威。当他一怒之下重打了驴子,作者描写了五爷内心的后悔和担忧,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五爷。用五爷自己的话来讲,他是一个小心眼的人,男权主义的因素也仍然留在他的观念里,可以说他是一个很传统的农村男性。但是通过他卖三年的苇子攒下一千块钱,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很勤勉的农民。在最后醒悟过来和老栓和好,阻止老栓卖屋,五爷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架子,做了回真实的自己,展现出他识大体和重情重义的一面。

简而言之,作者笔下的五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男性,有复杂的性格,但内心很单纯善良。作者在其他人物塑造上也体现了这种复杂性,从而使小说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更加真实,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老栓受了很多委屈,从不能娶心爱的女人到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被打却无法相帮,最后爱驴也被迫卖掉,虽然老栓的形象很可怜,但是他每次都会争取和抗争,不让五爷打老婆子,卖屋救驴,也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老婆子很善良,也很聪明,从她第一次保护驴不被打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女性,虽然不甘心,会趴在粮食上哭,被打也哭,但是从未有过非分之想,而是服从五爷的指示,踏实地与五爷过日子。每个人物都不是圆满的,这正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综上所述,这篇短篇小说用紧凑的叙事布局,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力,饱满的人物形象,将普通人的爱恨、恩怨写得细致入微。想必作者是一位性情中人,对生活有一番很深刻的体认,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难得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姬亚楠.论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村日常生活书写[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 肖 锋.从叙事作为修辞来看叙事与小说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4(02).

上一篇:量力而行:《我家的婚事》中各主人公的婚事剖析 下一篇:吉卜林《丛林之书》的成长主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