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模块化建设

时间:2022-10-28 01:11:06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模块化建设

摘要:基于榆林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力学课程群的建设将有利于精简课时的同时适应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建设思路。实践表明: 力学课程群的建设,可以有效压缩教学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mechanics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Yulin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s course group will be good for economizing the course hour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dapt to th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cable tal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dulu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deas of mechanics course group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ere expounded from aspects of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assessment method reform. Practic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ulu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s course group can compress teaching hours, and it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关键词:土木专业;力学课程群;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mechanics course group;the modulu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58-02

0 引言

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工程教育为主要内容[1],其人才培养不同于研究型高校,亦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主要突出地方特色以地方市场为导向并主要服务地方经济[3]。其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管理。而现场工程师的工作是解决一个个实际的现场问题,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知识以及知识的联合应用。但课程的学习常常是独立的,相互封闭的,一方面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型练习较少。因此,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整体联系,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联合应用。

1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群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改革发展趋势,课程群建设不同于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4]。课程群建设立足于课程群的系统性,在对课程群内容重组时,删除课程间重复的内容,不强求单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5-6]。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理论力W、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是三门有各自特性又密切联系的课程,从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来看,减少学时和精简内容是大势所趋,它促使人们对新内容体系的建立这一更深层次上的改革进行认真的思考、探索与实践[7]。将理力、材力、结力三大力学进行有机的内容划分与整合,组成土木专业力学课程群,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而言,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也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力学课程群的建设,将有利于课时的合理分配,将精简所得的课时用于分析性的力学教学,用于力学课程的实验或者课外实践对切实地方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2.1 力学课程间内容衔接松散

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是理力、材力和结力作为单门课程进行讲授。三门课程安排在三个学期,每门课程有各自的体系。从目前的教学反馈可以看出,在讲授材料力学内容的时候用到理论力学的知识,结构力学又是材料力学的后续课程,但学习后续课程时学生对前面课程的掌握非常影响新课程的继续。因此自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在对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衔接上考虑得不够充分,在追求各课程自身完整的同时造成课时的不合理使用,显著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实践教学涉及较少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涉及相对较少,几乎是纯理论性质,材料力学涉及的几个实验均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实验过程相对简单,学生只需按实验教师的演示操作和实验指导书即可完成实验报告。且由于力学实验课是作为课内试验,并非单独成课,实验课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在学业总成绩中整体所占比例很少,学生对此也并不重视。此外,作为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过程,因此很多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并不高,滥竽充数者不少,这有违实验课设置的初衷,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3.1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建立力学课程群,又必须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就必须先从教学大纲的修订着手。具体而言,不同力学课程有不同的整合方式。从教学内容的整合不再一味追求单门力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和评价上都要做出巨大改革,为力学课程群建设的顺利实践提供依据。

3.2 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2.1 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授课特点,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主要是将原有课程的内容在精简的同时,进行合理的重新洗牌。精简要求删减与土木工程专业联系相对较弱的章节内容,重新洗牌是将原来课程中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得实际内容前后联系更紧密,学生更好接受,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3.2.2 合理实现课程群模块化

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过程中,由于不再追求单门课程的完整性,因此可将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洗牌,构建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注重课程间相关内容前后衔接,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适时增加软件教学的知识模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项目组拟将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删除了与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培养目标联系较少的内容以及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性章节,弱化了应用性不强脱离实际的内容,增加与需求相适应的内容,初步确定设置力学模块12个。

3.2.3 制作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多媒体课件

制作与模块化教学内容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充分搜集各种素材,将工程实际与科技发展中的力学问题引入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本较低地实现理论与实验结合、问题与工程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起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目的[8]。

3.3 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力学课程常常被认为理论性太强而与实际脱轨,但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会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加强理解。

3.3.1 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差异,拟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实验内容从基础性课内实验向综合性课外实践延伸,实验性质也由验证性向综合性和探索性转变。基础实验是传统经典的实验教学内容,需要改进的是分组数量要尽可能多,争取大部分学生可以有独立操作动手的可能。综合实验是一门课程多个知识点或多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体现课程内容的交叉与融合,可以由学生自主建立团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实施,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开辟丰富多样的实践途径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场工程师,在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基础上,还应当考虑增加多样化的实践环节。通过举办各类力学竞赛,比如“内力图绘制大赛“”创新型实验设计大赛”等;鼓励、指导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力学竞赛以及与力学相关的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教师带队的工程认知实习,切实参与在建项目,开辟第二课堂;邀请企业专家进学堂等作为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力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4 结语

力学课程群的建设,涉及课程内容的重新调整与优化,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推进,更需要各力学课程教师的齐心协作。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模块本身知识点一气呵成,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课程的安排;实践教学的改革能最大限度地学以致用;两方面教学改革后的力学课程群建设,将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13(1):27-29.

[2]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9):1-4.

[3]陈文艺.独立学院专业结构整体优化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7-142.

[4]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3):25-27.

[5]郭必裕.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4-116.

[6]冷捷,刘文渊,姜毅,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R盗ρЭ纬倘旱恼合与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34-37.

[7]袁驷.一个基础,两座大厦――《结构力学》课程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1998:08-15.

[8]王晓军,李书进,曹霞.基础力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26(6):85-88.

上一篇:ZL50型装载机水散热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从小盆栽到园林雄狮的资本局 何巧女背后原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