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竞争的着力点

时间:2022-10-27 10:32:49

城市群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竞争的着力点

一、新世纪我国区域竞争的着力点在于城市群的建设

(一)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所谓城市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分布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的城市,它们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信息网络,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等密切联系且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一旦形成城市群,就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城市群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经济分工的协作体系,实现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高级演进形态,通过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和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相互补充,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城市群建设强调产业联系,注重关联性,因此。群内的经济增长容易形成扩散效应,这对于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二)城市群建设的重点在于核心城市的发展

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应具备以下功能:

1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够集聚产业。一般来讲,城市的规模越大,工业基础就越健全,这样,无论所建企业在原料供给上有什么新要求,在生产工艺上有什么新标准,都可以在城市空间范围内得到满足。伴随着企业的扩张和城市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会越来越高,收益也随之提高,实现“报酬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将趋向于空间集聚。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生产及交易成本,提升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 具有本地根植性,通过开放提升自身的区位吸引力。在资源不可流动的前提下,本地根植性是在城市群市场形成过程中,为本地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形成的。当形成的产业产生聚集效应后,聚集经济就会迅速发展,并获得垄断竞争优势。优势一旦形成,在开放性的作用下,便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与人才,提供特定要素、中间产品和专业化服务的供应商,于是,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并获得正的外部性经济,进而导致核心城市与其他地区生产区位的改变。

3 重要的交通枢纽,影响经济活动主体(企业)的区位选择。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交通体系完善发达,特别是港口规模巨大,设备优良。不仅可为当地企业的中间产品和服务提供低廉的运输成本,还可以提供由于开放性而带来的发展机会,

4 服务功能完善,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一般来讲,核心城市的形态演化是成熟的,甚至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是城市群智力、技术、文化、金融与工商业的中心。核心城市所提供的服务既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维修、人力资源、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又包括基础设施、金融、法律和信息服务,并通过专业化服务强化核心城市对区域的影响。

5 生产方式具有柔性和多样性,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柔性和多样性的生产系统可以灵活地适应市场并满足市场需要,使生产组织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处于文化制高点,有独特结合力。文化处于制高点,意味着有更多的话语权,即能够控制区域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城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然而,通过核心城市的制高点文化,就可以控制这种作用力并使各个城市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空间点阵,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

(三)城市群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竞争的着力点

波士华城市群以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为带动,GDP约占美国GDP总量的24%。它属于典型的核心城市带动型城市群。在我国东部沿海有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区,支撑三个经济区的分别有三个城市群。2007年,三大城市群实现全国GDP的46.5%。其中,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城市的珠三角城市群,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0%,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城市的环渤海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3%。与波士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相比较,天津与广州的经济规模依然相对偏小,核心城市的功能不强,再加上区域内城市分工格局不完善,交通体系不健全,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突出,整合作用不明显。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我国区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必须把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加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强化市场机制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产业链条,通过分工协作构成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更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等级,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竞争优势。

二、作为核心城市。津穗的发展彰显旺盛的生命力

(一)不断进取,富有朝气的发展气势

1985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首个百亿元台阶,达到124.36亿元。1995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首个千亿元台阶,达到1252.71亿元,从百亿元到千亿元仅用了10年时间。1999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又突破了2000亿元,2002年突破3000亿元,随后以每年跨越千亿元台阶的速度高歌猛进,200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达到8215.82亿元。

作为中国北方沿海最大城市的天津,197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1亿元,逼近百亿元大关。1996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上了千亿元台阶,2002年突破2000亿元,2004年突破3000亿元。之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仅用了2年,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用了1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6354.38亿元,且当年经济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天津与广州的经济发展无不彰显蓬勃的生命力,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富有朝气。

(二)抢抓机遇,厚积薄发的发展后劲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经济总量明显低于天津。197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为43.09亿元,天津为82.65亿元,两者相差近一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州紧紧抓住中国第一轮改革开放的先机,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政策辐射效应,实现了跨越发展。1989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亿元,超过天津(283亿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的经济增速始终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进入新世纪,其经济增长继续加快。与此同时,天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从1994年至今,经济增速连续1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自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其核心带动作用愈益凸显,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津穗两市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在全国GDP增长7.1%的情况下,广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7.27亿元,同比增长8.5%: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154.85亿元,同比增长16.2%。

三、津穗作为核心城市最重要的职责是加快所在区域的城市群建设

目前,广州作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核心城市,着力增强资源配置功能和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辐射功能,增创高端发展、综合服务、体制机制新优势,并着力塑造城市先进文化品格以不断提高辐射和渗透功能。广州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珠三角,特别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与港澳携手,共同打造我国南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明确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天津不仅要承担区域金融、贸易以及生产等多种功能,产生强大吸引、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而且要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天津的经济发展与跨越,不只是提升天津的竞争力,而是要带动环渤海及整个北方经济的振兴,特别是通过与北京合理界定功能定位,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共同构筑中国北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四、新形势下支撑天津发挥核心城市作用的能量

(一)天津发挥核心城市作用所积蓄的能量

1 从政策层面看,2005年10月,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标志,中央政府赋予天津城市全新定位: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国务院关于确立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决定,无疑在政策上给予天津实现经济赶超以巨大能量。天津可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区域内,以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发试验者的身份,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这种政策“试错权”的巨大能量,必定为天津的快速崛起提供极大支撑。

2 从要素层面看,天津所具有的基础要素禀赋和正在成长的高级要素为天津实现经济跨越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支撑,特别是土地要素为天津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天津滨海新区尚有1214平方公里的盐碱地荒地,不适宜耕种可作生态和建设用地,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在目前国内外大中城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是不多见的,必然为天津产业扩张与升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从规划设计层面看,天津改革开放晚于广州,这是不利的一面,但辩证地看,天津可从先行者的发展教训中获得经验,特别是从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设计未来的发展,在更高的起点上为实现科学发展夯实基础,提供能量。目前天津市在新修编的《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二)天津实现崛起的精神支撑

1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天津市要在思想上更加解放,在行动上更加开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不断地进行先行先试的科学创新。优势来源于创新,有优势才能起到核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

2 对经济发展要素必须注重所用。要素禀赋对于竞争优势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强调所有,不强调所用:所有不是优势,所用才是优势。要素只为天津经济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才能真正形成天津的现实优势。

3 必须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出发,科学地、全方位地进行规划设计。天津应力争在规划设计上做到: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利用统一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节约社会公共投资;有利于以本区域为中心,开展跨区域、大规模开发活动。

综上所述,天津和广州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核心城市的功能,以实现国家战略意图。

上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 下一篇:温州社会资本投资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阻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