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舞开在土家族的艺术之花

时间:2022-08-02 07:23:33

挥手舞开在土家族的艺术之花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土家语称“舍巴日”,多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进行,也有在暮春三月进行的。而重庆地区主要以黔江、酉阳一带的土家族的摆手舞为主,2008年,“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历史记载

对于摆手舞的起源说法甚多,莫哀一是。目前最主要的有“巴渝舞”起源说。《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这说明“巴渝舞”在武王伐纣时就用于了战争。“巴渝舞”之名始见于《华阳国志・巴志》中“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专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

表演形式

了解土家族,就不得不了解他们古老的民间舞蹈――摆手舞。摆手舞的形式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主要用于祭祀,一年或五年举行一次,多在野外进行。小摆手用于一般喜庆活动,多在摆手堂内进行。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

在黔江、酉阳一带,每逢节日喜庆,当地的土家人都会到草坪、院坝跳摆手舞,男女成群结队,扛起龙凤大旗,身披土花被面,拿起鸟枪、齐眉棒、梭标,吹起牛角、土号、唢呐。当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摆铜铃司刀的老者,敬完神灵后,就指挥大家一起唱摆手歌,跳摆手舞。其中舞姿是模仿跋山涉水、农事劳动、战斗姿态、岩鹰展翅、日常生活。这些舞蹈动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看土家人跳摆手舞也能看到土家人身上那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

2010年,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庆祝中国土家摆手舞欢乐文化节,十万群众同跳摆手舞庆,此次活动还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伴奏乐器

摆手舞以打击乐伴奏,打击乐器有大鼓、大锣各一面。牛皮大鼓一个,鼓槌一对,大锣一面,锣槌一根。鼓的直径0.6~0.85米左右不等,高0.65~0.85米左右。大锣直径0.65~0.85米不等,凹凸深度0.04米左右,鼓槌、锣槌视鼓锣大小相应配置。

曲牌介绍

演奏时,一人或两人在摆手堂中央击鼓鸣锣以指挥全场。常用的曲牌有单摆、双摆、磨鹰闪翅、撒种等。节奏平稳,强弱分明,雄浑深沉。

分布范围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为甚。现在摆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来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宣恩、鹤峰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龙山、永顺两县的大部分区域及其邻县的小部分区域;在重庆市的有酉阳、黔江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形成了以酉水河为纽带的土家摆手舞文化圈。

传承意义

摆手舞不仅包含了土家族传统的摆手舞艺术,而且保存了土家族古老的宗教、戏剧、军事、体育等传统文化艺术。摆手活动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活动空间,在跳摆手舞的同时有的还唱摆手歌、山民情歌,间有梯玛举行祭祀仪式和“毛古斯”表演土家族原始生活,有的还表演声势浩大的军事活动。发展到后来,逐步融合了民间文艺、武术、杂耍等,构成了土家族地区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盛会,进而演变成土家族特有的民俗节日活动。

酉阳土家摆手舞而今已是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是武陵山地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是近600万土家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自产生以来就和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延续和传承土家族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酉阳正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摆手舞普及和大型群众性广场摆手舞活动如火如荼,优美的音乐,矫健的舞姿,预示着勤劳勇敢和粗犷豪放的土家族人民必将像“雄鹰闪翅”一般展翅翱翔。

上一篇:辣在巴渝绿茵场 下一篇:重庆百年城市交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