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27 07:18:37

关于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为了在学校体育中确立以终生体育观念为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活动,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意识;终生体育观念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以河南省普通本科、专科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全省抽取10所大学,每所大学1000名学生,包括河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大华豫学院、永城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医学专科学院。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目前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访谈法:访谈部分大学里的体育教师和大学生;

问卷调查法:问卷共包括16项内容,分别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在河南省10所大学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调查问卷数据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余暇时间分配:51%的大学生选择看书报杂志,45%的大学生选择视听娱乐,39%的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学习,38%的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35%的大学生选择与朋友聊天。大学生余暇时间选择体育锻炼被排在四位。

大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程度:46%的学生比较喜欢,25%的学生很喜欢,21%的学生无所谓。年青的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70%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体育的。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51%强身健体,其次是37%调节情绪、36%消遣娱乐、29%身体健美,20%防病治病。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是:37%选择篮球,36%选择跑步、羽毛球,男子比较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女子喜欢羽毛球、跑步、乒乓球、瑜伽。48%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平均次数1~2次,33%的大学生是3~4次,13%的大学生是5次以上,还有6%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由此可见,94%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平均次数最少1~2次。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1~60分钟的学生平均占43%,30分钟以下占29%,每次坚持锻炼61~90分钟的大学生占20%。90分钟以上占8%。大学生坚持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有32%、坚持半年的有23%。选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与同学一起锻炼的占70%,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这是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参加学校组织的锻炼和个人锻炼的学生分别有30%和29%。

在大学阶段,能自我设计锻炼计划的学生占57%,这说明有一多半的大学生,在没有体育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自我设计锻炼计划,并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这为终生体育观念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是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将体育纳入自己一生的生活,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主动型的终生参与体育运动者,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而且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体育锻炼至今,并能持续到老。主动参与型是体育人口的主体,是最积极活跃的部分。调查表明,在大学阶段能很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53%,说明现阶段的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意识越来越明确,他们关注健康的生活,科学的运动方法,十分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例如大学里的体育课,大部分学生能积极的参与,通过学习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追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体育中来;或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被动体育人口在社会压力和特定环境消失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不再参与。调查表明,大学阶段在别人的督促下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29%,被动参与的占18%。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A.没兴趣B.惰性C.身体好不用参加D.身体弱不宜参加E.缺少时间F.缺乏场地设施G.缺乏指导H.缺乏组织I.技术水平差,怕嘲笑J.经济条件限制K.其他

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是缺乏场地设施占38%,缺少时间占37%,惰性占34%,缺乏指导占25%,究其原因由于大学生兴趣广泛、生活丰富,有很多人没空锻炼;虽然学校的设备在不断改善和优化,仍有人觉得没有场地,主要是球类运动不可能像跑步一样,在固定的时间内,场地十分有限。

二、几点建议

1.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内容比较丰富,趣味性高,使学生在充满欢悦和激情的环境中,将体育课中所学内容自发地加以练习。在课外活动时间,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自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目的。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学期间,建议分项教学(部分院校已实行)。在体育选修课上,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系、班的组合,教学中配有专项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从一两项运动中,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在教材上应增加娱乐兴趣的内容,开设一些健美操、武术、舞蹈和康乐性球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强化“大众体育”项目,淡化竞技项目,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同步发展。

3.增加开课年限,提高授课时数。高校体育课应该改变以前本科三年专科两年的开课计划;原有的每周一次体育课(2学时)占周总学时1/15,约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7%,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受到重视,建议高校体育课应增加开课年限和授课时数。扩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领域,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感到高等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安排内容,如: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或系级的比赛,使学生在欣赏比赛或参与比赛时获得乐趣和荣誉感,使学生由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真正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5.各高校增加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学校学生数量急增。因此,原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各高校应加强投资力度,增加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设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上一篇:河北省工业园区绿色投资预警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