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山东业余记者十佳”简介

时间:2022-10-28 12:08:46

第十届“山东业余记者十佳”简介

李晓军:莱西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

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信奉“实干、勤思、敢闯”,以“认真学、坚持干、用心写、求出新”为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准则。10多年来,在各级党报党刊上发表的新闻稿件达1300多篇,有50余篇获得全国、省、市好新闻奖,连续10年获《大众日报》、《青岛日报》、青岛市、莱西市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称号。

新闻宣传报道是我最钟爱的事业,正是因为这特别的爱好,便有了我秉烛夜读、伏案苦练;有了三伏天的汗雨访谈,三九天的通宵笔耕;有了件件脱俗之作,有了篇篇获奖佳品;也有了今天这块“山东业余记者十佳”的里程碑。这块里程碑既是心血与成就的“凝固点”,又是搏击与驰骋的“加油站”。

干好新闻工作贵在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意味着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更意味着要不断进步。采访,要一天赶着一天去,写稿,要一篇压着一篇来。有了敬业精神,才会对工作满腔热情,对业务精益求精。我始终视敬业精神为自身修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坚持做人品、文品俱佳的业余新闻工作者。

柴士合:蒙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从事业余新闻报道20多年来,先后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860多篇,有10余篇新闻作品获省、市好新闻奖。通过多年的报道实践,我认为搞好新闻报道,要做到“深进去、跳出来”。

深进去,就是深入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包括事件发生的现场、前因后果、具体细节,不能搞简报材料式新闻、道听途说式新闻、浮光掠影式新闻。我在采写临沂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获奖作品《沂蒙红旗渠》时,就曾三次深入现场与乡、村干部群众促膝谈心,从各方面、多角度采访了大量素材。

跳出来,就是在掌握了大量翔实的新闻事实之后,从杂乱的素材中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立”起来。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不但要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吃深吃透,而且要善于抓住结合点,突出闪光点,站得高,看得远,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如果说“深进去”采访素材是“身在庐山中”,那么,“跳出来”筛选新闻点就是“一览众山小”。

刘书巨:滕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新闻科科长。

从1993年在《滕州日报》任记者编辑、总编室副主任,到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科长,从事新闻工作算来整整10个念头了。

冬日的夜晚,独坐窗前,品一杯清茶,10年的酸甜苦辣在脑海中闪现。粗略盘点,自己在地市级以上的新闻媒体发稿300余篇。写作中,信奉文无定法,喜欢搞点“花样”。曾有过的文学创作经历又使自己喜欢张扬个性,注重风格。稿件获山东省好新闻奖、全省地市报新闻奖20多件(次),个人连续5年被评为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枣庄市对上报道十佳,2002年获得第九届“山东优秀业余记者”称号。

梁衡说:新闻是火成岩,文学是水成岩。也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10年来,我为她苦过、累过、哭过、笑过。我深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耕耘。我感动,收获的不仅是新闻,还有人生。

张德升:鱼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县新闻中心新闻部主任。

爱好写作,也许是命中注定与写有缘,回顾近18年的工作历程,一直紧握手中笔,不停地写、写、写。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后更是勤奋笔耕,孜孜以求。为写好稿,曾不顾严寒酷暑骑自行车深入到田间村头采访;为写好稿,曾星期天自掏腰包坐公共汽车到最偏远的乡镇去了解情况;为写好稿,曾于大年除夕顾不上吃团圆饭而躲在办公室写稿。

从事新闻工作近10年来,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济宁日报》、《支部生活》、《宣传月报》,中央及省、市电台、电视台等40多家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1200多篇,其中有50多篇先后获中央和省、市级好新闻作品奖。另有教育教学论文、新闻业务理论文章、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摄影作品等见诸多种报刊杂志。

已连续8年被评为《济宁日报》模范通讯员、《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和济宁市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业余记者。

张立新:沂源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新闻科长。

诚惶诚恐中,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已有16年。

16年中,当过广播站编辑,扛过摄像机,做过报社记者,1998年12月份调入县委宣传部,由正式记者变成了业余记者。

16年中,要说还有一点心得的话,恐怕也只有对“悟性”的理解这一点了。新闻写作之悟性,我以为是很重要的了,它包罗了诸如新闻敏感等很多东西在里面,叫“悟性”其实就是“开窍”。比如有很多新闻同行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当工作了几年后,忽然找不到写稿的感觉了,于是惊呼不会写稿了。其实这就是遇到了一个“坎儿”,一个在初始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自己新闻素质的关口。怎么过这个关口,那就靠二次“开窍”了。要靠你多年积累的经验,探索的心得,悟出的道理,甚至还离不开高人的指点。过程是痛苦的,肯定会有人迷失在找不到“北”的迷茫里,但更多的人则是熬过了茫然,看到了柳暗花明。小鲤鱼跳龙门,跳过了脱胎换骨,跳不过就还是一条鱼。

愧就愧在自己至今还是一条鱼。

孟宪华:平邑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

干了14年新闻,连续12年被评为临沂日报社优秀通讯员,连续10年被评为大众日报社优秀通讯员,有260多篇新闻稿件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获奖。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颇有些东西值得回味。

热心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热心便会失去兴趣,诸多新闻也会从身边悄悄溜走。10多年来,听收音机、看电视、记东西成为我生活和工作中的“三大乐事”。但仅有看、听、记是不够的,只有用“悟”,通过生活的积累去筛选、加工、提炼,才能写出新东西、真东西。正因为如此,我每年均有200多篇新闻稿件见诸市级以上报刊。

用心写。只有用心写,才能“上对得起新闻媒体,下对得起自己的工作”。怎样用心呢?这就要吃透“两头”:吃透上级媒体一个时期(或某个阶段)的宣传要点;吃透县里决策者有关对外宣传的精神。只有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1997年,我采写的消息《平邑对特困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被多家有影响的报纸转载,还被《工人日报》评为全国优秀通讯员好稿一等奖,就是得益于这二者的结合。

赵法文:胶州市委宣传部外宣科科长。

屈指算来,进入新闻宣传部门这个行列已经7年了。其中甘苦,令人回味无穷,受益终生。

曾做过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报社记者,后因为工作关系调到新闻科。一样的“码字”工作,不一样的身份:由原来的“本报记者”变成了各种报纸上的“本报通讯员”。

从业7年,感触良多:干这一行每天都很甜美。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码成的字变成了飘着墨香的稿件。那种欣喜,如同农人在麦收季节捧起一把清香的麦粒。这个时候,自己分明已经是一位耕耘在黄土地上的农夫;干这一行很艰辛。采访、构思、找切入点、选角度、拟题目......不敢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但经常是上班在想,下班也在想。这个时候,又想起上学时一位 “诗兄”的话:“我是一峰跋涉在沙漠中的骆驼。”干这一行很新鲜。新闻随着太阳升起,每天都是新的。搞新闻的人每天从生活的大海中发现和挖掘闪光的珍珠。这一点又与淘金者差不多。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做着淘金的营生。

甜也罢,苦也罢,已经走过7年。

再给你7年时间做新闻,你还会做吗?有人问。

当然,我坚定地回答。

尽管,这路上有风雨,也有坎坷。

张玉峰:沾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奋进的时代,火热的生活,访不尽的线索,写不完的新闻,没有半点懈怠,只享受发稿后的一次次幸福,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业余记者的苦与乐。12年,我走遍了沾化2214平方公里的大地和443个村庄,与时代的变迁赛跑,与百姓的收获同乐,在与实际、基层、群众贴近中创作、进步、升华。抄起笔锋书写思想,端起相机留住瞬间。当几百件拙作见诸报端,当“优秀通讯员”的证书放到胸前,便是自己重新起跑的“发令枪”。难忘2003之春,自己率领第一梯队的新闻队伍奔波于对“非典”严防死守的前线,感觉到一个业余记者的神圣 ;秋冬之交,一场百年不遇的风暴潮灾害袭击沾化沿海,在风雨交加的渤海边,组织群众撤离,记录救灾现场,目睹干群情谊,感受新闻事实,体会到作为一个业余记者的价值。当获悉自己当选 “山东业余记者十佳”时,自觉荣誉太高,愧不敢当。荣誉记录过去,理智面对未来。更好地干事,朝着新的目标,追求“沾化冬枣”般的高洁与奉献,这就是我的态度。

崔鹏森:山东省邮政局办公室秘书。

自1992年开始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每年总有百余篇拙作见诸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10年来,共写稿1370余篇(条),在省以上报纸、电台、电视台及刊物上刊发3750篇(条),2002年还被国家邮政局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作为报社的业余记者或通讯员,我觉得从事新闻工作首先要有付出精神,这里的“付出”是夜深人静的耕耘,是持之以恒的“功夫”。一个人可能才气不足、运气不佳,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坚忍、柔韧,循序渐进,才气和运气会慢慢“生”出来,新闻眼、新闻鼻会更灵敏,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新作、佳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写好“豆腐块”是通讯员的基本功。把短的东西写深,把小的东西写透,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细,这不仅仅是一种功底,也是一种文化修养。

处处留心皆新闻。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这就需要通讯员有一双慧眼,在书面材料、打电话、下基层等多方面发现新闻,再从众多新闻线索中发现“鲜鱼”、“大鱼”,才能写出上符合政策、下顺民心、领导满意的文章。

肖本学:淄博市淄川区区委宣传部干事。

只有真正从事过基层宣传的人,才知道此中的艰辛。特别是在离市区偏远的乡镇,要做好,就更难。在学校做过文学社社长、记者团团长的我,在毕业分配后的第三个年头,做起了基层新闻报道员。炎炎的夏,严寒的冬,风雪雷电。只有在田间地头经历过,才能拥有这分深深的感触,从大山深处到离乡镇近二百里地的市区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次。那是一份千金难买的磨难。怀着对新闻工作的钟爱,我硬是将一份份鲜活的稿件,发表在了省市新闻媒体上。3年来,我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表作品400多篇,其中2件在省级获奖,12件获得市级奖励,并被淄博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优秀通讯员、淄川区宣传报道标兵。

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感谢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领导、同事、朋友。我常常把自己看成是一株破土而出的竹笋,任何一次的风吹雨打只会帮助我的萌芽。我要感谢磨难,是困难锻炼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决心。只要拥有了奋斗到底的毅力和勇气,就能把新闻通讯做到精彩。不追求结果,但要播种希望,勤于耕耘,这样,收获才在情理之中。

上一篇:新闻立法思考 下一篇:环境新闻的审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