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的告白

时间:2022-10-28 12:10:39

2011年6月20日,张化桥走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瑞士银行办公室。他主动放弃了这家世界顶级投行的抢手职位,却不是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另谋高就,而是去担任广州花都一家小额信贷公司的董事长。次日,几乎全香港的报纸都报道了他去“放高利贷”的新闻。作为一个香港具有相当人气的“最佳中国分析师”、“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在媒体和公众眼里,从人人艳羡的国际投行转入小额信贷行业是一个失败者的选择,“可能只比按摩院或夜总会稍微好一点”。

有趣的是,张化桥很快发现媒体和公众可能是对的。两年后,他写了《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这本书记录了他经历的中国影子银行希望与绝望共生的故事。

究竟什么是影子银行,张化桥有个简单的定义:银行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以外的任何金融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各类投资、非金融企业之间利用银行作为中介进行的委托贷款、公司债券、小贷公司、典当行和租赁公司所管理的贷款、未经过银行的公司间及私人间的贷款。按照标普的计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2012年达到22.9万亿人民币,相当于银行贷款总额的34%,中国GDP的44%。这个规模并不大,其资产质量风险也未威胁国家银行体系。张化桥赞成标普的观点,影子银行只是中国银行体系的一个症状,但并非病根。病根在哪里?是金融管制和随之而来的巨大隐形成本。

2012年初,张化桥换工作大半年后,他回到母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给学生们作演讲,话题就是小额信贷行业。那天,他有点烦躁,他对学生们说:“1986年,我从五道口毕业时论文标题是《中国利率自由化的途径》。现在26年过去了,你们还在用同样的标题做毕业论文。”

他貌似在讲个荒诞的笑话,但这种苦涩的滋味确实发自内心。2008年以前,小贷公司在中国还是非法的。直到张化桥真正跻身这个行业,才意识到他们的地位是多么卑微,监管部门又有多么低效。无论是更改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开设分支机构,还是取得税收优惠等等,都需要向区发改委、市金融办公室、省金融办公室三层监管部门一一申请。有一次,他去游说一位监管部门的官员,提高他们放贷的规模,在张化桥花了很多时间来说明风险可控之后,这位官员突然说出的一句话噎了他半天:“你不就是想多赚点钱吗?”这种监管噩梦如影随形,伴随他整个小贷行业工作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一个失败者的告白,是影子银行内部核心从业人员的亲历记录:他不停地创新、扩张、寻求各种形式合作,可惜以上种种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而我们能从中看到的,是失败者对影子银行入木三分的分析,还有你未必爱听的预言。(文/王一州 制图/文耀)

上一篇:roseonly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下一篇:兼职达人的育成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