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

时间:2022-10-28 06:22:01

大足石刻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人中国后,在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北魏的灿烂,隋唐的辉煌。在人人都认为石窟艺术即将衰败的时候,到两宋又迎来了一个高峰,这就是大足石刻。不同于云冈、敦煌、龙门等石窟艺术单纯的宗教性,大足石刻以其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和生活化卓然出世,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

有“石刻之乡”美名的大足县境内,石刻造像多达五万余尊,分布于全县近百处。造像的年代从唐永徽元年(650年)起,历经中唐、晚唐、五代,鼎盛于宋,一直到明、清、民国,绵延千余年,源远流长。

大足石刻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这五山石刻为代表,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宝顶山石窟规模宏大,意象万千;北山石窟美神荟萃,形若画廊;南山石窟为道教石窟,仙风道骨,神系完备;石门山石窟则是释踪仙迹,佛道合一;至于石篆山石窟,则集中体现了儒释道的三教合一。

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岩造像为大足石刻的规模最宏大的。大佛湾即为三山石岩相连的一个马蹄形山湾,其中刻着长达五百米的宗教艺术画廊。造像以山形取势,巨龛相连,蔚为壮观。大佛湾造像都是由当时主持赵智凤一人构思设计,另历几十年之久,亲自监制而成。当时,先雕凿出一个小佛湾作为蓝本,然后再统一布局、施工,在大佛湾扩大雕造。

在此处,佛教教义被连环画式的石刻通俗地图解着、昭示着,一组组表现佛教人生观、世界观、修持方法以及儒家伦理、理学心性的大型高浮雕巨龛相连,气势磅礴,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被人称之为“几乎将一代大教收罗毕尽”。且其造像题材不重复,构图严谨有序,图文相间,而且表现手法朴实无华,自然生动,将深奥的佛教义理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风俗情节体现出来。游览观看之时,不仅可见到佛教教义,还能从中领略宋代的世俗社会、家庭生活和精神风貌。

大足石刻的雕刻透着世俗精神,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菩萨的造像,多是仪容秀丽,亲切可爱,并不是正襟危坐的神。同时,这里还有身份各异的世间人物,君王大臣、平民百姓、渔樵牧童,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用的器物,像盆和碗之类的生活器具,描绘的内容也是日常生活场景,形象生动,观之亲切。

上一篇:“重庆得去 白鹤梁必游” 下一篇:“天生三 代表重庆的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