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攻坚寻求深化改革之道

时间:2022-10-27 06:57:26

【前言】合力攻坚寻求深化改革之道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农村信用环境虽有改善,但相对于城市仍然不足。近年来,农户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也存在个别中小型农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信用观念不强,以及骗取贷款、挪用贷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的执法环境也需进一步改进,农信社贷款诉讼执行难,往往是...

合力攻坚寻求深化改革之道

“三农”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任重而道远,攻坚之道在于多主体共同努力。

坚垒之一:经营基础弱

当前,农业的弱质性仍然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高,对农村金融改革形成重要制约。首先,合格抵押品不足,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额度较大的贷款,农户往往难以提供合格的抵押担保品。其次,涉农贷款投入产出效率低,完全按商业化原则运作的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第三,农村金融风险高,主要在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第四,农村金融的经营成本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人均存贷款、单笔业务额度均远远低于城市地区,运营成本高,收益水平低。

为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基础弱”、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银行在县域发起成立村镇银行,但村镇银行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底子薄”的问题。首先是社会认知度较低。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网点少、功能不充分,加之部分村镇银行的高管多为发起行派驻,对当地经济、人文环境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业务规模的拓展。其次是支付结算受限。村镇银行开业运营以后,由于其支付清算系统方面的审批程序复杂、周期较长,村镇银行不能及时加入账户管理系统、同城交换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票据清算系统等,导致村镇银行清算主要依托主发起行。

坚垒之二:风险难防范

农村信用环境虽有改善,但相对于城市仍然不足。近年来,农户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也存在个别中小型农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信用观念不强,以及骗取贷款、挪用贷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的执法环境也需进一步改进,农信社贷款诉讼执行难,往往是赢了官司拿不回钱。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难。如山东省四分之一的机构已经改制为农商行,但还有近四分之一的机构评级在4B级以下,风险较大,机构间资产质量、信贷管理、风险控制及风险抵补能力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在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方面,虽然采取了多种化解措施,下了很大力气,但风险化解进展还较缓慢。

另外,省联社的行政化管理间接加剧了农信社的经营风险。随着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的深入,一些好的机构“四自”能力不断增强,省联社继续按照“一刀切”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对农信社进行约束,难以适应部分优质机构的创新发展需求。还有部分地市办事处对省联社的差别化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一些履职内容超越省联社授权,存在干预法人机构日常经营活动的行为,甚至出现人为控制经营成果,导致个别机构业务数据反映不够真实的现象。

攻坚之道:多主体共同努力

持续做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攻坚之道在于多主体共同努力。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推进改革应持续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和服务能力。其一,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坚持推进以股份制为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制度改革。其二,对村镇银行,要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适度放宽村镇银行加入支付结算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准入门槛,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其三,对大中型银行,要明晰定位,完善机制。明确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扩大政策性业务范围;完善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鼓励其他商业银行按照自身发展战略,多方式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其四,对邮政储蓄银行,继续坚持小额贷款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加强产品及业务创新。其五,对城市商业银行,继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鼓励其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加速机构将服务重心向重点乡镇推进。

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推进改革应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综合配套机制和长效机制。建议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提高优惠政策的综合配套能力,努力形成政策合力。对于一些短期的或是即将到期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呆账核销政策,在综合评估政策效果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延长,或者是进行制度化的安排,以稳定政策预期,加快构建农村金融政策扶持长效机制。

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应加强监管,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目前农村地区除正规金融外,还存在大量的民间借贷组织,有些经过审批,有些完全游离于审批和监管之外。建议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尽快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担责”的原则,切实承担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

同时,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企业、评级机构共同参与的信用评价系统,加大依法维护债权工作的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失信行为的惩处,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对破坏金融生态的行为予以制裁,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撬动城镇化的农信力量 下一篇:五子棋巧解商业化支农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