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土壤肥力可持续高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8 06:15:43

兖州市土壤肥力可持续高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阐述兖州市土壤肥力基本状况,分析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中面临的问题,介绍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指标系统的评价,提出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以提高当地土壤可持续利用率。

关键词 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问题;措施;山东兖州

中图分类号 F301;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41-02

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化肥施用量猛增,有机肥施用量锐减,秸秆还田量增加。所有这些因素均对土壤肥力产生较大影响,使土壤肥力指标产生显著变化。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面临着环境、人口、粮食的巨大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前提。

在摸清兖州市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立足于兖州市农业生产实际,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可行性强为前提,以保持土壤肥力稳步提高为目标,提出人为调控土壤肥力的途径和技术措施,使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变化[1-2]。

1 兖州市土壤肥力基本状况

将全市土壤按行政区划、土类、面积共划分600个小区,每区取代表性的土样1份,代表面积约66.67 hm2。

1.1 土壤养分状况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5.4 g/kg,变幅8.6~21.8 g/kg,全氮平均含量1.29 g/kg,变幅0.6~2.3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99.7 mg/kg,变幅48.2~178.0 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23.9 mg/kg,变幅8.7~56.2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90.7 mg/kg,变幅47.6~189.0 mg/kg。

1.2 土壤物理性状

0~10 cm平均土壤容重1.38 g/cm3,变幅1.29~1.48 g/cm3,10~20 cm平均土壤容重1.41 g/cm3,变幅1.34~1.62 g/cm3;0~10 cm平均土层土壤孔隙度47.4%,变幅44.4%~51.5%,10~20 cm平均土层土壤孔隙度46.2%,变幅39.1%~49.7%。

以上测试结果土类之间变幅较大,相同土类变幅较小,对照兖州市土壤养分定位观测点测试数据,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变化趋势:一是有机质稳中有升,平均每年增长0.004%;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处于上升阶段,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60、0.78 mg/kg;速效钾缓慢下降,年均下降3.6 mg/kg,阳离子交换量缓慢上升,0~10 cm土壤容量下降,10~20 cm土壤容重上升,孔隙度也相应发生变化。

2 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环境污染

2.1.1 工业污染主要为工业废水、废气、废弃物污染。在兖州市表现最重的为工业废水污染。据调查,沿光府河两岸1~2 km,泗河两岸0.5~1.0 km范围内,地下水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用河水或河两岸地下水溉灌,将不同程度污染土壤,个别地块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目前,兖州市地下水受污染面积已超过40 km2,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面积,并且有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污染面积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是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的最大隐患。

2.1.2 农业污染主要为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兖州市2012年施用化肥实物量平均为8.7万t;农药用量为980 t左右,多数为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化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约有52%的化肥被土壤吸附固定或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富营养化。据研究,兖州市地下26 m范围内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化肥污染。

2.2 施肥结构不合理

施肥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重视化肥,轻视甚至不施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量已从1995年平均16.8 t/hm2,降至2012年平均1 950 kg/hm2,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主要靠作物秸秆还田。二是化肥结构不合理,重视氮、磷肥,轻视钾肥、微肥。1995年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5∶0.03, 2012年化肥氮、磷、钾比例为1∶0.82∶0.12,与兖州市适宜的施用比例(1∶0.50∶0.45)偏差较大。以上2个方面造成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速效钾迅速下降,部分高产地块中、微量元素缺乏。

2.3 土壤活化层浅

兖州市耕作方式多采用玉米—小麦1年2熟制,每年秋种时耕翻土壤。耕作层一般为20 cm左右。多年耕作、沉积形成犁底层,土质比较黏重,容重为1.42~1.63 g/cm3,孔隙度38.7%~46.6%,作物根系难以下扎。1995年耕作层深度平均为20.8 cm,2012年耕作层深度平均为18.7 cm,表现出逐年变浅的趋势。

3 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指标系统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方面:一是自然指标,即肥力因素水、肥、气、热对作物生长的满足程度。二是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是土壤肥力的生产能力,即土壤肥力满足农业生产食物供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环境保护与治理,即土壤生态环境是否达到良性循环。评价方法为多目标、多层次加权法。以1995年为基准年,其各因子指标均取值100,2000年为参照年,2005、2012年为参评年。各指标计算方法:水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程度为指数,肥以农田施肥量及施肥结构比例为指数,气以土壤耕作层孔隙度百分比为指数;热以作物一年内利用土温生长的面积、时间为指数。土壤生产力以作物单产水平比值百分数为指数。环保与治理以地表水、地下水受污染面积、程度为指数。

由表1可以看出,兖州市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水平是缓慢提高的。各指标中水、气、环保与治理指标出现负增长,是制约土壤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肥因素与土壤生产力因素,均有较快增长。热因素因保护地栽培应用而迅速提高[3-4]。

4 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

4.1 增加有机肥料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有机质在维持土壤通透性、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形成土壤团粒及黏粒结构、保肥保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兖州市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作物秸秆,2005年平均还田量为8 685 kg/hm2。土壤有机质矿化积累平衡点为6 540 kg/hm2,仅有秸秆2 145 kg/hm2腐化后作为积累,按腐殖化系数0.32计算,仅增加有机质677.4 kg/hm2,相当于提高0.031%。随着有机物投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将提高,积累矿化循环加快,土壤供肥强度增加。因此,加大有机肥的投入量,使土壤有机质积累矿化循环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是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尚有30%以上的秸秆被废弃或烧掉。若用于还田,对培肥地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合理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对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兖州市粮食产量的66%是由施用化肥而获得的。2012年,兖州市施用化肥N∶P∶K比值为1∶0.82∶0.12。由于比例结构不合理,氮、磷化肥损失严重,通过在新兖镇易村2年田间施肥试验,传统施肥方式平均每年损失纯N 189 kg/hm2,占全年氮肥施用量的57.1%,造成氮、磷化肥损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次性施肥数量大,土壤难以有效吸附,易随水流失;二是氮、磷与钾肥比例不适宜,钾肥施用量低,作物吸收利用受到抑制,而进一步影响对氮、磷的吸收;三是施肥盲目性大,不重视肥料品种、比例,只重视施肥的数量。

4.3 改良土壤耕作方式

兖州市土壤耕作主要存在2个方面不足:一是耕作层过浅,深度仅18~20 cm。二是犁底层黏重,不利于根系下扎。针对以上2个问题,采用了2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示范:一是逐年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使耕作层深度稳定在25~30 cm。据在新兖镇潮褐土进行的深耕试验表明,每年耕作层加深3~5 cm,2年后耕作层深度稳定在28~30 cm。与对照相比,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下降0.28 g/cm3,孔隙度增加8.9%。干旱时,深耕处理比对照田玉米出现萎蔫时间后推1.5 d左右。6月28日测定,玉米株高平均高于对照4.8 cm。千粒重增加3.9 g,增产率6.7%。二是土壤深松,利用深松犁对土壤进行“V”字型深松处理,深度在45~50 cm。目的是在不打乱土层布局的情况下,打破犁底层。新兖镇代家村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20 cm土层以下小麦根系数量深松处理比不深松增加8.9%,全部根系重量增加7.3%,成熟期推迟1 d左右,千粒重增加1.3 g,增产6.5%。

4.4 保护环境,使土壤免受污染

兖州市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治理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该市环境污染主要为水体污染。境内2条主要河流泗河、洸府河水已遭受严重污染,失去农业利用价值。目前,河两侧地下水污染每年以20~50 m的速度推进,河附近机井的水质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用于农业灌溉将破坏土壤环境。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产。土壤污染程度一旦超过土壤环境容量,将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实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分级利用,推广应用农业无公害新技术、新产品可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

4.5 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利用水、热肥力资源

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兴起,为充分利用水、热自然肥力资源提供可能。特别是保护地栽培中冬暖大棚的应用,全年作物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光、热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由于蒸发量减少,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可使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5 参考文献

[1] 胡玉福,邓良基,张世熔.雨城区土壤养分变异及土壤可持续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24-127,182.

[2] 赵芹,梁照江.Akwa Ibom州湿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4):15-16.

[3] 李法云,商照聪.对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5(3):277-281.

[4] 张鹏云.我国土壤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恢复地力的措施[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10):78.

上一篇:平罗县农机维修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丰县师寨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