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与护理

时间:2022-10-28 05:11:57

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与护理

摘要: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及有关软组织病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属于中医的“眩晕”、“项痹”、“眩冒”范畴,本文从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针灸治疗与护理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将针灸与护理有机结合运用于颈性眩晕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灸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93-03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椎间盘变形、骨质增生、外伤、髓核突出等)及有关软组织(肌肉、韧带、血管、神经、关节囊等)病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持续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颈部僵痛、肢体麻木、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等,甚至猝倒,该病中老年多见[1]。针灸与护理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现综述如下。

1病因与发病机理

11西方医学颈性眩晕的发病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血管、神经、肌肉、体液、骨骼的改变等,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需进一步探索,有西医学者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异常、交感神经刺激等有关,其中血液流变改变和体液因子在症状期起着决定性作用[2~3]。

12祖国医学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的“眩冒”“眩晕”范畴,多虚实夹杂,该病由外邪、饮食不调、情志内伤、颈部久劳等病因,引起肝肾亏虚、肝胆失调、经络不通、气血不足、血不上行,局部失养、血不能上承、脑海空虚所致[4~5]。

2针灸治疗

21毫针刺法张永焕等[6]在百会、四神聪、风池、颈部夹脊穴、心俞、肝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毫针针刺操作以达到滋肾调神,总有效率为9750%。有报道针灸临床医生分别在选取百会、太阳、风池、风府、颈部夹脊穴、后溪、悬钟[7]和合谷、印堂、神庭、百会等[8]穴位基础上辨证取穴,进行毫针针刺,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率为90%以上。

据报道针刺风池等[9]或昆仑[10]或太冲[11]单穴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张超云等[9]选取风池穴毫针针刺总有效率为100%,用毫针在患者一侧风池穴进针透刺对侧风池,另一侧采取同样方法,每次治疗两侧均强刺激,5 min行针1次,10 d为1疗程。

22电针刘进成[12]选取百会、风池、颈夹脊、悬钟进行针刺操作,必须取颈1或颈2夹脊穴中的1个。毫针针刺得气后,电针刺激,有效率为9688%。金海涛等[13]以四神聪、百会、风池、天柱、大杼穴为主穴,辨证取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在双侧天柱、大杼加电针刺激,选取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舒适为度,治疗3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611%。蒋小旭[14]在针刺风池、供血、百会、内关等穴基础上,电针风池、供血穴,每周治疗5次,2周后统计有效率,有效率为90%以上。

23穴位注射彭青[15]每日在人迎穴注射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三者混合液1次,两侧交替,1日1侧。医者操作时应先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向外侧勾拉,沿指甲边缘垂直刺入08~1寸,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入药物,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曹少华等[16]在风池、全息颈穴、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风池、全息颈穴每穴注射05 mL,足三里注射1 mL,左右两侧交替轮流注射,连续治疗个2~3疗程后,有效率为100%,60例患者临床治愈55例。

3护理

31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是颈性眩晕发病原因之一。颈性眩晕患者常伴有忧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在治疗中应加强患者情志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进行患者心理评估,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教育,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消极影响,多关心、体贴患者,给予鼓励与安慰,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对外界不良刺激加以严格控制,列举治疗效果好的病例,帮助其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达到“解郁而病退,病退而解郁”[17~18]。

32饮食护理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是致眩的原因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认为“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指导患者加强饮食调补,在日常饮食中选择补肝强肾、补益气血、强壮筋骨、富含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和药物,如蛋类、豆类、奶制品、红枣、木耳、桂圆、芝麻、核桃、洋葱、蜂蜜以及西洋参、山药、杜仲、狗脊等中药材,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19~20]。

33康复护理颈性眩晕多由颈部病变引起,进行颈部康复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护理工作者应在治疗的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做好康复锻炼。

张莉蓉等[21]指导患者每天做医院自编的颈椎导引操,每天1~3次,要求患者出院后仍坚持,并配以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锻炼以运动后身体轻度发热、微汗、不感疲劳、休息后能很快恢复为宜。王春艳[22]采取多种方法对颈性眩晕进行康复训练。一是在疾病慢性期及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擦颈、前后点头、“米”字功等颈椎操的自我康复训练,每组10次,每天2组;二是双手交叉抱住枕部,颈与双手进行对抗用力锻炼,每次10秒,每组20次,每天2组;三是指导患者自己按摩颈部至肩部10~30次,点按风池、肩中俞、肩井等穴。通过训练既使各肌群和韧带得到锻炼和体息,又使肌张力得以加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得以提高,从而使颈性眩晕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魏秀花等[23]在颈性眩晕治疗的第2周开始指导患者做颈部环转、玉凤点头、前伸探海、与项争力、回头望月、颈部侧屈、“米”字运动、耸肩缩颈、双手托天、金鸡长鸣、弯肱拔刀、倚枕望天、屈肘转肩等颈部保健操,使患者颈椎恢复正常生物平衡。

34生活护理好的生活习惯是降低颈性眩晕复发率的重要措施。一是保持良好的坐姿,改变不正确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看书、上网等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低头伏案时保持自然,头部略向前倾,防止颈椎疲劳、变形;二是保持正确的睡姿。正确的睡姿可以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维持或恢复颈椎原有的生理弧度、保持颈部血液循环畅通。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患侧侧卧位休息,保持头颈部伸直,睡眠枕头高度以12~15cm或自己一拳为宜,枕芯要求柔软、富有弹性,放置于颈后,保持略后仰。侧卧位患者,枕头需与肩同高,保持颈椎中立位;三是颈部保暖,避免颈部感受风寒,夏季避免冷风长时间直吹,秋冬季节穿高领衣服[20,22]。

4针灸治疗结合康复护理

张彦等[24]将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针刺治疗的方式。针刺选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天柱、大杼穴为主穴,采用常规针刺,并在天柱(双侧)及大杼穴(双侧)进行电针刺激,同时根据辨证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护理方面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饮食上选取益气补血、补益肝肾的食物和药物,如桂圆、红枣、黄芪、枸杞等。二者结合总有效率为9167%。

5讨论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颈性眩晕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针灸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25],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疗效明显、方便易行、无副作用的优点,具有疏通经络,松解黏连,缓解或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脑部供血的作用[26]。

[JP2]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生活护理等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上将针灸与护理有机结合运用于颈性眩晕治疗中是有益尝试,值得推广应用。[JP]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S].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

[2]连树林,丁庆刚,旋静,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32-433

[3]孔令忠,纪清颈性眩晕的发病学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62-64

[4]丁一,焦杨,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80例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710-2711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97-298

[6]张永焕,周胜红,王乐荣滋肾调神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l(9):1512-1513

[7]李万婷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1):2572-2573

[8]覃丽针刺治疗颈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5):55-57

[9]张超云,陈引香风池穴透刺治疗颈性眩晕60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4):811-812

[10]魏瑞仙,巴艳东针刺昆仑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27-29

[11]蔡宗升针刺太冲穴治疗颈性眩晕20例[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4,12(1):86-87

[12]刘进成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19-20

[13]金海涛,张雯针刺四神聪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4):758-759

[14]蒋小旭电针治疗颈性眩晕50例[J].广西中医药,2014,37(3):41-42

[15]彭青人迎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24-925

[16]曹少华,邹永英,苏宁,等特定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4):756-757

[17]李海燕颈性眩晕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74-575

[18]毕玮,卢丽琴颈性眩晕的中医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243-244

[FL)][HJ1.9mm][SD1,1][FQ(10*2。175mm,X,DY-W][SQ+1mm][CD=175mm]

[19]秋迎,张晓春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59-60

[20]方红,丁贤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3):211-212

[21]张莉蓉,王引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6):76-77

[22]王春艳针刺上星、印堂穴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6):1243-1245

[23]魏秀花,王波,樊新磊中药热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颈性眩晕3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83-84

[24]张彦,金海涛,王非针刺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2):59-60

[25]候转转,许世兵,邬伟刚,等“通督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9):901-902

[26]彭支莲,黄剑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9-30

上一篇: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肛周湿疹40例 下一篇:《景岳全书》论治妇科痛证学术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