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母”痒痒挠 挠出的瓦尔达中国往事

时间:2022-10-27 08:04:17

“老祖母”痒痒挠 挠出的瓦尔达中国往事

1954年,阿涅斯?瓦尔达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短角情事》,比法国电影新浪潮正史早了四年,她也因此被称为“新浪潮的老祖母”。1957年,阿涅斯?瓦尔达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这让“老祖母”和中国多了一重关系。

2011年3月,时隔55年,阿涅斯?瓦尔达再次来到北京,她带来了自己的装置艺术、摄影作品,当然还有她的电影。3月10日到5月6日,瓦尔达大型影像作品展将在北京、武汉、上海隆重进行。展览中,瓦尔达特意布置了一道“中国红门”,用类似牌楼的外框展览自己在1957年拍摄的700张有关中国的照片。而在另一个“中国回忆小屋”的单元里,陈列有当年瓦尔达在中国买到的各色小物件。导演贾樟柯说,这是瓦尔达“帮中国人捡回来的记忆”。

瓦尔达的中国往事

1957年,在大多数外国人不允许进入中国的情况下,作为艺术家,瓦尔达和其他法国专家应的邀请来到中国。希望邀请外国人来看看新中国的样子。

84岁的瓦尔达对1957年的中国之旅仍然记忆犹新:“从巴黎到北京需要28个小时,我们必须从巴黎到布拉格,从布拉格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乌兰巴托,然后再从乌兰巴托到北京。”

对瓦尔达来说,一切只是旅行和观察。她从北京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坐了几个月的船,到达重庆,她亲眼目睹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过程,她拍下了面貌各异的中国人。她买了好些在法国见不到的小玩意儿:宽檐帽、旧书、美猴王剪纸、木梳,甚至还有一个痒痒挠!瓦尔达说,这个痒痒挠,直到现在还在用。离开中国时,她把自己在中国买的东西装在箱子里从上海寄回法国,箱子在海上漂了4个月。

1957年的中国在瓦尔达眼里是新鲜的:“我觉得中国的村庄就得有100万人,和我们的村庄完全不一样。”“我看到的所有人都穿着蓝色的衣服,他们的时装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这种在一个政治体制下的时髦让我觉得特别惊喜。”

瓦尔达见到了新中国初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当时重庆还不是港口,50个挑山工把一个火车头拆了挑到山上去―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国家,他们付出了如此辛苦的劳动。也许周日工作是他们不愿意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在表达创造新生活的一种愿望。”她至今记得一位女干部:“有一位女村长,丈夫对她感到非常自豪,那个村子自力更生,很有活力,种地、收割,给我的印象非常美好。在云南,她看见人们穿着漂亮的少数民族服装在田里劳动,有个孩子突然对她绽开笑脸:这种突然的情感把我感动到了,我觉得我跟他们有共同交流的方式,但现在很难找到。”

文艺青年瓦尔达

今年84岁的阿涅斯?瓦尔达当了一辈子的文青。这位生于比利时的女导演,二战避难时逃到法国,读文学,考上职业摄影师,最终做了导演。

1954年,时年26岁的瓦尔达,在没有经过电影专业教育的情况下,自编自导了第一部长片《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

对于阿涅斯?瓦尔达来说,这样的选择仅仅是出于灵感迸发:“我选择成为电影导演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太多关于电影的知识,只是那个时候,我感觉到,单独作为图片摄影师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不够了。”

瓦尔达对自己的电影称得上狂热,尽管电影预算极低,瓦尔达还是倾其所有来完成自己的拍摄计划,筹到的资金包括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产、向母亲借款以及用母亲的房子抵押。此外,瓦尔达自己还成立了一个叫“TAMARIS FILMS”的合作社,参与拍摄影片的演员和技术人员以拥有35%股权的方式加入,由此又筹得了一些款项。

电影史通常把1958年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淘气鬼》与克洛德?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视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诞生年”,但早在1954年,瓦尔达就已拍摄了《短角情事》,因其低成本的独立运作和新的叙事方式,这部电影后来也被纳入新浪潮电影当中,瓦尔达因此有了“新浪潮的老祖母”这一称号。

导演瓦尔达

瓦尔达是“新浪潮”导演中唯一的女性,同时也是“新浪潮”导演中唯一一个没有学习过电影、没有相关经验就着手开始拍电影的人。她似乎只靠天生的感觉就走进了电影行业。

瓦尔达喜欢写作,她用写作而衍生的触觉不断探索电影。《短角情事》用同一地点的两个不相干故事交织进行,瓦尔达如此回忆这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从小我很喜欢写作,我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面把这个电影故事写出来了,我把两个不同世界写在同一个故事里面。写完故事以后,我想给它配上声音和音乐。”

1962年,瓦尔达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影片以独到的观察力,通过几个纪实性和虚构的小故事,描写一个年轻的声乐女学生克莱奥在等待体检前的2小时,无法控制地担心自己会患重病。《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将电影叙述的时间长度和电影本身的长度完全地对应了起来。

在导演生涯中,瓦尔达还拍过越南、古巴、黑人运动、女权运动;为了记录自己的丈夫、同样是导演的雅克?德米的人生,瓦尔达共拍了三部电影。80岁那年,她还为自己拍摄了自传电影《阿涅斯的海滩》―她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融化在了电影里。

瓦尔达与中国独立电影

2000年,瓦尔达完全用DV拍摄了纪录片《拾穗者》,之后参加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电影节,拿了30多个奖项―这对全世界各地的独立电影导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贾樟柯对此评价:“《拾穗者》的成功给了当时中国的独立导演很多的信心,只用一个小小的机器就能表达全部的思想,而且教会人们应该对生活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敬畏。”

瓦尔达的拍片轨迹在今天的中国独立电影导演看来,是一个心有戚戚的故事:一个导演用一己之力自由创作,完成了所有作品。

前《电影手册》主编让?米歇尔?付东在谈到瓦尔达早期创作的时候,将她和特吕弗作比较,指出独立制作公司对独立导演的重要性:“两个人作为电影导演,都是在电影拍摄之前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制片公司保证了他们在创作上的自由度,也成为他们的创作工具。瓦尔达的制片公司和特吕弗的制片公司,一直都在出品导演本人的电影,保证他们在环境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由创作。”

提起中国独立电影导演的困境,付东也指出一点:不要把艺术和市场完全地割裂开来。“当然我不知道中国导演要怎样为电影找到融资和投资,但是我想说的是,今天中国电影导演可能有一个危险的趋向,即电影走向两极:完全工业化的商业大片、完全跟商业大片分开的独立的个人电影。这是我不太愿意看到的。在电影行业里,电影总是在商业和艺术两者之间徘徊的,电影总是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如果完全把两者分开的话,就像今天中国的一些年轻的电影人,让自己走到了跟商业大片完全对立的道路上,好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这并不是很健康的方式。我希望年轻电影导演去寻找中间道路,这样的道路能够更加激励他们做出更好的作品。”

上一篇:业绩八年徘徊不前 合生何生? 下一篇:日本教授 美国教授 中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