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合用治疗手足麻木68例

时间:2022-10-28 02:01:12

关键词:手足麻木 针灸 中药 辨证论治

笔者采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以针灸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诸多手足麻木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治疗的68例重症手足麻木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22~69岁;病程15天~半年。对照组68例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21~65岁;病程10天~半年。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辨证分型:风寒阻络型症见手足麻木、困胀,感觉不灵敏,四肢关节屈伸不利,或伴关节肌肉酸楚疼痛,畏寒喜暖,舌苔薄白,脉沉紧;气血亏虚型症见手足麻木不仁,肢体倦怠乏力,劳累后麻木尤甚,腰膝酸软,头晕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气滞血瘀型症见手足麻木迁延日久,肢体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以夜间尤甚,严重者表现麻木似针刺,伴心烦,口干,舌质偏红,脉弦。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10mg;弥可保片500μg;血塞通片每次1片。每天3次,连服15天为1疗程。

2.2治疗组:针灸治疗:取穴:肩髑、臂、手三里、外关、中渚、鱼际、八邪、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昆仑、太溪、八风。操作:常规消毒后,毫针快速刺入,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每次选3~4个穴位,行艾条温针,约半小时去针。每天治疗1次。中药口服: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药用:黄芪18g,芍药、桂枝各9g,生姜12g,大枣4枚。辨证加减:风寒阻络型加防风、羌活、独活各9g,细辛、制草乌各3g,乌梢蛇12g;气血亏虚型加当归、熟地、菟丝子、天麻各12g,川芎、杜仲各9g,鸡血藤15g;气滞血瘀型加桃仁、炮山甲各9g,红花6g,丹参15g,全蝎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15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组68例中,28例痊愈(手足麻木症状完全消失,四肢活动正常,无不适感);35例好转(手足麻木明显减轻,四肢活动功能改善);5例无效(症状未见改善),痊愈率41.2%,总有效率92.6%;对照组68例中,痊愈15例,好转29例,无效24例,痊愈率22.1%,总有效率64.7%。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4、典型病例

朱某,女,42岁,银行职员。2010年4月21日初诊。患者1月前自觉双手十指麻木、发胀,在某医院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数周,未见好转。双手麻木日渐加重,持物乏力,伴头晕、耳鸣,遂来我院就诊。检查:四肢活动正常,双手握力下降,血常规及生化常规未见异常。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脑血流图示:椎一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减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血亏虚型,治宜益气养血、疏通经脉。予以针灸治疗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针灸取穴:肩髑、臂、手三里、外关、中渚、鱼际、八邪。采用温针灸,每天1次。中药口服:黄芪18g,桂枝、红花各6g,芍药、川芎、炮山甲各9g,天麻、熟地各12g,鸡血藤、丹参各15g,大枣4枚,生姜6片。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治疗15天后,患者感到双手麻木明显减轻,头晕及耳鸣偶有发生,继续治疗2周后,诸症皆消。嘱其注意劳逸结合,低枕睡眠,避风寒。半年后随访,未有复发。

5、体会

手足麻木在临床上虽由多种原因引起,究其根本,虚多实少,以气血亏虚最多见,或肝肾亏虚,或风寒阻络,或气滞血瘀等,致气血不能流畅运行,四肢筋脉失养,发为麻木不仁。治疗当补气养血、行气活血、温通经脉,使气血运行流畅,经脉通利,肌肤筋脉得以濡养、滋润,麻木自消矣。

上一篇:颈夹脊穴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33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清肺利咽汤治疗肿瘤放疗后口腔炎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