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勇 从国足拿满分想到的

时间:2022-10-28 12:59:48

去年12月17日,国际足联公布了2008年年终排名,中国队名次继续下降,在11月第98名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降到了第100名,这也是1993年国际足联设立排名后,中国男足倒数第二差的成绩。100这个数字,如果作为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孩子一定会高兴得蹦起来,可是这个100,则是中国足球的“堕落”和耻辱。多亏国际足联只有207个成员国(地区),如果有400个、500个……我相信中国男足也绝对有实力实现“更大的突破”。

人口世界第一的国家,国家队排名到了架着梯子也看不见第一名在哪的份上,简直是对13亿人的嘲讽和打击。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各条战线都有辉煌的事儿可以讲,体育也不用谦虚,以北京奥运会上的辉煌成就来为中国体育30年作总结再合适不过了。可是唯独足球,与其他项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除了多年前“老狐狸”米卢凭江湖经验,让中国足球“式”地到近邻韩日公款旅游一次外,中国足球给国人留下的记忆,便是一片骂声。

不可否认,中国足球近几年因各种因素的存在已经沙化,在沙漠上踢球,还要求什么质量?中国搞足球没办法,骂足球还是很有办法的。最近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就说,有人在偷看中国足球被人撞见,但他宁可被误认为在看也不愿承认是看中国足球。关于中国队的阵型也出现了经典段子:……反正人很多,在狂跑,一会儿呈S型,一会儿呈B型。中国足球如此处境,倒是造就了几个批中国足球的专业户,他们暗地里比谁骂得欢,谁骂得不带脏字,谁骂得花样多。以前的中国足球如果还算“不良少年”,那现在已经被骂成了“痰盂”,谁见到都要往里面吐几口,好像不骂它就代表自己不懂足球。

前几天看了几场中国队的热身赛,负阿曼,负伊朗,胜约旦,三场比赛两输一赢,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不思进取的本色。几年不看中国男足了,场上踢球的人看着都很陌生,后来才看到了曲波一张熟脸。有人说中国足球已经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年代,尽管以前实力也不济,但大家还能喊出郝海东、范志毅等人的名字,现在有哪个球员敢说“我是中国足球的希望”,哪怕你敢吹个大牛也可以啊(反正已经到了牛年)。输得麻痹了输得光腚了输得都不知羞耻了,哀莫大于心死,中国男足不是光荣,而是耻辱的代名词了。

中国足球在足协这个层面上表面看体制问题,实质是“权利”与“钱利”的问题,总把地方足协和俱乐部当傻子,总在中国足球“扫盲”工作没完成时,就想与俱乐部分享成果,还想拿走最大一块蛋糕,这样无疑是杀鸡取卵。不充分让利给俱乐部等地方足球投资者,不让利给媒体去完成中国足球的“义务教育”普及,中国足球就没有希望。

谢亚龙“叉腰肌”、杜伊“宫外孕”、毛剑卿打人事件、李毅“代言”男科医院……看看这些破事儿,哪个真正与足球有关?骂声能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吗?为了足球上的胜利,骂踢球的人显然不公平。踢球是技术问题,而中国足球除了技术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道德问题,中国足球没有整体提高的道德环境,人们对足球技术的评价也只能是“S”或“B”。

在我看来,国际足联的排名之于中国足球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来的不单是步履沉重的国足,更折射着这个大染缸一般的中国足球大环境。

如果说把职业化之初的中国足球比作一个成长的少年,那么足协、媒体和球迷就是家长,他们的最大的本事是溺爱或者打骂,中国足球这个“不良少年”之所以破罐子破摔,甚至“小太妹”一样把失败当“流产”而毫不在乎,甚至煞有介事地扮作“非主流”……全是爹妈不讲究教育方式,无节制地溺爱或打骂造成的。近几年,足球媒体的话语权就在几张嘴上、几支笔下。李承鹏之流流窜于网络、电视和报纸中间,尽管颇受追捧,但他们却是破坏中国足球环境的元凶之一。现在,连“宫外孕”、“射与不射”都成为人们对足球泄愤的话题,你说足球还能怎么样?足球话语权的失控,甚至有意放大球迷的不理智,用一贯的骂声来评价中国足球,影响球迷,一些著名媒体人绝对功不可没。

上一篇:这个联赛不一样 下一篇:世界著名滑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