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师寨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7 08:59:06

丰县师寨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丰县师寨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了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以为当地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江苏丰县;师寨镇

中图分类号 S23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18-01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据此而言,农村如果仍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是与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相悖的。“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就丰县师寨镇而言,小麦的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从种植到收获机械化水平均达95%以上,而玉米全程机械化程度仅有40%左右。因此,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1 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丰县师寨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旱作物大镇,也是一个玉米种植大镇,常年种植玉米面积3 653.33 hm2。目前,小麦生产耕、播、植保、收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9%、85%、98%、99%,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种、植保、收分别为95%、60%、50%,相比之下,玉米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尤其是玉米收获仍多数靠人工操作,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由此可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师寨镇有玉米播种机460台,秸秆还田机41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62台,但生产中使用频率较低。机播、还田、机收面积不足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的40%,距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民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虽然目前师寨镇玉米机械化技术已走在江苏省前列,但与小麦机械化收获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继续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化,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仍是现阶段农机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玉米生产迫切要求实现机械化。近几年,农村打工经济发展较快,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劳动力相对紧缺,外出务工人员逾2万人,在农忙时大约有30%的人员返乡收种,不仅减少了打工收入,还增加往返费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农民的迫切需要。

(2)玉米秸秆乱丢、乱放和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就师寨镇而言,逾3 333.33 hm2玉米平均产秸秆18 t/hm2,每年产生秸秆至少6万t。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用秸秆当柴烧的越来越少,致使大量秸秆乱丢在路边、地头、河道、村头、村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虫害繁生,污染河水,影响村容村貌,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不相适应。

(3)玉米秸秆还田的优点。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硫等作物生长必要的元素。据测算,施用秸秆15 t/hm2即可增加有机质2 250 kg/hm2,从而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本身调节土、肥、温气的能力,增加土壤肥力,保墒抗旱,一般可使小麦增产10%~15%。机械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1/4,而工效可比人工高40~120倍,能够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对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促进农民向其他产业转移[1]。

2 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因素。师寨镇作为农业大镇,经济基础较差,农民购买机具的能力低,多数家庭还不具备独立购买机具的能力,1台中小型玉米收获机加上配套动力,国家补贴后仍需4万~8万元[2],师寨镇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拿出资金再进行补贴,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进度。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价格偏高,近几年,师寨镇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价格在1 200元/hm2左右,农民无力承担,制约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与应用。

(2)农民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认识不到位。由于农民长期靠手工作业,有些农民机械化观念意识不强,对新生事物存在观望态度。有些农民本身没有其他谋生手段,主要靠种地为生,加上玉米收获到小麦种植间隔期长,耕作时间充裕,造成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进展速度慢。

(3)其他制约因素。一是小型玉米播种机增长快,品牌繁多,作业质量及作物行距不一,限制了机收效率。目前,玉米播种机多以四轮、手扶等机械为动力,机械破旧且动力小,难以保证作业质量。二是目前市场上玉米收获机械为对行收获,因而有些不对称行距阻碍了收获机械的应用。三是机具装配繁琐困难,一些大型互换机具没有专业人员机手进行安装。四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田间生产性能和对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存在一些问题。玉米联合收获作业质量上存在的漏穗、压行、破损及根茬粉碎不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

3 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

在玉米生产机械化方面应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让购机户和用机户达到双赢,要大力推广新机具和技术,积极做好示范田的示范试验等工作。

(1)充分利用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效应。通过现场演示、对比试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搞好宣传,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使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尽快转化为全面发展阶段。多年来,由徐州市农机推广站与丰县农机局联合牵头,对玉米板茬机播、耕后机播和人工播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板茬播种具有抗旱、抗倒伏、高产等优势,机播均匀,播线直顺,可避免玉米机械收获时压行、掉穗、乱秆等现象。2010年9月,师寨镇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并通过电视、网络进行宣传,有效增强了农民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2)充分抓好财政补贴这一契机,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的购置投入。争取财政补贴向购置玉米机械和机械收获方面的倾斜和扶持,引导农民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的投资热情,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一种以国家补贴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鼓励广大农户和农机合作社购置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并在经营形式上推进购机入股、合作经营等模式,优化机具,创新玉米生产机械化服务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具的效益[3]。

(3)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玉米生产机械化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农民的需求,紧抓落实 “科技入户”工程,着力抓好对示范户的培训、技术服务、配件供应、质量监督四大服务保障体系,尤其要抓好机械化收种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玉米生产机械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4)要借鉴小麦跨区作业的相关经验,全力推进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增加机手收入,增强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领导及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农机协会、农机作业队、农机经纪人进行信息技术及作业经验的交流,使之成为连接农机部门和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解决有机户难作业,无机户作业难的问题。积极引进外来机具到师寨镇进行玉米跨区作业,进一步带动师寨镇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为玉米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4]。

(5)强化组织领导。玉米生产机械化是一个涵盖规模化生产经营,各级领导要把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研究制订玉米生产机械化推广计划,落实措施及相关政策。制订强化引导与培训措施,紧紧抓住播种、机收、还田3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优化扶持,把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重点工程,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富民工程。

4 参考文献

[1] 李春萍.安阳市夏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43,45.

[2] 宋慧艳.开平区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2(18):77.

[3] 曹发海,王楠楠.安徽省玉米机械化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96-197.

[4] 张万军.浅析新疆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J].农机科技推广,2012(9):34-35.

上一篇:兖州市土壤肥力可持续高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