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契重光:久逝的商代社会记录

时间:2022-10-28 01:18:12

殷契重光:久逝的商代社会记录

甲骨文,记载了殷商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商人们丰富而神秘的社会生活。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诸多久已远逝的商代社会习俗与文化。

商代历史的档案库

中国古代语言是什么样的状况,现在很难知道,只能根据文献做一些推测。关于中国到文字的起源传说,战国时代就有,如《易·系辞》;“上占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是有些民族在没有发明文字时,用来辅助记忆的记事方式。有关书契的创造,战国时归功于仓颉,汉初又有归于黄帝史官之说。但是汉字产生的时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目前我们能得到的最早古汉字材料只有商代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其中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是属于盘庚迁殷以后的遗物,是迄今发现的商周时期最重要的文献载体。甲骨文保存了商代晚期大量商王活动的记录,是研究和考证商代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殷墟甲骨文与敦煌文书、汉晋木简肢明清档案档册一起,被誉为十九世纪至二二十世纪初四大史料发现。

殷墟甲骨文内容无所不包,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农业、交通、宗教、祭祀等,从商王的梦境吉凶、气象变幻、后妃的生育分娩等日常生活,到农业收成、战争、祭祀等国家大事,内容丰富,体现了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商代珍贵的档案库。

井然有序的占卜制度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不够深,面对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无能为力,宗教崇拜便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商人祭祀占卜,就是一种崇拜自然神祇和祖先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在商代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严谨操作过程的制度。在众多的甲骨文资料中,占卜的内容占据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商人占卜用的工具,就是甲和骨。甲即龟甲,包括龟腹甲和龟背甲;骨主要用的是牛骨。那么甲、骨从何而来?商代占卜所用龟甲数量很多,龟主要来源于南方和西方。在甲骨文刻辞和传世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相关证据。甲骨刻辞,如《合集》9001拓片中有“西龟。一月”的记载,表明此龟从西方而来。传世文献,如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在西周末年厉王时“楚人来献龟贝”,说明南方楚地产龟。占卜用的牛肩胛骨,应该是当地所产,因为商代畜牧业很发达,牛羊已大批驯养并有丰厚储备,而且甲骨卜辞中常有牛羊用于祭祀的大量记录。

有了甲和骨,接下来商人是如何用甲骨进行占卜的呢?用于占卜的甲骨,一般要先进行整治。正式占卜之前,甲骨要经过割据、刮磨、整平、钻凿等工序。钻凿好之后,甲骨整治的工序完成。而进行灼烤,才算正式开始占卜。灼烤之后,没有钻凿的、较光滑的正面出现的裂痕,就是兆纹。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最后将所问卜之事、卜问结果、是否应验等事件,契刻或书写于甲骨正面的兆纹附近。

商代人又是如何在甲骨上契刻或书写的呢?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写公文、书信都有一定的格式,甲骨上的占卜刻辞也不例外。占卜刻辞是一条一条的,每条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定的模式。一般一条完整的卜辞包括前后四个部分: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叙辞记录占卜的时间和贞人(即占卜之人)名字,有时也在时间后记录占卜地点;命辞记录贞问的内容;占辞记录兆纹所示所贞问事情的成败与吉凶;验辞记录占卜后应验与否的事实。这四个部分前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这样的组合形成一条占卜刻辞的固定模式。

具体到一条完整的卜辞的构成,以《合集》14138拓片中的一条卜辞为例:“庚子卜,觳贞:帝及四月令雨?王占曰:丁,不惠辛。旬丁酉允雨。”其中“庚子卜”即在庚子之日占卜,指占卜的时间,“殻贞”是占卜的人名字,“庚子卜,觳贞”构成叙辞;“帝及四月令雨?”是命词,即卜向的内容;“王占曰:丁,不惠辛。”是占辞,即占卜的结果;“旬丁酉允雨”是验辞,验证前面占卜的结果是否如此。其他的占卜记录,一般也都按照这种“叙辞一命词一占辞验辞”的模式,不过也有些卜辞只有四部分中的前两或前三部分。

商代的甲骨占卜,程序繁琐,前后一系,俨然一整套严谨的制度。在甲骨刻辞中,我们往往看到一块甲骨上所刻内容为同一天的、相同的卜人进行的正反两次卜问,这种占卜之制,叫正反对贞,是一种同事异问、一事多卜之制;也有同时利用数块甲骨,同时卜问同一件事情的,这也是一种多卜之制;另外有一种习卜之制,就是在不同的日子、不同的时刻,沿袭固定的占卜习俗进行占卜;还有卜筮并用之制,卜和筮是两种不同的占卜法,卜是以甲骨兆象来判断吉凶,筮占即是数占,殷墟甲骨中有刻筮数的甲骨,也兼记卜辞,很好地反映了卜和筮的结合。

包罗万象的卜辞内容

商王在处理“国之大事”或决定个人行止时,往往“卜以决疑”,我们在殷墟甲骨文上看到最多的也是占卜刻辞。卜辞内容涉及殷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祭祀、军事、农业、出猎、吉凶、医疾等,卜辞记录往往详细而繁琐。

古文常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叙述,可见祭祀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甲骨上与占卜和祭祀活动有关的文辞,就是我们常说的祭祀刻辞,它包括祭祀的对象、形式、日期等,有例行祭祀、祈求福佑的祭祀和禳除祸患的祭祀。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神与自然神,尤以对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在祭祀的刻辞里,我们会常看到这样的卜问:要举行某某祭祀吗?谁参加某种祭祀好么?某某日举行祭祀会有灾忧吗?基本上都是卜问是否要举行祭祀,什么日子举行什么祭祀好不好等方面的问题。祭祀卜问的内容很细,却非常重要,它涉及祭祀的对象如某某先王,以及祭祀的种类如酒祭、血祭等,给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殷商社会祭祀习俗。

甲骨刻辞中最重要的内容除了祭祀,就数军事了。从战争的准备、侦查,到进攻、防御,再到战争结束、凯旋等一系列军事事件,商人都喜欢事先占卜。甲骨文上很多关于军事吉凶祸福的占卜记录,有些是卜问征伐某方国是否能获胜,有些是卜问商王是否可以去参加诸侯举行的祷告之祭,还有的是卜问商王率领某名将领征伐某个方国是否会受到保佑。从这些详细而繁琐的记录中,我们或多或少能了解到商代的一些军事组织制度、军事事件、军事人物,以及商朝周边方国的情况。

阳猎是历代商王常有的活动之一,虽然不像祭祀与打仗那么重要,但和“祀与戌”有着密切的关系。商王田猎,一般会事先卜问去田猎有无灾祸、是否会有收获、天气是否适合等。从这些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喜好田猎的商王和商代社会。不过,虽说是喜好,但有的是纯粹出于享乐目的,有的则带有练兵习武的意图。

虽然田猎游牧生活较多,但农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大事。甲骨卜辞记录了不少殷人为祈求好年成,不断地向他们心目中能为农业带来丰收的水神、山神、土地神以及祖先神等进行祭祀祷告的景象。为了得到好收成,总希望风调雨顺,许多卜辞都有卜问土地好否、风雨如何、年成好坏等与有关农业有关的内容。

祭祀、军事和田猎基本上是针对某件具体事情的卜问,除此之外,甲骨文中还有一类卜夕、卜旬刻辞,是关于日常生活吉凶的卜辞。商王每天会卜问当天有无灾祸,白天会卜问晚上是否安全无祸,每旬之末都还要卜问下旬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程式化的日常占卜,并非针对某事而起。

商代占卜如此盛行,人们生病时也少小了要卜问一番。商代尚处于巫医不分的时代,他们多认为生病是祖先作祟或其他原因。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事情,商人往往通过占卜来解决。面对未知的病因,他们通过占卜来寻求解决病痛之法,通过举行祭祀来驱逐凶疫。例如生了脚疾,还要祭拜先母,进行驱除灾殃的祭祀。

今之甲骨何处寻

殷墟甲骨一开始被村民私掘和外国盗掘,这部分的甲骨后来几经辗转,流落到当时的国内学者、收减人士以及国外机构手中。流入国内学者和收藏人士手中的甲骨,现在大部分藏在中国的各地相关机构。早先盗掘的加上后来科学发掘的,目前殷墟出土的甲骨约有15万片(近些年来,在河南安阳殷墟仍陆续有甲骨发现,但总数仍不超过15万片),分别藏于海内外各公私机构中。收臧甲骨的各机构中,中国大陆公藏机构有90多家、私人藏家30多个,共藏甲骨8万多片;台湾和香港公减机构有9家,私人藏家4个,共藏甲骨3万多片。在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等17个国家,共藏甲骨2万多片。国家图书馆藏殷墟甲骨达35651片,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多,是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

如今,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甲骨学的研究,也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门学科。所幸,甲骨这种书写材料能够保存至今,使我们能够研究它,解读它,继而通过它去了解上古社会人们的生活。

上一篇:一触即发 第2期 下一篇:将低价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