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运动员比赛期心理调整分析

时间:2022-10-27 11:42:18

射击运动员比赛期心理调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G8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射击项目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历程,对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针对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特点,进行赛前的心理准备指导、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控指导和赛后心理调控指导,以此帮助射击运动员提高其竞技水平。

关键词 射击运动员 心理准备 指导 调整

随着现代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心理训练逐渐在运动员训练项目中发展起来,其思想理念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具有提高运动员比赛竞技水平的重要性。

一、射击项目特点及发展历程

(一)射击项目的特点

射击项目具有精确度高、稳定性强、弹数多、时间长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做到人枪一体、身心一致,技术动作前后保持高度统一,协调吻合到最佳点,能够保证持续打出高环数。为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在平时训练和各种比赛中,以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心、技、战、体相结合的心理建设综合模式为基础,加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攻关,提高射手的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

(二)射击项目的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射击运动最早起源于狩猎和军事活动。15世纪瑞士就曾经举办过火绳枪射击比赛。500多年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兴起了跑鹿射击的游戏活动。在现代奥运史上,自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射击项目就进入了奥运大家庭。除了1904年第三届和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外,射击在其余各届奥运会中均为正式比赛项目。设项最多一届是1920年比利时第七届奥运会达到21个参赛项目。并且从1968年起,允许女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但当时并没有设专门的女子项目,她们可与男子同场竞技。从1984年奥运会起,开始设立部分女子项目,1996年奥运会开始将男、女射击比赛完全分开。

二、射击比赛的心理特点

射击比赛要求精度高,往往是一环或者零点几环间决出胜负,竞争十分激烈。再者由于每发的射击成绩反馈非常快,所以运动员的情绪波动很大,很难控制得好。射击比赛的大强度子弹的射击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体力和精力消耗都非常大,注意力要一直保持集中的难度较大;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在决赛的十发子弹中更是如此;在比赛中运动员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每个运动员都专注于自己的射击,没有看得见的对手,所以最主要的对手正是运动员自己,射击比赛很大程度上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较量。

三、射击比赛前的心理准备

(一)赛前的定义

所谓赛前,可以理解为是正式比赛开始前的一个短暂时间段,也可以理解为一次比赛结束到下一次比赛开始的整个时期。

(二)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性

射击比赛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成绩非常好并且稳定,但是在比赛中却大失水准;或者是在一场比赛中成绩突出,却在另一场比赛中失败了。这就反应出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赛前心理准备有很大的关系。

(三)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

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在于平静运动员的比赛心态。为避免出现比赛中过于激动或者是过于消极,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以及适应能性。保证运动员能以良好的心态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取得正常甚至于高于平时训练的比赛成绩。

(四)赛前准备的内容

明确比赛任务,树立合适的目标;要有适宜的比赛动机;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加强能取得成功的自信心;提高战斗意志,增强竞争性和进取心;自我调节心理状态,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的形成。

四、比赛期间心理指导

比赛时当运动员发现自己能够命中自己的目标或者环数较高时,情绪就会比较轻松,但是当发现自己达不到目标或者脱靶、环数低时就会情绪不稳定。还有就是当运动员在比赛刚开始时,精力高度集中肌肉活跃情绪紧张,当比赛进行一半或者结尾时,由于精力、体力、心理的各方面原因,又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低下。这些都是在比赛期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指导的目的

比赛期间的心理状态调整是为了增强稳定心理,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负担,让运动员建立积极平和的心理状态,保证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赛间心理指导的方法

1.交谈。运动员赛间的心理状态是各方面的,如果谈话讲大道理是不可行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运用关心和体谅让运动员消除紧张感,平和情绪的波动,共同找出问题所在,提高运动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合理的目标。

2.调整呼吸。人的紧张情绪一般只维持10s左右的时间,所以在极度紧张的那10s左右的时间里,可以做几次深呼吸,缓解紧张的情绪,直到感觉心跳不那么快了。

3.静坐养神。比赛期间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静坐下来,想想好的动作、好的感觉或者什么都不想。这样可以平静自己的情绪、心理,也是为后面的比赛积蓄能量。

4.肌肉放松。精神过于紧张时,肌肉也会一同紧张,感觉肩部和颈部的肌肉僵硬,可以通过按摩或者自我放松的方法降低紧张感。

5.转移注意力。这个办法比较常用,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事情或者事物上去,以保持愉快的心情降低紧张感。比如喜欢的笑话、有趣的书籍、以往愉快的经历等等。

6.音乐调节。音乐是所有人的良药,是人们思想、情绪与情感的特殊的表达方式。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有着很深的影响。因此,音乐调节情绪的方式也被运动员广泛采用,并且很多的运动员都非常喜欢这种方式。

7.心理定向。比赛前运动员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定向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一般都会告诫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太想成绩,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动作上,要正确理解动作与环数的关系。但是很少有运动员能够正确把握这种尺度。因为比赛总有胜负之分,运动员就比较偏向结果而容易忽略过程,就形成了一种“想打十环偏偏打不到十环”的结果。

五、赛后的心理调整

(一)赛后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1.比赛成功时的情绪。运动员比赛成功后,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表现为对自己十分满意,对成功、胜利的优越感和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增加对未来的训练、比赛寄予更大的期望。但是也会给运动员带来负面的影响,成功后运动员就会骄傲自满,对自己的能力过高评定、轻视他们、不尊重他人,对以后的训练也不上心、不认真。

2.比赛失败时的情绪。运动员比赛失败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怨天尤人、丧失自信心、沮丧、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自暴自弃。但是失败有时也会给运动员带来正面的情绪力量。失败能让运动员从中吸取教训,找到问题所在,并且在以后的训练中更加积极刻苦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赛后心理调整

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情绪是非常紧张的,比赛后虽然可以放松了,但是由于比赛时精力的高度集中,是不能一下子就恢复的,所以在比赛后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1.正确对待胜负。比赛成绩对运动员的心理是一个强烈的刺激,胜利者常常陶醉于欣喜兴奋中,失败者往往陷入沮丧苦闷中。所以比赛后一定要引导运动员正确看待比赛中的胜负之分。

2.消除不正常的攻击心理。比赛是一种激烈的竞争行为,需要运动员具备优良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比赛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运动员的心态,特别是在比赛中失败的运动员,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态,就会将矛头指向自己、队友、同伴、教练员、裁判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运动员以后的训练比赛。所以比赛后要尽快消除这种不正常的攻击心态。

3.防止自信心的丧失。在比赛中运动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然而在比赛后特别是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特别容易丧失自信心。运动员失去自信心就会误判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一个失败者。这对运动员以后的训练、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还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必须采用教育与训练的手段,让运动员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重铸自信。

4.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运动员在比赛中精力高度集中、紧张。这种情绪不会在比赛结束后马上消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情绪会影响运动员转入正常的训练中,所以也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消除运动员的这种紧张情绪。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射击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时,将心理训练融入到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中,针对性地将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融为一体,提高运动员的应对水平和心理稳定性,以便能及时调节运动员的比赛心态,以发挥出运动员的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 谈栋.射击比赛中的心理训练方法[J].运动.2010(12).

[2 ]许长江.浅谈业余运动员的短期心理训练[J].科教文汇.2010(04).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后消除运动疲劳的若干建议 下一篇: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赛时心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