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背排痰技巧在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5:15:07

拍背排痰技巧在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定时翻身拍背对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肺部感染患者采取定时翻身拍背治疗措施。结果 患者痰液排出,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的状态,提高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结论 采用技巧的翻身拍背可促使患者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技巧的排痰法排痰效果显著,且患者感觉舒适,氧饱和度显著上升。

【关键词】 肺部感染 拍背排痰技巧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17-01

拍背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长期卧床病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肺部感染的治疗极为重要。拍背能促使分泌物沿气管向上移动,并有效地排出,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目的是帮助肺扩张,促使分泌物沿气管向上移动,并通过有效的咳嗽排出,促进分泌物的排出。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对200例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新法翻身拍背,促使咳嗽排痰。观察测定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肺部感染患者,其中女70例,男130例;年龄40岁~88岁。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肺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感染。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拍背咳痰前后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比较。我们采用新的排痰方法,告知患者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配合。首先护士帮助患者翻身,变动,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站在患者的正面,上身稍向前弯,一手扶住患者上侧肩部,另一手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呈凹式,腕关节伸直不动,肩关节或肘关节活动,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手臂与手掌的力量,由下至上,由外至内,以60~70次/分的频率,有节律的扣病人背部,每次5~10分钟,拍背后必要时吸痰。患者病情允许,可去半卧位或坐位,拍背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吸气,用力将痰液咳出[1]。如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一手指稍用适度的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咳痰[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脉搏等,防止发生意外[2]。如果患者痰液黏稠。先用生理盐水10mL+盐酸氨溴索针15mg,雾化吸入后再拍背排痰,同时也可以给患者喝温开水后排背排痰,这样痰液稀释,排痰效果更好。

2 结果

新的排痰法效果,见表1。

3 讨论

通过拍背排痰前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判断是否因痰液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组织缺氧。因呼吸道内分泌物滞留而阻塞通气,造成肺通气功能下降,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导致组织缺氧。拍背可以使患者肺部得到有效震动,使沉积在肺部的痰液松动向上移动。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将痰液从气管中排出,使肺部通气得到改善,血氧饱和度得到提高,组织缺氧得到改善。在20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22例通过拍背排痰后血氧饱和度提高比较明显。32例患者发热、咳嗽、深部痰不易咳出,在排痰前测得血氧饱和度80%,通过护士拍背,指导和协助患者咳出浓痰后,取半坐卧位休息待呼吸平稳后,测得血氧饱和度为90%。在观察中,有14例患者拍背排痰前后得血氧饱和度增值1%,提示这些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道阻塞严重,已不能调动起患者自身力量来排痰。应采取经口鼻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组织缺氧的状态。翻身拍背排痰后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排痰后让患者休息片刻进行,患者的痰液刚排出,通气量增大,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但如时间较长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协助咳嗽排痰,定时行雾化吸入,按医嘱准确按时应用抗生素,给予氧气吸入。对有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应对症治疗,避免高浓度氧吸入。

指导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是我们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作为一名护士本身应准确掌握拍背排痰的技巧,帮助患者排出痰液,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的状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同时,教会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排痰技巧和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 刘 辉.对重症脑瘁中并肺部感染患者定时刺激排痰[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39(6): 135[2] 杨素珍,杨 芸.老年人肺部感染拍背排痰技巧及护理[J].医药导报, 2004, 11(9): 150

上一篇:临床内科2型老年人糖尿病临床治疗 下一篇: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