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我家之“最”

时间:2022-10-28 05:37:46

年终了,每年都要做总结,写多了、看多了便觉得程式化。然而,关于孩子的成长及其给家人带来的欣喜和期待,每年都能说出一长串最值得回味的故事。

PART1:命题调查(《为了孩子》与新浪亲子中心联合进行)

PART2:主题调查

采访一

妈妈:高洁女儿:孙丹蕾7岁

女儿最喜欢做的事:看书。

放学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几乎什么书都爱看,看多了还经常会“妙语连珠”,像“有情调”、 “生龙活虎”等,经常会在谈话的时候恰当地蹦出来。

女儿最回味的一件事:五一云台山之行。

云台山的山景、水景、缆车、小蝌蚪等等,她的印象特别深,一次放学回家,她说:“今天上数学课,题目是多少个小朋友坐缆车,就跟云台山上的一模一样!”此后在描述某处美景时,常说“美得就像云台山”……

妈妈最感动的:闻到就想哭。

一次出差回家,女儿偶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你和爸爸出差的时候我都不敢上你们的房间,因为枕头上有你们的味道,我一闻到就想哭……”

妈妈最担心的:小家伙近视了。

小家伙眼睛开始近视了,从年初的双眼1.0和0.8,降到现在的0.8和0.6,怎么要求都不管用。不得已,我要求每晚停看电视,直到她视力恢复为止。呵,这下她着急了,当天就告诉我注意护眼了,第二天一早又要求查视力,我笑她心急:“你以为注意了一天就会有恢复!”

家里最方便的:有车了。

买了私家车了,接送孩子、周末去近郊玩都随意多了。今年夏天就带孩子到市郊去摘了桃子、黄瓜……

采访二

妈妈:董蕾女儿:悦悦4岁

孩子最开心的事:住“杭州的家”。

目的地不远:杭州,但是悦悦很高兴,在那儿待了3天,她把杭州那个宾馆称作“杭州的家”。还说要住“杭州的家”,不要回去了。平时,爸爸妈妈都上班,没空陪悦悦玩,所以这次她觉得特别开心。

最“意外”的事:尝到了拒绝的滋味。

一次,妈妈带悦悦去KFC。见到一个稍大点的女孩,悦悦热情地跑上前拉人家的手。她的意思是,想跟姐姐一起玩。而那个姐姐可能误会了,转过来就抓悦悦的脸……一时间,悦悦不知所措,也没有反抗,站在原地掉眼泪。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对孩子的心理和交往产生影响,希望没有吧。

家里最“惊天动地”的事:遭遇窃案。

春节前,家里遭窃了。报案后,警察到家里来了。悦悦见到警察叔叔的时候有点紧张,知道小偷把奶奶的金项链给偷了,她觉得小偷很坏。为了安慰奶奶,悦悦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说要给奶奶买回来。

采访三

妈妈:牛牛妈儿子:牛牛 4岁

最贴心的一句话:“妈妈你很辛苦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卫生间洗刷东西,他跑过来问我做完事了没有,我说还要给他刷鞋,他脱口而出一句话:“妈妈你很辛苦的!”顿时,我感动不已。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懂事。

最淘气的一件事:完成一件最真实的“作品”。

一天,只有我和牛牛在家,我闷头在厨房做饭菜。等出来时,发现客厅的三面墙上已经被牛牛用画笔都画上了,当时气愤得真想揍他。等静下心来仔细欣赏,虽然没有具体的造型,但线条也算舒展。也许,这是孩子最真实的“作品”,没有了老师和家长指导与监督,孩子突发奇想,随意涂鸦,非常放松和自由。

最大的进步: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牛牛开始独自睡觉,也不再尿床;早上起来,自己刷牙洗脸上厕所;平时能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收拾玩具和图书。

最出色的表现:运动能力。

牛牛从小热爱运动,攀、爬、跑、跳等能力较为突出。当同龄的小朋友还不知如何抬腿踢球的时候,他已经能踢得老远,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控球技术。还有喜欢跑步,回家的路上,常常愿意与妈妈一比高低。

采访四

妈妈:Jane儿子:桢桢 3岁

孩子最大的“成就”:自制雪顶咖啡。

桢桢所在的幼儿园里,经常会上一些生活体验的课程。有一次,老师教孩子们做“可乐冰淇淋”――类似于麦当劳里卖的雪顶咖啡。他一回到家,就欣喜地讲给我听;接着,迫不及待地用家里的雪糕和可乐,做给我吃。虽然在大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且他还把桌子、地板弄得一塌糊涂,但桢桢在做的过程当中很投入,做完之后更是特别自豪。

最紧张的一件事:爷爷病了。

桢桢的爷爷身体不是很好,曾动过心脏手术,发生过两次脑梗阻。8月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闲聊。忽然,爷爷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直冒冷汗,话都快不出来了。当时情况很紧急,家里的气氛紧张极了,桢桢一直站在床边,紧紧握着爷爷的手……这种状况大概持续了十多分钟,爷爷才缓过神来。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像经历了一场煎熬。令我万分欣喜的是,桢桢同样经受住了“考验”。

PART3:特写选录

(《为了孩子》与新浪亲子中心联合进行)

我家之“最危急”――危情时刻,惊魂三分钟

记录:兮妈

我们家的小兮兮把一颗花生米塞到鼻孔里去了!十万火急!

那一晚,我和兮爸不幸都得了红眼病,不得已,找来钟点工阿姨帮忙照看兮兮,那会儿,俩人正在客厅里吃花生。突然,阿姨惊叫:“兮兮把一颗花生米塞到鼻子里去了!”天哪!我和兮爸顿时手足无措,孩子嚎啕大哭,阿姨一摸兮兮鼻子左侧,硬硬的,鼓起一小块,吓得面色苍白:“我刚起身拿东西,他告诉我,花生喂给小鼻子了,拿不出来!怎么办,怎么办啊……”

我慌慌张张地命令儿子:“快点,擤一擤,把花生米擤出来!”

“我不擤,我不擤!”兮兮一边哭,一边说。

“去医院,马上去医院!”说罢,左转右转,不知道该去穿衣服还是该去穿鞋。正当我们准备动身的时候,抱在阿姨怀里的小兮兮用力擤了一下鼻子,花生米掉出来了,谢天谢地!

小兮兮并不知道花生米进入鼻孔的后果有多严重,或许只是被大人的惶恐表现给吓坏了,“哇!”眼泪直流,红眼病的爸妈都只敢远远地伸手摸摸他的额头:“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

我家之“最可爱”――淼儿

记录:淼儿妈

5岁的淼儿一直是家里的开心果。在家里,能轻松摘取“逗人开心、乖巧可爱之最”桂冠的,非她莫属。

今年是猪年,恰好是淼儿婆婆、奶奶、爷爷的本命年。可能是受押岁钱的启发吧,小家伙居然不吭不声地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分别给了婆婆11元,爷爷6元,奶奶3元。说是要表达自己的小小心意。几位老人当时还不肯收,可淼儿执意要给,大家才收下。当问及小家伙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淼儿回答说:“今年是猪年,婆婆、奶奶、爷爷都属猪,所以,我要给他们发压岁钱。”虽然用词不当,钱也很少,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平日里守财颇紧的小家伙竟然会自觉地表达孝心了。对于婆婆、爷爷、奶奶而言,这份孝心可能比什么都珍贵!

淼儿一天一天长大了,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再事事对父母唯命是从,也不再人云亦云。在我们眼里,2007年的淼儿是可爱的、快乐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希望可爱的宝贝更加出色。

我家之“最后怕”――宝贝流血了

记录:千子叶

2007年3月16日,记住这一天吧!一次不该有的疏忽,却让宝贝承受痛苦,对不起!

那天晚上,宝贝和他的“老朋友”老佰在椅子上玩,我很放心地在看电视,似乎曾经瞥见宝贝手里拿着一把塑料小刀,也想到可能会扎到宝贝,但还是自顾自看电视了。当听到“啪”的一声,回头看见宝贝趴在地上,一旁是断开的小刀,顿时吓坏了,一把抱起宝贝,发现右眼眼角已经流血了。

我懵了,大叫着:“去医院!去医院!”宝贝嘴里也重复着“去医院”的话,好像得到安慰一般,不哭了。上车时,宝贝的眼睛已经肿了,我不停地安慰自己:“没事的,没事的,不怕不怕……”宝贝睁了睁泪汪汪的小眼睛,摆着小手说:“妈妈不害怕,不疼了,不疼了……”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了好一会,说:“太悬了,只差一点儿,眼球就伤了……”一晚上,宝贝都没哭,只是有时碰到伤口,小脑袋就不停地动。如此折腾下来,我就只剩下后怕了。这事不能怪老佰,他也是个孩子,疏忽的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呀!

我家之“最开心”――和斜视说再见

记录:开心果妈妈

2007年2月1日,是我们家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经过长达两年的治疗,开心果的斜视已经彻底得到了矫正!

2005年1月,我拿到了幼儿园的体检报告,上面说开心果患有轻度远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了冰点。到华南地区最著名的眼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结果更让我惊愕,除了轻度远视,开心果还有5到10度的斜视。怎么办?专家告诉我: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坚持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孩子年龄越小,越早佩戴,治疗效果越好。

从此,开心果成了“小眼镜”。三个月过去了,复查的结果显示视力提高不明显,医生分析了一下原因:开心果没有坚持佩戴眼镜。原来,开心果是班里唯一一个戴眼镜的小朋友,她怕其他小朋友们取笑,一到幼儿园就把眼镜摘下来。为了将来,我只能不断鼓励开心果,她终于开始习惯戴眼镜了。

2007年寒假,我们上医院复查,医生拿着手电筒,左眼、右眼,反反复复地查,最后,他抬起头对我说:“孩子的斜视应该已经矫正成功了,为了进一步确定诊断结果,我们会将孩子的瞳孔放大,第二天再来复查。”

第二天,亲耳听到医生说:斜视已经矫正了,远视也得到了改善……这句话,真是比神仙弹奏的曲子还要美妙动听。

我家之“最骄傲”――家有1段小棋手

记录:明月

2007年,儿子在小小年龄取得省围棋比赛升段资格,这是我这个平凡的母亲在忙碌、简单的生活之余最骄傲的事情了。

儿子今年6岁,去年3月送到棋院开始学围棋,由于最初在幼儿园经过了一段不正规的围棋学习,养成了进攻围杀的风格,这在正规围棋训练中是不被提倡的。到棋院学棋后,其他小朋友与他交锋时,对他的凌厉招法起初都感觉非常不适应,往往被他杀得落花流水,老师也对儿子这种不走定式的“野路子”连连摇头,说,“孩子来得晚,落了一些课,虽然现在棋风表现得强,但基础不扎实早晚会落下去。”于是,回家手把手教儿子摆棋,学定式,一遍又一遍。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孩子学会了定式,学会了走常规下棋的先围地盘再短兵交接的路子,就没有以前那种力杀的劲头了。

今年7月,儿子参加了全省NEC杯少儿围棋大赛,去之前只是抱着体验一下的想法,并没有期望要取得名次。但在11局的对局中,他表现得很轻松,以11局7胜的优势取得所在丁组18名的名次,顺利晋升为业余1段。可喜可贺!

PART4:本刊总结

――期许永远是主题

一年杂志12期,连续12个专题调查,实在有必要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做一回总结。之所以选择“最”主题,是因为它令人印象深刻,且足以激发读者的共鸣。我们的想法:盼着能给读者一个难得的盘点与期许的空间,喜悦也好,挫折经验也罢,期待着能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透过前面的调查,我们看到最多、最棒的是关于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片断,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只是一个动作、一处细节,镜头可能一闪而过,爸爸妈妈却真切地捕捉到了。试问,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懂事了”“孩子进步了”更让爸爸妈妈感到欣慰的呢!

所有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平安、快乐、幸福的童年,但福兮祸所伏,意外和灾祸总在疏忽大意的时候降临。此刻,大人和孩子的身心无疑都得经受一次考验,所谓祸兮福所倚,共同度过难关的难忘经历和血脉亲情或许已深深铭刻在孩子的心底。

经验无法复制,教训却值得吸取。2008年,爸爸妈妈工作之外,是否应该多留一点时间给孩子呢?在孩子的养护上可否更多一份细致与耐心呢?我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的。

遗憾在所难免,期许却永远是主题。正如本期调查中读者们所期望的,愿来年孩子们长得更高!爸爸妈妈事业更顺利!在宽敞的新房子里,全家人健康、幸福、其乐融融……

上一篇:女儿当上了“蚕妈妈” 下一篇:儿童口罩 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