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标题“亮”起来

时间:2022-10-28 12:14:41

让新闻标题“亮”起来

[关键词]标题;原则;技巧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

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等新闻要素。读者看标题,主要是了解新闻中报道了什么事实,至于评价事实,则是第二位的。在虚实结合的标题中,主题也最好以实题为主。缺乏事实的标题,空洞无物,也是违背新闻原则的。

2.必须揭示新闻内容。标题具有概括新闻事实的用作,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它应当提供简要信息,使读者在较短时间里快速了解新闻的内容,因此,标题制作应当善于从复杂的新闻内容中辨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善于提取核心新闻要素,揭示新闻事实,尤其消息类标题必须标出事实,准确反映主要的新闻内容,揭示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并善于运用简缩技巧,以便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丰富的新闻语义容量,引起读者的充分重视。

3.必须有充分的论据。客观公正是新闻赖以生存的要素,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吸引力而不顾事实,对事实做过分的夸大和渲染,以致对新闻事实的评价不准确。

二、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1.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标题体现了完整、清晰、恰当、贴切的特点。这是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

同样简练的标题在文章中也起关键作用。简练的标题,醒目、顺耳、动听、易记、易传。给读者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值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制作标题要善于省略,就是要省略掉那些消息的来源、不必要的议论,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同时,必须善于概括,在锤炼字句上下工夫,适时、适当地采用简称。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选择。有的作者总感到文中内容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舍不得放弃。其实,内容总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分,舍不得放弃次要的,就难以确保将重要的突出出来。在标题结构上,要尽量多用单行题,少用复合题。有的总想在标题里,既交代清背景,又说清新闻事实,还揭示出主题思想,结果往往都被淹没在标题中。在标题的句式结构中,也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的,少用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的。

2.生动、活泼。生动、活泼的标题最易吸引读者的眼球。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为此。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段,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例如:1991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的《醒来,铜陵!》一文,报道铜陵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标题把“铜陵市”当人来写,用“醒来”二字呼唤,生动而具有震撼力;1996年12月2日刊发的《难舍千年“摇啊摇”》一文,其中“摇啊摇”是乌篷船的驾驭方式,以此借代乌篷船,生动有趣。

别外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现成句式格调,巧用词语或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内容也可以使标题简练而富有情趣。这方面常用的修辞手段有引用、仿拟、对比、对偶等。例如;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香港回归日 扬眉吐气时》、《讴歌香港回归 吟赋神州大业》等对偶式标题,生动优美,比一般陈述事实更具有表现力。

其实还有利用双关语、提问和呼唤等方式来表现新闻内容,可以增加标题的思想内涵和感彩。例如:1995年6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的《六月艳阳,北京“考”得火热》一文,“考”与“烤”谐音,通常人们在夏天只会说烤得火热,标题正是借“考”与“烤”的谐音关系做文章。听起来似在说‘“烤”,而实际意思是指六月北京的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在忙于应付考试,“考”得热火朝天。标题采用双关修辞方法,不仅简练,而且显得谐趣生动。

准确、简练、生动、活泼四者上下统辖、层层递进。它们又是相互包容、相互助长的,好标题往往声情并茂、神形兼备、雅俗共赏、虚实无间、张弛有度。好题同时也是美题,传递给人们的美感,既有视觉美,也有听觉美,还有感觉美,而且另有一种豁达的理性思维之美和缜密的内在逻辑之美。(编辑/惠霞)

上一篇:浅析记者型节目主持人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广播新闻的整合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