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28 12:23:47

希望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希望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60名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 对照组按普通护理, 仅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和支持性心理护理, 研究组则以希望理论为指导, 给予希望护理干预, 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 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HI),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 两组HHI、SSMI和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研究组HH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SSMI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希望理论;病耻感;心理健康

希望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可促使患者克服困难、减轻痛苦、缓解应激状态, 是患者应对疾病的重要策略[1]。研究证实[2-4], 个人内在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在临床护理中, 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 提高其希望水平, 能促进疾病康复和预后[5]。目前, 希望作为人类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现象, 不仅受到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护理领域也逐渐认识到提升希望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护理目标,以达到促进患者身心两方面健康的最终目的。

目前, 国内尚没有开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预性研究。对希望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比较少。鉴此,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12月间在本院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入组条件:①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6];②病情处于恢复期, 即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7]评分0.05)。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入院后, 经过2周的药物治疗, 急性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入组, 对照组按照病房普通护理, 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和支持性心理护理, 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 以希望理论为指导[8-9], 对患者实施希望护理措施。干预时间为4周。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认知教育 主要内容为心理健康、病耻感、自尊、压力应对, 以及自我效能教育等。目的是引导患者对病情自我评价、纠正对疾病的错误理解、改变不能接受自己患病的观念, 学会接受患病的自我形象、正确自我评价、正确处理与其他人的交往并对未来有合理的期望, 以帮助患者塑造积极的心理特征, 激发康复信心,促进自我感知与自我参与,提升心理适应水平。教育方式 ①讲授;②多媒体、录像;③宣传手册、报刊杂志、板报。

1. 2. 2 行为治疗 ①音乐疗法。音乐采取感受式治疗方式, 以听针对焦虑抑郁症状特制的具有轻松、活泼、愉快、欢乐、节奏感强、热情奔放的乐曲。②文学疗法。组织患者进行文学写作、诗歌朗诵等活动,编印《文学园地》小报,刊登患者优秀文章。③书画疗法。由本院康复科专职负责书法绘画治疗的工作人员对患者实施书画习作活动。④作业疗法。主要是刺绣。

1. 2. 3 激励机制 每半月进行一次文学写作、刺绣、书画习作活动比赛, 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获奖者将获得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超市购物)。

1. 3 测评工具

1. 3. 1 Herth 希望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学者Herth编制[10], 1999年由中国医科大学的赵海平等翻译引入我国[11]。该量表共包含 12 个条目, 其中条目 1、2、6、11 用来测量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Temporality and future,简称T), 条目 4、7、10、12 用来测量采取积极的行动(Positive readiness and expectancy,简称P), 条目 3、5、8、9 用来测量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Interconnectedness,简称I)3个方面。该量表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采用1~4 级评分, 总分为 12~48 分, 分数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 其中 12~23 分为低水平;24~35 分为中等水平;36~48 分者为高水平。该量表中文版在国内重测信度为 0.92, Cronbach’s a 为 0.87, 其结构效度为 0.85。

1. 3. 2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Stigma Scale for Mental Illness,SSMI-C)[12] 该量表英文版由英国学者Michael King教授在Solratis Dinos的研究基础上编制,本量表在原量表基础上经过信度、效度研究后对分量表的个别条目进行了调整。共有28个条目,分为3个分量表:分量表I为歧视(discrimination),评估患者因为疾病而受到的歧视的程度,内容集中于患者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歧视以及生活中因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而失去的一些机会,包括13个条目;分量表II病情掩饰(disclosure),评估患者在他人面前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掩饰程度,包括10个条目;分量表III积极效应(positive aspects ),评估疾病为患者带来的一些积极的效应,如因为疾病变得更加通情达理等,包括5个条目, 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该分量表得分也与量表总分呈正相关。采用Likert 5点计分(0~4), “0”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量表总分为3个分量表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水平越高,病耻感体验越强烈。

1. 2. 3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13] 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1975), 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 分为0 ~4五级评分, 各因子从0~4级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评分越高, 心身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内容较大, 症状丰富, 能较准确地评估一个人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点,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分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干预前后, 两组希望水平评定结果比较

表1 结果显示, 干预前, 两组H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研究组HHI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干预前后两组SSMI-C评分结果比较

表2结果显示:干预前, 两组患者SSMI-C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干预后, 研究组SSMI-C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干预前后, 两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

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 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 研究组SCL -90 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 一些研究认为[14-17],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随着精神症状的缓解、自知力逐渐恢复,其心理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又因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各种压力、社交功能减退、工作岗位丧失等现实问题 ,多存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强烈的病耻感以及孤独无助、自尊心不足甚至绝望等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些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复发的预防, 须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希望是指尽管不知未来如何, 始终对生活持有坚定的信念。希望是有效应对压力的重要因子, 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 更是患者与家人生存的主要力量。希望对患者适应疾病与治疗及面对未来的影响有重要作用[18]。多数学者均肯定希望对人的健康与适应能力有正向影响, 只有激发其对生活的希望, 才能协助患者适应治疗中的压力与痛苦, 因此, 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 精神科护士把患者的希望心理列入护理计划中, 在护理实践中,为患者设计实际的个性化目标,并帮助患者实现这些目标,有助于其希望水平的提高,促进患者康复。基于上述理论观点, 作者针对影响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水平的各个方面, 实施了包括认知教育、行为治疗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希望护理干预。

本文研究结果表1显示, 干预前, 干预前, 两组H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 研究组H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文研究结果表2显示, 干预前, 两组患者SSMI-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两组病耻感水平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 研究组SSMI-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本文研究结果表3显示, 干预前, 两组患者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表明两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 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 精神科护士以希望理论为指导,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希望护理干预, 能够降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降低病耻感,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并且对预后也将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郡, 葛连峰, 王莉莉.食道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1) : 116-117.

[2] 高玲玲,张美芬,刘可.癌症患者新的护理目标—希望.护理研究, 2004,18(5B):377-378.

[3] 李乐之,姚树桥.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环境与社会支持.护理学杂志, 2006,21(13):71-73.

[4] 王艳华, 阎成美, 黄丽婷, 等.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希望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报, 2007, 14( 1) : 15-17.

[5] 张静,李峥.癌症首次手术后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华护理杂志, 2007,42(7):631-633.

[6] 范肖冬.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72-81.

[7] 张明园.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上海精神医学, 1990, 2(增): 2-4.

[8] 李铮.希望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7,21(8B):2069-2071.

[9] 王志琳, 张伟杰, 郑爱明. 希望理论与认知心理治疗的整合.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10):40-42.

[10] Herth K. Abbrevi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2,17(6):1251-1259.

[11] 赵海平,王 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12] 耿峰, 董毅, 刘寰忠,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12):1413-1415.

[13] 汪向东, 王西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37.

[14] 靳新霞,孟宪伟.护理人员如何做好康复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山东精神医学,2002,15(1):49-50.

[15] 张丽.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7上):13-15.

[16] 郑维瑾,宋立升.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7, 34(3):165-167.

[17] 徐晖, 李峥.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5):455-4567.

[18] 王艳华, 阎成美, 黄丽婷. 希望理论在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管理杂志,2007,7(4):20-23.

作者单位:272051 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上一篇: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植骨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