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8 04:27:00

兰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271.51 R 179 R 339.3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37-02

【关键词】 月经失调;知识;因果律;学生

月经周期紊乱是指月经初潮已来的女性出现月经周期时间的推迟或提前,月经量的减少或增多,甚至闭经的现象。为了解兰州地区女大学生对于月经及周期紊乱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该地区3所大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围经期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地区综合类、理工类和文科类3所大学在校本科女大学生600名,每所大学各抽取200名。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达93.8%。

1.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个人资料: 年级、年龄、学校、专业等;(2)月经基本情况:月经初潮时间、2次月经第1日间隔时间(月经周期)和月经期持续时间;(3)月经及其周期紊乱的认知情况;(4)围经期日常生活习惯及行为调查:运动、情绪、睡眠、饮食状况等。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有效问卷整理后,采用数据双录入方式输入计算机,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月经基本情况 兰州地区女大学生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79±1.35)岁,初潮年龄最早10岁, 最晚18岁;月经间隔时间36 d者占11.8%,间隔时间21~35 d者占80.1%,不规律者占8.1%;月经期持续时间7 d者占24.0%,持续时间3~6 d者占75.4%,不规律者占0.6%;经常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者占23.7%,较少出现者占58.6%,几乎不出现周期紊乱者仅占17.7%。

2.2 兰州地区女大学生对月经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由表1可知,月经初潮前对“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的认知情况,不了解者占19.9%,一般了解者占60.4%,很了解者仅占19.7%;对月经周期紊乱的认知情况,不了解者占37.8%,一般了解者占58.3%,很了解者仅占3.9%。

2.3 兰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的影响因素 分别为食用辛辣食物(77.4%)、使用冷水(70.4%)、情绪低落(69.7%)、食用冷饮(69.0%)、天气转凉(61.6%)、学习负担加重(56.9%)、饮食不规律(53.9%)、睡眠不足(38.4%)、大量运动(32.6%)和人际关系紧张(22.9%)。其中,围经期大量运动、食用冷饮、学习负担加重、睡眠不足、天气转凉和人际关系紧张均是导致兰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

3 讨论

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13.79岁,与郭锡永报道的吉林省女大学生平均初潮年龄13.64岁一致,但是高于上海高中女生平均初潮年龄(12.67岁)[1-2]。由此可见,月经初潮年龄与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营养、生长发育等因素密切相关[3]。结果显示,该人群月经间隔时间和月经持续时间绝大多数属于正常范围,这与广州女大学生情况基本一致[4];经常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者占23.7%,较少出现者占58.7%,几乎不出现周期紊乱者仅占17.7%。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使她们不得不承受来自自身和社会多方面的身心压力。许亚平[5]认为在校女大学生是月经周期紊乱的高危人群。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兰州地区女大学生的月经相关知识相对滞后,初潮前对“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不了解者占19.9%,一般了解者占60.4%,很了解者仅占19.7%;对月经周期紊乱知识,不了解者占37.8%,一般了解者占58.3%,很了解者仅占3.9%。提示兰州地区女大学生对月经及其周期紊乱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该人群月经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和不正确。

以往的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紊乱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应激状态等[6]。调查发现,兰州地区女大学生围经期大量运动、食用冷饮、学习负担加重和睡眠不足、天气转凉和人际关系紧张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P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围经期卫生指导和月经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技能,以减少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然而,如何通过学校开展女大学生围经期保健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从而降低该人群月经周期紊乱发生率,仍然是提高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水平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4 参考文献

[1] 桂秀芝,韦成全.2 612名8~20岁女学生月经情况调查报告.中国校医,1997,11(4):254-255.

[2] 郭锡永,王淑杰,王悦,等.大学生生殖卫生知识、态度及需求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2,29(1):23-25.

[3] 谭晖,魏美娟,钱序.上海市高中女生月经病相关症状流行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42-444.

[4] 汪保国,陈思东,周卫平.广州女大学生月经及经期保健的现况研究.中国校医,2008,22(2):162-163.

[5] 许亚平,李桂华,李坤.大学生月经周期异常诊断与治疗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 303-1 304.

[6] 张先艳,贾登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月经失调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504.

[7] 武红利,康文丽,高伟,等.心理因素与青春期女性月经异常关系的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2):73-76.

[8] 李玲.某高校两系女生月经失调情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 303-2 304.

[9] BOSCH JA, BRANCL HS, LIGTENBERY AJM. The response of salivary protein levels and S-IgA to on academic exam in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aihy stress. J Psychoph, 1998,12(4):384-391.

[10]马梁红.十五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96.

[11]蒋艳杰,孙茹,杨熹洁,等.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生理保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23.

(收稿日期:2009-05-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一起高校学生肺结核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下一篇:广州市大中小学生缺课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