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记》读札

时间:2022-10-27 09:15:29

柳宗元之才可骄于世人,他写的八记取材范围已经十分有限,地理跨度小得不能再小,依然篇篇精致,韵味悠长。这《石渠记》又是一例。

石渠之景比之永州山野中别处风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水、木、石、风等类。文章也还是精炼短小,意境依旧是冷峭幽深。若说相似之中的别致之笔,倒也有一处。开篇写道:“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桥”字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意思是搭桥。此地修桥恐怕以石料为之,石材易得,坚固弥久。也可能是木料,大树活着是一座峰,倒下是一座桥,以之为桥,会让行人观者心理活动更多一点。渠水之上有桥存在,民居痕迹是也。这就把永州的凉山野水与人心拉近了。由此我们可以为柳宗元欣慰几分,毕竟他栖身七八载岁月,行走之处寂寥少人的所在添了一点烟火人迹,生活气息。

余下的文字与前五记所绘山水大致无异,他所观之景虽然同样秀丽精巧,可惜特色难寻。永州山水再多情,面貌毕竟难出新。正值盛年的柳宗元只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出入丛林之后还是出入丛林,没有烈酒,没有长笛,风景虽美,奈何消磨心神催人老去。

如今的永州司马,打发时光的办法只是在有限的活动半径内寻找尽量特别一点的山水,简单地修整几下,坐下想想心事,搬块石头记下这景致,然后走掉。要说本文与第二、第三记有何不同,也就是这石渠的前主人不再是百姓,而是柳宗元的同僚――“予从州牧得之”。比之前述西山与小石潭的无人之境,这石渠已是名胜有主。他跋山觅水求的无非是心灵宁静,当然是人迹罕至之处最好,可见柳氏在永州已经没有天然的清静可得,只好重新走近人间烟火,苟且静心安神,柳氏之探寻不可谓不辛苦。好在努力终于没有付诸流水,他总是能想方设法安顿劫后疲惫的身心,就在这石渠桥边。

附原文: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第一中学(136100)

上一篇: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艺术 下一篇:课文《狼》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