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遗产

时间:2022-10-27 09:38:24

精神病人的遗产

2007年4月底,赤峰市城郊进行拆迁,老房子都可以换成全新楼房。这对张燕来说,实在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她十几年来一直寄住在姥姥家,现在终于有机会住上自己家的房子了。可是,张燕万万没有想到,叔叔偏偏就是不让她住新房子。

父母早年离婚,张燕跟随母亲生活。半年前,父亲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三间房子。作为父亲唯一的子女,张燕很自然地继承父亲的遗产。眼下办拆迁的手续需要房产证,张燕听说房产证在三叔那里,就去找三叔要。

可是,三叔说:“在我手里,我就不给你。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意思,而是全体姑姑叔叔们的态度。因为,多年以来,你一直都没有照料过有病的父亲,所以你根本就没资格继承他的遗产。”

这话还要从二十几年前说起,父亲张德厚,在1991年的时候得了精神病,张燕就和母亲一起过。叔叔姑姑们也曾经抱怨过,身为女儿的张燕没有给她父亲洗过一次衣服,擦过一次玻璃,刷过一次碗,做过一顿饭。

可是张燕也有自己的解释。小的时候,父亲犯了病,曾经打伤过她的妈妈,让她一直很害怕。所以那时确实很少去看爸爸,但是随着自己渐渐长大,父亲的病情也有所好转,她便向妈妈提出要去看望父亲。 虽然张燕的话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姑姑们就是不承认她尽过做女儿的责任,因为她们没有亲眼看到。

张燕究竟是否看望过父亲,村里的村民们各有各的说法,看来这家务事外人还真的不太容易说得清。不过张家人觉得,张德厚得的不是一般的病,而是精神病,犯起病来,一点自我控制力都没有,完全需要别人的照料。不说别的,光是监督他吃药,就是一个非常繁琐的事情。多年以来,尽这份责任的,并不是女儿张燕,而是他们这些兄弟姐妹们。

从1991年第一次发病起,张德厚就在精神卫生医院住院治疗,一共住了9次院。医生和护士们都说,只有张德厚的姐妹在照顾他。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就更是让姑姑叔叔们操够了心。这么多年来,为了照顾大哥张德厚,他们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背下了很多债务。正因为这样,姑姑们明确告诉张燕,虽然张燕是张德厚唯一的子女,但是遗产却并不能让她来继承,而是应该留给她的这些长辈们,作为对他们多年辛苦的补偿。

张燕说:“父亲住院的费用,厂里报销一部分,不给报销的部分,也是厂里先垫的,我父亲每个月都开工资。父亲跟我说的是,他用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来抵偿公司为他垫资的那些医药费。”经济上,张燕的印象是父亲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至于日常家务,张燕记得,早年父亲病重,住院的时候比较多,后来病情有所好转,绝大多数时候生活能够自理。至于生活上的照顾,那是亲人之间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付出跟回报。可是,自己继承父亲的房子是按照法律意义来说的。

不管张燕怎么说,张家的这些长辈们就是不肯把房产证交给张燕,这搬迁手续也就一直没有办成。一个月后,村庄的拆迁全面开始,村民们陆陆续续都搬进了新建的小区,可是张燕和妈妈只能暂时在外租了一间房子。

眼看着姑姑和叔叔们都住进了漂漂亮亮的新房,自己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张燕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于是,刚刚十八岁的她来到了法院,了叔叔姑姑们,要求把房产证还给自己。可是她没有想到,第一次开庭,三叔说,张燕已经没有权利继承遗产了,因为她早就说过放弃父亲遗产。

三叔在法庭上拿出了一份“委托声明书”,上面有张燕的亲笔签名。就在这份委托声明书的末尾,赫然写着这么两句话:“父亲所有遗产由大姑拥有,张燕放弃继承。” 看到这两句话,张燕觉得心头一凉。

张燕说:“这份材料的的确确是真的,上面她的签名也是真的。”父亲去世后,本来就很伤心的张燕又被姑姑撵出了门。张燕说,她当时最大的担心是姑姑叔叔们不让自己参加父亲的后事,于是就跑到派出所说,我是张德厚的女儿,没有我的签字,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处理我父亲的遗体。这一下,可惹恼了她的这些长辈们,“你一个小孩子,能怎么处理后事?”鉴于自己能力不足,几经商量,在张燕的三姑家,张燕写下了一份委托声明书。

原本是一份简单的委托书,现在却出现了放弃遗产的内容。张燕当即就表示,这两句话原先根本就没有,是后加上去的内容。可是,亲戚们却一口咬定是当时写的。

一个说原本就有,一个却说是后来加上去的。那么,当时写这份委托声明书的时候,有没有其他人见证呢?

由于出现了这份委托书,张燕决定撤诉,然后另案了大姑张彩萍,要求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

这份委托声明书全文是:“因我父亲张德厚故亡,一切后事处理由其监护人大姑张彩萍负责处理,账目由张燕找人监管,待完事后由张燕、财务监管、张彩萍三人以上共同对账分清,工厂单位由张彩萍、张燕共同一起去处理,共同参予。父亲所有遗产由大姑拥有,张燕放弃继承。”

委托声明书上的最后两句话,到底是原先就有的,还是后来加上去的?去鉴定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同时写的,不就行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关专家说,委托书当时是由张燕的三叔的,如果张燕的说法是真的,她签了名之后半个小时就离开了,也就是说,她所说的后加上两行字,有可能仅仅发生在半个小时后。这么短的时间间隔,同一个人,用同一支圆珠笔,在同一张纸上写字,要想鉴定出是不是一次书写的,目前的技术条件还很难鉴定出来。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姑侄双方的这场官司,法院会做出怎么样的判决呢?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就本案而言,委托声明书末尾最后两句话是否是后来加上去的,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法官认为,所有的财产归大姑所有,这句话体现的是什么,是张燕对她应该能够继承的财产的一种处分权。如果说它单纯就是说,我就是“放弃继承”,她就再没有权利对她这些财产进行处分。所以我们认为,她的这种意思表示,还是一种赠予行为。就是说我首先继承了我父亲的遗产之后,我把我的这个财产再处分给我的大姑所有。

法院认为,赠予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有关手续。现张燕并未将父亲的房产交付大姑张彩萍,也未办理相关的权属登记,根据《合同法》第186条和187条的规定,张燕仍可以行使其撤销赠予的权利。因此做出判决:张德厚的房屋归原告张燕所有。

一份委托声明,出现了真假之争,又有对表达意思的理解不同。此外,这个案件还涉及一个法律问题,就是赠予撤销。一般来说,一个人做出了承诺,是不能反悔的。但是像赠予这样的事情,有着它的特殊性。因为,赠予方只是把原先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自身没有获得任何利益。所以,法律便特别规定,只要所赠送的东西的物权还没有发生转移,或者赠予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了他的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那么这个赠予就可以撤销。当然,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予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予合同,都是不能撤销的。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上一篇:外婆的酒酿 下一篇:与老妈“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