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维伯:小剧场大事业

时间:2022-10-27 07:53:33

傅维伯:小剧场大事业

接到来访傅维伯的通知,事没有任何的准备。我只知道,他是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的总经理,只知道他是在北京话剧界可以呼风唤雨的人,只知道他有一整套的人生哲学支撑他一路走来……

坐等傅维伯的过程是漫长的――紧张、忐忑、又夹杂着一些期待,或许正是这种状态,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傅维伯,因为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空白。空白,是最好的礼物。

多奉献,少索取,混个好人缘

傅维伯毕业于北京人艺,他把自己最美好的30年留给了人艺,留给了他所心爱的话剧事业,但他所从事的,却不仅仅是做一名话剧演员,因为做市场才更有创造力,更有挑战性……风风雨雨,从无名小卒,到呼风唤雨,这期间傅先生所经历的坎坷,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他有一大帮好朋友的帮忙和支持,这条路才不再显得那么苦涩。谁都知道,搞市场的风险是巨大的,一夜之间可以倾家荡产,一夜之间也可以家财万贯。傅维伯哪一种都不属于,因为他就是他自己。认认真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最快乐的。

傅维伯迎面进来,黑色的上衣,朴素而沉稳、肩上横背一个挎包,带着陌生却又熟悉的笑容。当你放下事先准备好的戒备心时,你们就已经成为了朋友。我与傅先生就是如此。两个朋友对话,不免轻松许多。

傅维伯1955年8月11日出生于北京。17岁之前他是在宣传队里跳舞或者搞一些其他文艺活动,1972年考入北京艺术学校,因为是定向招生,因此1974年毕业后,傅维伯便留在了北京人艺工作。在校期间主修表演专业,刚毕业的几年中,傅维伯仍然从事表演工作。但是由于剧院方面的人员变动,1980年,传维伯开始从事一些剧场的剧务、舞台监督、艺术生产排练计划等工作、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傅先生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傅维伯作了艺术生产排练处的副处长,紧接着1985年~1989年担任首都剧场的副经理。

随着自己工作难度的增大,傅维伯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意识到了充电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此他辞去了首都剧场副经理的职务,毅然决定远赴日本继续深造。在日本,他主修外语和室内装修、装潢设计,因为装潢、装修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日本学习的五年中,傅维伯的思想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他渐渐懂得了捕捉“创意”的灵感来自生活,得到新鲜“点子”的想法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这样说.在日本傅维伯学会了寻找、学会了创造,学会了生活、

1994年学成归来,人艺剧场任命傅维伯为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到北京人艺小剧场演出处并兼任经理。2004年9月至今,担任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经理。

傅维伯是一个感性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位富有爱心与仁慈的商人。做市场,傅维伯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人,因为男人有了成功的事业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傅维伯帮助北京人艺小剧场确立了王者地位,《盗版浮士德》、《非常麻将》、《切・格瓦拉》、《霸王别姬》四郎大戏各具特色的运作方式,吸引眼球的戏剧情节,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以及可观的票房收入,每一项都是傅维伯市场驾驭能力的见证。

当然,与此同时,他又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知道妻子多希望在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后得到全家人的表扬、看到丈夫狼吞虎咽的模样,他知道儿子多希望爸爸能和自己在周末外出放风筝,能给自己开一年一度的家长会,他也知道过年时自己的一句简单问候对父母来说有多重要……因此1994年从日本回来,傅先生没有做剧场的管理工作。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傅维伯的儿子如今也在北京话剧市场上小有名气,且实力不凡、他成功运作了《最后一个情圣》。傅维伯的教子之方就是培养他丰富的想象能力,鼓励他独立生活。

找市场,抓重点,理清总思路

工作与生活中的矛盾出现,傅维伯选择话剧事业。

经理与投资方出现矛盾,傅维伯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

一场演出在制作的过程中,没有矛盾就不会出现创新,演出商和投资方必须要在不断磨合,不断碰撞中才能擦出灵感的火花。剧场方面妥协是必然会有的,但一定是原则范围之内的妥协,不能单方面的投资方喜欢什么演出形式就是什么演出形式。傅维伯喜欢与众不同,又不失分寸。每一场演出都要有它的特点和突破,决不允许出现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向投资方尽力阐明自己的创新意图,用道理说服投资方,探索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通向罗马的便捷之路,

由此谈到了做市场的不易,其中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资金,即寻求赞助,与合作方共同探讨演出事宜,以最大努力争取成功。在《非常麻将》的前期筹资中,没有一个赞助商投资,这是非常难做的一件事,最后傅维伯及工作人员在这样一种条件下,集思广益,最终决定采取股份制的办法;以个人投资为主的这样一种运作方式?成功运作了这部作品。

另一个困难是前期的案头和剧本工作。制作一场演出,前期策划最重要,这其中策划案又是重中之重,这里包含此次演出的目的。市场调研、预期社会效果分析、选定剧场。剧本、演员等等。没有确定这些,演出就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样不切实际了、所以策划案最重要,策划案里则是演出的目的最重要,现在的市场体制,已经由导演中心制逐步转变为制作人中心制了,这就增强了演出质量的正确性。前期的案头工作一定要扎实。全面地考虑问题,虽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心里有数,能够胸有成竹地面对以后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制作《切・格瓦拉》的时候,筹资同样成为傅维伯的一大难题。当时投资公司只给了6万,但运作这部戏需要八九万的经费,这时另外一家投资公司又要投资5万,而这5万有没有都没有多大意义,一个公司决定投资某郎戏是要求得到回报的、因此,傅维伯便毅然决定节约节约再节约,重新预算、整合,放弃后一家公司的投资,自己投资1.5万。这样把前期的资金问题解决了-任何一个决定的出炉,都是在经过了层层思考、层层审核后作出的。所以说,傅维伯的市场经验其中一点便是纸上谈兵是大忌。

整理思路的日子,思维是的刻快速运转的、因为这意味着成功或是失败。这就是幕后工作的辛苦和不易。虽然此刻傅维伯是笑着的?但是我俨然看到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小剧场,小投资,干番大事业

做小剧场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这一路走来,不乏诸多的感动。因为傅维伯是一个十分注重生活的人,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应该成为朋友。傅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和,他能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因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魅力。

他出口成章,能说出很多平凡却又深刻的道理。

他很低调,因为他认为人生原本就是这样。

这么多年一直有很多很多放不下的人.放不下的事,可以这样说,是他们支撑着傅维伯一路做下来,也是他们坚定了傅维伯继续前行的信念。1996年人艺小剧场还不景气,当时的火狐狸同仁剧社的社长郑峥(与李保田合作室内喜剧)在外地拍了戏赚了钱,用这些钱来投资傅维伯当时的人艺小剧场作演出,他不在乎经济利益,不在乎输赢,只关心小剧场推出的作品是真正的艺术,有这一点就够了-他那种执著的精神,在那样一种物欲横流的年代是非常非常可贵的-这令傅维伯至今难忘。

还有一个让傅维伯感动至深的人就是孟京辉,当年制作《恋爱的犀牛》,他是把自己的房屋抵押了20万完成的,这种对于话剧的热爱与执著,对于话剧市场的信心与热情,已经升华成了一种信仰?上升到了另外一种境界,换句话说,话剧?成了他的生命、传维伯对此钦佩不己?这种精神,也是他所一直追求和推崇的。其实,傅维伯现在也是负债累累,但是从17岁踏进人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一生都和话剧事业融在一起。

现在,傅维伯最大的梦想?便是把东方先锋剧场用他现在还能有的工作精神,做成国际文化戏剧交流平台。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有百分之百的动力,因为傅维伯曾经创造过小剧场的辉煌,他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就像他自己说的,“人在将要结束生命的时候,如果他自己想一想,自己做过那么一两件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那么他就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了。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便是做过那么一两件有意义的事-在我看来,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便是我现在的这个梦想。”

上一篇:京城首家女浴所 下一篇:“马背白领”的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