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10-28 02:29:03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施工企业因认识到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设置与实施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技术水平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设置与实施的影响。加快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此达到促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应用;施工技术

Abstract: through the knowledg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points se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plementation, and to recognize its technical level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points set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To speed up its ow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level enhancement, to promote the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purpo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pile foundatio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ile foundation;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形式、 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 都有了很大的该进。 桩基已成为在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 、重型厂房和具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

一、桩基的应用

桩基础方案在诸多建筑形式中得以广泛应用,比如:粮仓、仓库等重型工业厂房与荷载过大的建筑物。不允许地基有不均匀沉降和过大沉降的高层建筑或其他霞要建筑物。对大型或精密设备基础,要求减小基础振动、减少基础振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或要控制基础沉降及沉降速率。高耸结构建筑物如输电塔、烟囱等宜采用桩基以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和上拔力,或用以避免结构物的倾斜。软弱地基或特殊性土上的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或以桩基作为地震区结构抗震措施的建筑物。当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太深处埋藏有坚实地层时,最宜采用桩基。如果软弱土层很厚,桩端达不到良好地层,则应考虑桩基的沉降等问题;通过较好土层而将荷载传到下卧软弱层,反而使桩基沉降增加。总之,桩基设计应该注意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这两项基本要求。在工程实践中,由于设计或施工方面的原因,致使桩基不合要求,甚至酿成重大事故者已非罕见。因此,做好地基勘察,谨慎选择方案。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力求方案科学完善、严谨合理。

二、桩型使用和选型原则

任何一种桩型都有其适用范围,再好的桩型只要施工中不注意质量或超过其适用范围,都会出现质量问题甚至造成重大事故。通常对桩型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原则:第一,考虑载荷因素,即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大小是控制单桩承载力要求的主要因素;第二,考虑土层因素,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和桩端持力层深度等,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方案桩结构的承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桩的类型;第三,考虑环境因素,即考虑设桩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打入式预制桩和打入式灌注桩的场合,就要考虑振动、噪声以及油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是泥浆护壁钻孔桩和埋入式桩就要考虑泥水、泥土的处理,否则会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第四,考虑机械、造价等因素,即考虑本地区桩基施工单位现有的桩工机械设备,如确实需要从其他地区引进桩工机械时,则需要考虑其经济合理性。另外要考虑造价因素,采用桩型,其造价应比较低廉;第五,考虑工期因素,当工期紧迫而环境又不允许,可采用打入式预制桩,因其施工速度快;再如施工条件合适,也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因该桩型施工作业面可增多,施工进程也较快。

三、桩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1、施工顺序要合理

合理的施工顺序,能减少施工难度,所以,在施工方案中要认真统筹,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在可能的条件下,先浅后深 因为,一般情况下,桩孔愈深,难度愈大,较浅的桩孔施工后,既可以加固上部土层的稳定性,也减少了深孔施工时的压力 如果是在含水层或有动水压力的土层中施工,应先施工(或迎水部位)的桩孔,这部分桩孔混凝土护壁完成后,可保留少量桩孔先不浇筑桩身混凝土,而做为排水井,以方便其它孔位的施工, 从而保证了桩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质量。

2、桩基施工的技术细节

(1)施工时,如果桩身内部的混凝土强度与预先设计的强度相符时,应该将桩静置,而且经过蒸汽的养护之后方可施工;在进行沉桩的施工时,利用经纬仪严格的测量,使桩应该保持垂直,误差不超过0.5%,因为偏差较大时,会导致桩身容易开裂

(2)进行接桩的操作施工时,接桩通常采用钢端板焊接的方式,在桩身离地面一米的距离时即可进行焊接 接桩,接桩时要时刻观察两节桩身的衔接情况,保证圆角和直角相互正对,在桩顶清理干净之后要进行定位板固定,接着再将上段的桩吊放在下段桩的端板上,利用定位板将上下段的桩接直,如果在两段桩的衔接处有空隙,要利用锲形的铁片加以焊接固定 接头处坡口槽电焊应分三层对称进行,焊接时应减小焊接变形,焊缝连续饱满;焊后清除焊渣,检查焊缝饱满程度 焊接完成后应等接头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差在100 以内才能沉桩,一般情况下静压桩等候6分钟、 锤击桩等候8分钟为宜,不得用水淋等方式快速冷却。

(3)在桩冒和送桩器的选择上,要保持外形上的相互匹配,而且在强度和刚度等的选取上也一定要合格,桩冒和送桩器的下端应该采用开孔的方式来加强桩内部同外界的互通性能,避免由于气压或水压过大导致出现气锤或者水锤,影响到桩头的质量;在接桩、 送桩的过程中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尽量使得每次沉桩的操作都一次到底,避免中间的出现的短暂性停歇;在沉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贯入度不正常,桩身出现略微的偏差或位移时,为了避免桩身或者桩顶的损坏应立即停止沉桩,通过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加以解决,接着方可继续施工。

(4)对于空心桩一般不进行截桩的操作,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必须要截桩时,应该采用机械分割的方法将无需截掉的那部分桩身加以固定,然后再沿着钢箍的上边缘进行切割,钢箍绝对不可以利用人力进行强行的截除,可以利用气割法进行切割。

3、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可采用锤击振动 、振动冲击等方法沉管开孔。 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常用直径(指制桩尖的直径)为300mm-500mm,桩长常在20m以内,可打至硬粘土或中 、粗砂层 。对直径340mm和480mm的桩,当锤的质量各为 1t 和 2t-3.5t 时, 单桩轴向承载力分别约为 250KN-350KN 和500KN-700KN 。这种施工设备简单,打桩进度快,成本低,但很容易产生缩颈(桩身截面局部缩小) 断桩 、局部夹长 、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质量事故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缩颈常发生在软硬土层交界处,或软弱土层处。 因此,拔管的速度应该放慢,例如为0.8m/min;管内混凝土量应充足,应达到1.10-1.15。

(2) 钻(冲、磨)孔灌注桩

各种钻孔桩在施工时都要把桩孔位置的土排出地面, 然后清孔底残渣,要放钢筋笼,最后浇灌混凝土。 直径为600mm或650mm钻孔桩,常用回转机具开孔,桩长为l0m-30m,单桩承载力为1MN-2MN。 目前,国内的钻(冲)孔灌注桩在钻进时下钢套筒,而是利用泥浆保护孔壁,以防现孔,常用桩径为800mm 1000mm 1200mm等,采用的承载力达3MN-9MN。

(3) 挖孔桩

挖孔桩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开孔。 人工挖土时,要挖深0.9m一1.0m时就浇灌或喷射的圈混凝土护壁,上下圈之间插筋连接, 达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在护壁内安装钢筋笼和浇灌混凝土。 挖孔桩的直径不宜小于1m,深度为15m者,桩径应在1.2m-1.4m以上,桩身长度宜限制在30m内。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科学设置与实施对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施工企业因认识到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设置与实施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技术水平对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设置与实施的影响。加快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此达到促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目的, 促进企业综合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的提高, 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刚. 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初探[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2) .

[2] 李志伟. 浅论高层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1) .

[3] 陈汉标. 浅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与应用[J]. 科技传播, 2010,(12) .

[4] 陈虎,闫连军,桑贤克. 桩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2) .

[5] 张鹏. 对某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实例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07) .

上一篇: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研究 下一篇:城市道路网规划的统计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