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10-27 10:59:05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常规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基础护理;整体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手术平均操作时间、胸腔平均引流量、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肺泡漏气、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整体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方式; 基础护理; 整体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13.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100-02

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其中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为常见,其可确保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效果确切,跟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其切口小且损伤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呼吸,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需做好护理工作,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提升术后生存质量[1]。本研究就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每组31例。常规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49.73±5.27)岁。整体组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5~74岁,平均(49.58±5.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基础护理;整体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整体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和安慰患者,对手术方式和优势进行介绍,消除患者心理顾虑,树立治疗信心。另外,术前需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有助于术后顺利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对吸烟者需劝导患者戒烟。除此之外,术前还需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项目的介绍,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并陪同患者完成各项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以确保达到手术治疗条件。(2)术后护理。①术后嘱患者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在麻醉清醒后将床头抬高15°~30°,并采取半卧位和坐位交替的形式减轻切口疼痛,以利于胸腔引流和呼吸。另外,加强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②术后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常,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和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呼吸衰竭征兆者需及早切开气管或用纤支镜吸痰,并给予雾化稀释痰液、湿化气道,鼓励患者进行深吸气,以促进肺泡扩张,增加通气量。③术后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热量食物,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食物。④术后确保胸腔闭式引流通畅,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以利于引流,并对引流液性质和量进行准确记录,出现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采取半卧位,每隔15~20 min对引流管进行挤压,预防管腔因血凝块堵塞而出现胸腔内积血。若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00 ml且时间大于3 h,需警惕活动性出血的发生。⑤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以加速呼吸、消化功能恢复,抬举肩关节和手臂,预防肩下垂的发生[2]。⑥术后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存在康复信心不足、焦虑等心理症状,需给予其必要的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并鼓励家属多陪伴和支持患者,减轻其不良情绪,增加其康复信心,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术后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胸腔平均引流量、引流管平均放置r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肺部感染、肺泡漏气、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以超过50分代表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评分标准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整体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77%;常规组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74.19%。整体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胸腔平均引流量、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整体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胸腔平均引流量、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肺部感染、肺泡漏气、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整体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肺泡漏气0例,肺不张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常规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肺泡漏气2例,肺不张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整体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但整体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等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其只需作3个切口即可完成,术后疼痛轻且疤痕比较小,不影响美观,且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率较多[3-4]。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整体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术前、术后整体护理服务,不仅注重患者生理护理和手术操作配合,还关注患者心理层面的有效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5-6]。同时,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整体护理还可在术前加强腹式呼吸训练和排痰训练,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除此之外,整体护理还加强了术后的营养支持和早期锻炼指导,均对加速康复进程有极大促进作用[7-8]。

本研究中,常规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基础护理;整体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整体护理。结果显示,整体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整体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胸腔平均引流量、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整体组肺部感染、肺泡漏气、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护理后两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但整体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采用整体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引流量和置管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丽华,郭留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75-4976.

[2]凌前珍,邓文琼.胸腔镜在肺下叶切除术中的运用与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9):191-192.

[3]张翠峰,王颖.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袖形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836-2837.

[4]曹韶艳,于小青,李文蕙,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63.

[5]徐敏,黄润,刘霞,等.早期活动方案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偷挠跋[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34-2136.

[6]殷莉,旷玉明,朱鑫玲,等.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227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9):62-63.

[7]包德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53-854.

[8]季俊红.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5例围术期呼吸道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65-66.

(收稿日期:2017-01-15)

上一篇:孟鲁司特钠结合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 下一篇:腹股沟疝气充填式无张力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