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最不愿共事的人反观“领导术”

时间:2022-10-27 10:44:47

从你最不愿共事的人反观“领导术”

没有固定的一种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杰出的领导,相反地,领导的效果取决于领导者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想一下和你一起共过事的各种各样的人吧,包括你的同级、上司和下属,一定有那么一位是与你合作质量最差的,你和他(或者她)一起工作,根本就是既无效率又无成果,现在让你选择的话,你最不愿意与之共事的就是这个人。

想好了吗?那么,现在请你就以下几方面形容一下这个人。看看下面成对的词里哪一个更适合形容这个人,请你将那个词圈出来。如果实在不能决定,就在两个词中间画个圈。不必多想,一路做下去就行了,这个练习不分对错。告诉我,那位你最不喜欢共事的人是

令人愉快的,还是令人不快的?

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

拒绝人的,还是接受人的?

紧张的,还是放松的?

拒人千里的,还是亲切和蔼的?

对人冷冰冰的,还是温暖待人的?

对人支持援助,还是充满敌意?

平淡无趣,还是充满生趣?

好争吵,还是好和谐?

抑郁的,还是快乐的?

敞开心扉的,还是心存戒备的?

喜欢背后说人坏话,还是对人忠心耿耿?

值得信任的,还是不值得信任的?

待人周到的,还是不替他人着想的?

讨厌的家伙,还是使人感觉良好的人?

脾气和顺,还是脾气别扭?

虚伪的,还是诚恳的?

有同情心的,还是缺乏同情心的?

好,现在数一数,你画圈的词里,有多少是褒义词,有多少是贬义词,又有多少个圈画在了中间?然后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和你对它们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你的评价其实不关那个人的事

以上的问题是根据领导心理学中著名的“最不愿与之共事者量表”编写的。这一量表里的问题虽然都是关于那位你不喜欢共事的人,但事实上所测试的却是答卷人的心理素质。具体地讲,是你对不能与之共事之人的情绪反应,它将反映出你的动机与满足感主要是来自人呢、还是事。用量表的原设计人菲德里・费德勒博士(Fred Fiedler)的话来说,所有被人认为是“最不愿与之共事者”的人的缺点其实都是一样的,因此与之根本无关。有意思的是,每个回答问卷的人对他们的形容却是不一样的,文章就在答卷人身上。

就前面你做过的那些问题来说,结果大致上可以这样看:在你所画圈的词里,如果褒义词多于贬义词,也就是说即使是对你最不能共事的人,你还是对他/她做了正面的评价,那么在领导别人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把人际关系看得比完成任务更重要;如果你所选的多是贬义词来评价那个人的话,那么你做领导者的时候,就很可能把完成任务看得比人际关系更重要了;如果你的答案里多是些中间的圈圈的话,那就只能由你来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类领导者了。

费德勒认为一个人的领导风格是他的人格中比较固定的一部分,不会轻易改变。了解到自己的领导风格之后,你的下一个问题很可能是:哪一种领导风格更好?关于这一点,菲德勒很明确地指出:没有一种领导风格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效,也没有一种领导风格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效。相反地,注重完成任务和注重人际关系的领导者都可能是有效的领导者,关键在于当时的工作情境允许他们对下属施加控制和影响的程度。

你的领导风格适合哪类情景

简而言之,在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水平的控制时,注重人际关系的领导比较可以发挥所长;在对环境有高度或低度控制的情景下,注重完成任务的领导的绩效会更好。那么,什么叫做“控制”呢?费德勒认为其中因素有三: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人的关系中是否存在相互的信任与尊重,关系越好,领导者的影响力就越大;二是任务的结构,团体的目标和任务的规范性和明确程度越高,领导者越可以施加控制;三是领导的职位权力,也就是领导者的正式职位本身给他提供的权力,职位权利越大,领导者的控制力也越强。

举一个低控制度的例子:在发生紧急事故、大家都手忙脚乱的情况下自愿站出来领导大家救险的人,如果属于注重任务型的领导者,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在于任务分工不明确、临时组织起来的团队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密切、志愿领导者职位本身没有提供权威。另一极端的例子:军队中的长官拥有极高的职位权威、非常明确的任务、下属无条件的信任,有如此高度的控制力,他最好也是任务型的领导者。

一个适合人际关系型的领导者的例子是什么样的呢?这么说吧,当你在一些方面可以施加控制而在另一些方面却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比如:你和被你领导的人的关系不错,但因为从事的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方式本身灵活而不规范,而且你的职位为你提供了一定的却又是有限的权威,因此,如果你是注重人际关系型的领导者的话,便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前面讲过,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作为性格的一部分,是不容易改变的。所以当环境与领导人的素质不相匹配的时候,领导者应该积极地去改变他对情景的控制,比如改变他与下属的关系、以及任务的明确度。但当这些手段都不能实行时,就只好另寻适合自己的领导特征的工作环境了,比如转换工作。因为这一理论指出没有固定的一种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杰出的领导,相反地,领导的效果取决于领导者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它叫做领导力的“权变模型”(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后来,菲德勒又指出了另外一些能够影响一个人的领导力的因素,但他的基本观点没有变,仍然强调有效的领导来自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适合。比如:大多数人都假设一个人的智商越高、经验越丰厚,对他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越有利,然而菲德勒指出:这一假设是否成立也要看当时情形。在压力不太大的情况下,领导者的确可以有效地发挥他的智力优势,合理地解决问题。但是在高压力之下,领导者的智力不但无助,甚至有害,因为在高压力的情况下理智与逻辑很难发挥,而且它们来得没有一个人的直觉管用,这就要看那位领导者所积累的应急经验了。另外,如果领导者与他的团体所从事的是极其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领导者的智力和经验都不相干,最好还是让手下人放开干。还有,即便作为一位领导者你很聪明,但如果你不比手下人更有具体的技术,最好也不要依仗自己的聪明给予过多指令。

谁是“领导者”?

“什么是领导者”,这好像是一个一开始就应该搞清楚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是因为有些读者朋友在读过以上文章之后可能会说,此处所讲虽然有趣然而与我何干?我在单位里不过是一名普通员工,并非什么“领导”。为此,我想简单讲一讲“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首先,前者指的是行政上的正式职位,后者指的是在一个群体(包括非正式群体)中所起的作用,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一方面,如前所述,有些人的行政职位为他们提供了很高的控制权,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的领导效率。另一方面,一名管理人员在组织中扮演着许许多多的角色,包括:在正式场合里作为组织的象征、组织的发言人、在组织层次中作为连接钩、在信息方面他既是接受者又是者、在企业决策上他既要分配资源、又要从事谈判,等等。同时,他的角色之一是领导他的下属。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在工作上是一名上层、中层或低层管理人员,那么请记住,你的“官衔”并不保证你是一位好的领导人;如果你没有正式的官衔,那让我来问你,你有没有在你所住的小区里组织过足球赛、舞蹈队?有没有在亲戚朋友间组织过郊游和野餐?单位里准备举办卡拉OK联欢会,大家是不是找你出主意?沿着这一思路想下去,很快你就会发现,你虽然在单位里不是一名管理人员,但实际上你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领导者。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名义上的还是实际意义上的领导者,从你如何评价你的“最不愿与之共事者”,可见一斑你作为领导者的特征。分析一下你所处的情景,看看如何对之改进,使它更适合你的特征。

无论你领导的是跨国公司还是小区舞蹈队,祝你领导得力!

上一篇:去京都,约村上春树品东方威士忌 下一篇:在比利牛斯山上过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