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开发项目HSE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06:39:02

国际石油开发项目HSE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 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其核心是风险管理,以全面系统的危害识别为先导,通过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以达到科学、合理地防控风险的目的。对国际石油开发项目而言,业主要求高,开发过程复杂,必须坚持系统论的方法,对油田开发全过程进行HSE风险的防控。中石化某大型国际石油开发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油田开发HSE风险防控技术。

Abstract: HS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systematic approach which has been commonly adopted in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oil and gas industry. Risk control is the core of HSE management, various risk management tools are selected and implemented to mitigate and eliminate HSE risk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ne large scale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development project of SINOPC, this paper presen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ajor techniques used for project risk control.

关键词: 国际石油;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与实践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petroleum;development project;risk;management techniques;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132-02

0 引言

①中石化某大型国际石油开发项目开发周期分三期,其中一期5年,钻井51口,建成中心处理站一座,计量站两座、自备燃气发电厂、水厂各一座以及120公里外输管线、道路及其它工业、民用建筑等。该项目所在区域地层压力大、硫化氢含量高,HSE风险非常大。为方便叙述,下文中将该大型项目称为“C项目”。②业主要求中石化在完成所有开发工作后,将油田移交给业主并同时交付符合国际标准的HSE管理体系。项目驻在国当地政府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监控。③中石化参考国际惯例结合壳牌、沙特阿美等著名公司的风险管理经验,狠抓设计、生产作业、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HSE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保证了项目的顺利、高效运作。

1 过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1.1 过程危害识别指的是要从项目开发周期的识别与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等全过程及钻井、地面建设、试运行等各方面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对识别出的所有危害因素进行登记,按照风险大小进行排序。通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全面明确项目风险控制的主要着力点[1]。

1.2 风险评估矩阵常被用来评估识别危害的风险。危害的风险程度被分为三类: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对识别和评估出来的三类风险,需要用不同的管理要求来进行控制和削减。对于低风险的危害,需通过HSE管理系统的规定措施进行控制;对于中等风险的危害,须专门的HSE程序文件及危害控制表进行削减;对于高风险的危害则须专门的HSE风险控制计划书(HSE Case)进行削减。

1.3 C项目先后组织了道路建设、钻井作业、管道铺设、罐体施工等方面的危害识别,实现了生产、建设危害识别的全覆盖,并针对高风险的危害,建立了C项目设计HSE风险控制计划书,钻井HSE风险控制计划书及地面建设HSE风险控制计划书等。

2 风险防控技术工具的应用

2.1 危险和操作性分析(HAZOP) HAZOP作为一种危险识别技术,它单独地考虑系统各部分,分析偏差对各部分的影响。HAZOP分析是详细识别危险与可操作性问题的过程,由一个专家小组完成。HAZOP分析包括辨识潜在的偏离设计目的的偏差、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评估相应的后果。HAZOP分析是一种结构化的危险分析工具,最适用于在设计阶段对操作设施进行分析或者在现有设施做出变更时进行分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C项目先后完成初步设计(FEED)、详细设计(DD)及原油处理装置变更的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研究。在对初步设计的分析中,邀请了多种专业的壳牌团队资深专家参与,分析涵盖装置的常规操作与维护、工艺及仪表流程及相关工具等,提出了583个改进行动,特别是对井口装置、阀门、输油管道、集油管汇、缓冲罐、分离器、储油罐直至外输泵等各参数配套、压力分布及安全关键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C项目在临时原油处理装置试运前开展了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研究。

2.2 工作许可系统(PTW) C项目的油田开发地层富含剧毒硫化氢气体,钻井作业、油气储运及处理等各环节都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油气。而钻井现场常常存在各种协同、顺序和交叉同时作业的场面;中心处理站的建设施工需要上千名工人在同一区域进行着吊装、焊接、挖掘、高处作业等多种操作,发生各种事故的风险非常突出。

为削减操作风险、杜绝事故的发生,C项目建立和实施了工作许可系统。所谓工作许可系统就是一套针对高风险作业的工作程序的工作审批制度,包括:工作许可程序,挖掘、辐射、起吊、动火、临时用电等10项特殊作业程序。同时,针对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多种操作的复杂情况,制定了“工作许可协调管理程序”以保证各操作的协调与统一。

工作许可系统的目的是在进行某项作业前对工况及作业条件进行查看、分析,确定在不影响主要工况作业并保证作业条件和防范措施具备的情况下许可此项作业。作业许可需要填写作业许可表,表中罗列了作业内容、作业存在的风险、作业所需设备和防护用具、风险防控的设施与措施以及与作业有关的责任人检查与签字确认等内容。如果全部做到所列各项,由C项目现场代表签发许可。作业完毕后,需要工作负责人和项目现场代表进行核查后进行关闭,并通报解除。这充分保障了作业本身的安全性和对其他作业影响的掌控,并注意作业过程的完整性。

2.3 工作安全分析(JSA) 这是以生产一线员工为主实施的工作危害分析,它是有组织地对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实施控制措施的过程。主要过程是组织岗位工人对自身的作业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仔细地研究和记录工作的每一个步骤,识别已有或者潜在的危害。然后,对人员、程序、设备、材料和环境等隐患进行分析,找到最好的办法来减小或者消除这些隐患所带来的风险,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工作安全分析可帮助岗位员工自主分析作业中各环节存在的危害,明确防控措施,这一方面既培养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其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2]。

C项目明确要求承包商必须对各个生产操作过程组织员工开展工作安全分析,分析的结果要作为获得开工许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钻井承包商必须完成钻机安装、起下钻、下套管等主要操作的工作安全分析。同时在在特殊作业前,须开展工作分析,作为获得工作许可的必要条件。

2.4 工具箱会议(TBM) 在现场HSE工作中,C项目推行安全工具箱会议制度。工具箱会议是将工作人员聚集于作业场所附近,由工作负责人主持讨论某些特定主题,比如最近发生的事件、作业场所的特殊危害、设备的安全操作、新的工作程序或与该批人员相关的一些作业安全问题。这类会议历时极短,也可每天、每周或由工作负责人根据需要举行。

每日工具箱会议是每日作业前召开的班前会,工作负责人召集相关人员,解说每个人员当天的工作范围,讲解工具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查看各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及各种工具是否齐全,告知施工人员各生产区域和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素及处理对策。每日工具箱会议记录上必须要有安全监督人员的签字才能生效。其中工作安全分析(JSA)常被用来在工具箱会议上进行危害的识别及防范措施的制定。工具箱会议的目的是要求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都明白施工中存在的危害以及操作程序[3]。

2.5 HSE 观察卡(HSE Observation Card) HSE观察是一种行为安全管理的有效工具,它是通过主动观察员工在作业区域内行为表现、设备设施状态等方面,确认已有的制度、要求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寻找可以改进的方面,并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的积极的事故预防方法。

C项目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HSE观察卡册,员工可就其观察到的好的做法及需要改进方面进行描述,并提出建议性的整改或预防措施。员工的观察范围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安全管理制度、程序等。HSE观察卡在现场作业的应用尤为重要。

如在钻井生产现场,甲方、钻井承包商以及第三方等工作人员都可对自己在现场观察发现的任何安全隐患及时填入HSE观察卡卡片中,以便告知他人或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这个隐患或风险。在具体的操作中,甲方现场钻井总监和安全监督负责推行和管理HSE观察卡的运作过程,井队安全官每天收集现场作业人员填写的HSE观察卡卡片交给甲方安全监督,甲方安全监督审查后与现场钻井总监沟通协调,在每日例会中做相应地告知,并向C项目总部钻井HSE负责人作出汇报。井队及甲方钻井HSE主管人员每周、每月对HSE观察卡的内容进行汇总分析。C项目每月评选高质量的HSE观察卡,并对观察者在项目月度HSE例会上进行颁奖。

2.6 安全救命规则(LIFE SAVING RULES) C项目借鉴并推行了壳牌公司的12条安全救命规则,即:

在有要求情况下获得有效的工作许可证;进入封闭空间之前需获得批准;必要情况下进行气体测试;工作开始之前检查隔离情况和使用专用防护设备;取消或关闭安全设备之前需获得批准;高空作业时防止跌落;不要在作业中的起重设备下行走;不要在非指定区域吸烟;工作或驾驶时不要喝酒或服用带有麻醉成份的药;驾驶时不要使用手机,不要超速;系上安全带;遵守行程管理规定。

C项目规定全体员工必须遵守12条安全救命规则,如有员工被发现违反上述规则,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书面警告,第三次则解除雇佣合同。12条安全救命规则的强制推行,有效增强了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意识,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3 结论

HSE管理的核心工作是风险管理,通过各种手段将识别的风险削减到可接受的水平,以杜绝事故的发生。中石化C项目借鉴壳牌、沙特阿美等公司的成熟经验,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贯穿到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并合理选择和应用一系列的风险防控工具,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有效地化解了各种安全风险,保障了项目开发建设的顺利、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文华,龙政军,徐春碧等.石油工程HSE风险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马时雨,杨民育.国外钻井现场HSE管理的实践与认识[J].天然气工业,2005,25(4).

[3]曹卫东,李宪国.国际钻井项目HSE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油气井测试,2007,16(z1).

上一篇:试论加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途径 下一篇:论行为导向方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