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民间舞蹈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28 12:17:22

磐安民间舞蹈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漫长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怀。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并在一定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目前我们正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磐安的很多民间舞蹈已属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最关键的问题是传承。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手段,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己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的学术热点。因此,如何使磐安民间舞蹈与旅游业相融合,将磐安民间舞蹈得以传播和保护值得深思。

一、磐安民间舞蹈的特征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的偏远山区,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勤劳善良的磐安人们在祭祀时、丰收后、节庆活动中等,常常喜欢用自己的歌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纯真的爱情、祈求风调雨顺的生活,并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歌舞活动已成为磐安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由于受本地区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影响而展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种类丰富多样性

磐安民间舞蹈在劳动中自然产生,其动作多为即兴,其舞蹈种类有:灯舞、狮舞、走高跷、莲花落、大花鼓、大头舞、叠罗汉、十二花名、三十六行、铜钿鞭、走车马、迎台阁、迎大旗、迎大纸马、迎大凉伞、炼火等。这类活动一般在春节、元宵、庙会等喜庆节日举行活动或演出,如神秘离奇的火上宗教舞蹈”炼火”,动作剽悍粗犷,整个节目刚健有力,勇猛中还透出几分野气;道具舞蹈“大头舞”以走阵为主,演出生动有趣,深受人们喜欢:武术舞蹈“叠罗汉”阵容;l士大、内容丰富,表演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集体舞蹈“铜钿鞭”动作简练,舞姿轻盈活泼,适合参加广场和踩街演出等。

(二)、形体动作古朴性

磐安民间舞蹈的动作形态,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山地文化,“弯臂勾脚,生风出角”,“跳蹬转翻,势沉力拔”。舞蹈者都是当地农民,他们从未受过形体训练,所以日常生活状态的痕迹,每天爬山下坡形成的抬脚、下沉、后靠的动律无不影响着他们籍以自我娱乐、自我参予的民间舞蹈动作形态,而体现出山民质朴、厚道、粗野的风格韵味。如“西方乐”的基本风格为“平衡、轻巧”,”有飘飘欲仙之感”,在套舞成串的“西方乐”采荼中“种、载、采、揉、烘、泡、献”均体现了这种风格。

(三)、浓厚宗教色彩性

生活在边远山区的磐安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形成了要求低、思想简单、感情淳朴的民族心态。在磐安广大农民思想深处存在一种“神”的信仰意识,认为万物皆由神灵主宰安排,从而出现“命运说”的意识。特别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思想,长期盘踞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对神灵的顶礼膜拜,祈求神灵护佑、四季平安、消灾免难、富贵荣华的一种理想追求和企盼。在宗教舞蹈“西方乐”、“兴胡公”、“拜斗”、“忏大会”、“炼火”等中就具有鲜明的祭祀性。

(四)、综合艺术性

磐安民间舞蹈的表演,集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戏曲于一身,具有综合性艺术的特征。如“炼火”的整个表演过程中,有乐队的全程伴奏,曲调多为“侯阳高腔”、婺剧“乱弹”、“时调”等;有山人念唱和参炼者的呼喊声:有钻火箍、滚叉、武术等表演与阵图,整个过程融舞蹈与戏曲为一体。

二、磐安民间舞蹈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观赏、参与,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体验到各地文化的魅力,获得了民族文化知识,更获得了美的享受,这样就满足了游客的审美娱乐需求。把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项目,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同时又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开发现状

磐安相关部门对民间舞蹈已经进行过两次大型的普查,对部分民间舞蹈还进行了整理和保护。有些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如“炼火”已被列为“金华市十大民俗项目”:“迎大旗”、“叠牌坊”、“亭阁花灯”已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炼火”、“迎大旗”、“磐安吹打”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目前磐安民间舞蹈的旅游开发现状并不乐观,真正在旅游景区开展民间舞蹈表演的很少见。有的只是在磐安旅游网上出现了几种磐安民间舞蹈的简单介绍,或者是在政府部门之间开展的文化交流中,大型活动和节日中进行部分民间舞蹈的演出。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呢?

1 政府部门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开发措施

磐安县属于贫困县,经济水平低,经费支持缺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困难较多,民间舞蹈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这是原因之一。其次政府部门对民间舞蹈资源的旅游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文化旅游开发措施。再次是受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接待设施等要素分布不均的影响,各地发掘民间舞蹈旅游资源的程度差异很大,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够,没有形成合力。

2 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滞后

磐安县恢复县建制时间较短,旅游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磐安的民俗旅游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是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型”为主,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个性吸引力。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农家乐旅游,大多还停留在“住宿、餐饮”等浅层次的开发上,对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彰显不足。

3 民间舞蹈资源开发的物质化程度不够

磐安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但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却很少。因为以前只能靠手写记录和口传心授,没能如实、完整地把民间舞蹈进行呈现;现在是没有采用具体的手段,如录像、摄像等方式如实记录下来,制成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制品,通过媒体和网络对磐安民间舞蹈进行传播和交流。

4 民间舞蹈传承和保护的意识谈薄

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改变,现在磐安大部分青年人已经对民间舞蹈的喜欢和参与程度越来越弱,活动也较难组织。拥有独特技艺的民间艺人大都年事已高,生活水平较低,没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如果照此下去,他们拥有的这一技艺将没有传人可传,社会将失去这一宝贵的财富。

(二)、开发对策

1 加大多渠道集资,改善投资环境

磐安的经济不发达,民间舞蹈旅游发展仅靠政府财政补助是不够的,保护好磐安优秀的民间舞蹈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各方面参与民俗旅游,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筹资机制,为改善磐安民俗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磐安优秀民间舞蹈旅游资源文化提供物质保障。

2 加大磐安民间舞蹈的旅游文化宣传

磐安民间舞蹈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赏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都很高,“炼火”、“乌龟端茶”等已有很高知名度,而磐安的民俗旅游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知名的民俗文化资源,因此磐安民俗旅游宣传可以借助这些知名品牌来扩大它的影响力。加强民间舞蹈开发利用的宣传,可以通过摄影作品、电视、报纸、记录片、广告片等宣传手段进行重点宣传和促销,对所开发产品的新颖性、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特色方面要深挖内涵,使所宣传的民间舞蹈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充分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魅力。

3 积极开展民间舞蹈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

民间舞蹈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正在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中得到体现。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开发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要想在磐安民俗旅游中,有优秀的民间舞蹈得到体现,政府须加大对民间舞蹈资源的抢救、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如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确保各级有关部门对这一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制定具体奖励办法,对在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在民俗文化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详细的民间舞蹈文化信息中心,尽力抢救一些已经或快要失传的民间舞蹈,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档案和保护机制;建立民间歌舞团,编排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以此作为磐安县旅游资源的补充:经常举办民间艺术表演或民间艺术展览等,让更多的人地了解磐安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编写乡土教材,开设民间舞蹈的欣赏、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了解自己家乡的舞蹈的特点;重视舞蹈研究人才的培养,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通过她们创造出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民间舞蹈。

磐安民间舞蹈资源要在民俗旅游中得到保护和发展,离不开广大磐安人民群众的参与。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民间舞蹈,积极发动人们参与到民间舞蹈的表演队伍中来,让大家成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和受益者,而不只是旁观者、被开发者。我相信,只要通过努力,磐安民间舞蹈资源一定会在磐安民俗旅游中大放光彩。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科研项目“磐安民间舞蹈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Y200908414)

上一篇:写实油画语言浅析 下一篇:文艺研究中”风格”的起源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