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28 05:07:48

暖冬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 要】暖冬不仅会对冬小麦生长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因季节性气候异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本文从植株旺长、质量差;抑制分蘖,抽穗开花提前;冻害现象加重;缺肥早衰,病虫害严重;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等方面对暖冬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介绍,并从品种与播种、化学调整、田间管理、及时补救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暖冬;冬小麦;生长影响;应对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暖冬逐渐增多,其不仅会影响冬小麦生长速度,造成植株徒长,而且还会使气候与生长环节不协调,冻害、病虫害等现象加强。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暖冬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防止季节性气温异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下面就对暖冬对冬小麦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经验介绍。

1.暖冬对冬小麦的影响

1.1植株旺长、质量差

暖冬季节由于气候温度较高,从而促进了热肥的吸收和作用,冬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出现植株旺长,越冬期生长量较大、高峰苗提早形成,成穗率下降,枯黄叶多,绿叶数少,群体茎蘖数偏多等问题,到了春后,小麦提前到返青期,无效分蘖退化较慢,群体偏大,导致田间荫蔽、通风透气性较差、茎杆细弱,抗病能力下降,因此使植株群体整体质量差,抗倒能力大大降低。

1.2抑制分蘖,抽穗开花提前

冬小麦在分蘖时期对温度较为敏感,高温对冬小麦分蘖有着抑制作用。如果播种时间提前,分蘖在气温较高的时期度过,那么分蘖成穗数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暖冬使植株越冬期平均缩短10天-12天,造成抽穗开花提前并使其正好赶上初冬时期。此期间气温变化不稳定,导致抽穗开花时间延长,造成出穗和第一分蘖穗受到影响,空粒现象严重,对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

1.3冻害现象加重

由于暖冬温度高,生长速度过旺,导致小麦拔节早,生育期提前,生物积累较少,抗冻能力降低,同时由于土壤水分也随温度的提高而大量蒸发,从而无法保持土壤温度的平衡,土壤受温差影响有较大的伸缩和扩张,根系一方面经受着冻害,另外还受到土壤的积压,因此使得在温度并不低的冬季里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冻害情况。另外,由于植株并未在冬季接受过低温的锻炼,因此在第二年的春季出现倒春寒时,没有物质营养的积淀和低温骤变的抵御能力,也出现大面积的冻害。从植株生长期与气候搭配角度来说,冬末春初主茎和大分蘖都处于穗分化中后期,抵抗低温冻害能力也大大减弱。

1.4缺肥早衰,病虫害严重

暖冬还会造成土壤中的肥效快速发挥,前期的长势过旺更导致肥料消耗过度,特别是一次性施肥的种植方式,导致植株生长到后期没有充足的养分进行供给,从而使小麦造成早衰现象,而弱势植株的有效穗在乳熟后逐渐死亡退化、成熟期缩短。同时由于冬季温度高,使大量的病虫可以安全越冬,同时田间的潮湿荫蔽导致病原菌、虫源不断的滋生,特别是纹枯病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增加,发病率和发病速度会明显增加。

1.5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

徒长小麦茎杆细弱,幼穗分化受到影响,小花分化强度较小,小穗退化率高达20%以上而可孕小花结实率则在51%-78%,穗粒数较少,平均为25-29粒,千粒重偏低,从而造成产量降低。

2.应对措施

2.1适时晚播,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挑选冬小麦品种时,应注意选择适合本地种植、适生能力强、抗病虫害较强、抗倒伏、防寒抗冻的抗耐暖冬小麦品种。播种时间要根据气候变化具体确定,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初,温度较为平稳,增暖趋势明显时进行,以减少冬前有效积温,避免高温徒长,保障小麦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避开不良气候。在播种过程中,应实行精量播种,合理调节植株密度大小,降低田间郁闭度,使阳光充分照进田地,减少细菌滋生。

2.2利用化学方式,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多效唑能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和减轻低温冻害,因此可在播种前按每公斤1-1.5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拌种,在苗期喷洒使用多效唑,可使主茎基部一、二节间缩短,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减少无效分蘖,可小麦幼苗冬前叶龄、单株分蘖和单株叶面积增加,大大减少冻死率,降低暖冬对麦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暖冬季节,冬小麦最常见的病害就是纹枯病,因此在播种前还应该每公斤种子使用立克秀1.25g拌种,以消除种子的病菌,在返青至拔节期时,按每亩井岗霉素300g-400g,兑水70kg-80kg标准对准苗茎部喷洒,防治纹枯病。

2.3补充水分,做好镇压,有效避免冻害发生

种植者应实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象变化,在低温来临之前做好镇压防冻工作,控制麦苗主茎和大分蘖生长,促进潜伏芽发生和小分蘖生长,防治麦苗徒长,增加小麦质量。同时还要浇好冬水,及时补充水分,一方面可以保持土壤温度,另一方面可以补充由于暖冬造成的水份大量蒸发,从而有效的避免冻害发生。

2.4合理调整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植株旺长

在种植冬小麦时,可以同时进行配套栽培,充分利用土壤耕作、合理密植、品种搭配,通过水费管理调整土壤结构补充植物所需的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特别是磷钾肥可以起到壮秆抗倒,提高防冻抗逆能力的作用。在基苗肥施用上,要按照N:P:K=1:0.6:0.9比例混合。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环节和营养需求进行少施勤施,避免一次性施加肥料,应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同时还可以通过肥料的供给调整麦苗的生长速度,避免植株旺长早衰,从而提高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构建优质高产的植株群体。但是对于底肥施加充足,土壤肥力较好、生长较为健壮的群体,应避免施加冬肥。对于长势过旺的植株,还应在2-3叶时进行深中耕断根,划锄松土,加速无效分蘖的死亡,抑制小麦对水份和养份的吸收,提高有效分蘖的整齐度及分蘖成穗率。定期喷洒除草剂进行除草工作,改善田间环境,减少病虫源菌产生,提高土地、肥水利用率,也是有效应对暖冬的措施。

2.5及时补救

当冬小麦遇到冬季寒流、春季倒春寒出现冻害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追施速效性肥料,以P、K肥为主,N肥为辅,促进分蘖生长,补偿穗数损失,同时喷洒活力素50g加磷酸二氢钾100g补充叶面肥,加速植株缓解冻害。 [科]

【参考文献】

[1]张玉松,黄燕.浅谈暖冬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与田间管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4).

[2]田宇兵,韩然,史占良.暖冬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2).

[3]郭静,米景辉.暖冬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06,(1).

[4]杨小利,蒲金涌,王立科等.光温因子对冬小麦发育、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9).

[5]张玉松,黄燕.浅谈暖冬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与田间管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8).

上一篇:浅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坡向及抚育措施对红花油茶产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