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域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

时间:2022-10-27 06:29:26

依托区域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

摘 要: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合作办学,依托区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商务英语向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发展趋势应势而生,发展前景光明、后劲十足。

关键词: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产学研合作办学;区校企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70-03

一、地区产业政策与行业背景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电子口岸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即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海运口岸建设方面:依托重要交通通道和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和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丹东区域性物流中心,支持发展重点物流园区;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对腹地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大连港为核心,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分工,打造现代化港口集群,构筑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公路口岸建设:加强连接区域内外的快速铁路通道建设,打通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东北西部沿海港口至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煤炭运输通道。完善区域内高速公路网络。航空口岸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大连、锦州机场迁建和营口机场前期论证,以及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机场扩建,全面提升机场服务水平,逐步培育形成以大连门户枢纽机场为主,以丹东、锦州等支线机场为辅的民用航空格局。

2.“十二五”期间,丹东将以港兴市。正在建设中的东北东部铁路和丹东至通化、丹东至海城高速公路、丹沈高速铁路、丹大高速铁路、已列入通化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丹通高速铁路、丹东港扩建、丹东机场已列为国家重点改扩建项目以及丹东港集团、沈阳铁路局、通钢集团三方共同投资通化陆港建成后第一年吞吐量就可达到3 000万吨以及2010年8月开工的新建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使丹东成为东北东部最具竞争力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丹东作为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口,背靠东北东部城市群,包含14个州市、2 700多万人口、28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丰富资源的广袤腹地,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贯通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的建成,丹东将成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龙头,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出海大通道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将辐射到整个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丹东港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港口开辟了散杂货、集装箱和客运线,东北东部经济带沿线各城市的木材、粮食、煤炭、钢铁从这里走向海洋,2011年上半年丹东港建设投资累计完成20亿元,与通钢集团合作建设专业码头工作已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正在不断发展的丹东港将在三年内建成亿吨大港,对吉林“无水内陆港”将提供更大的便利。

3.丹东全方位发展对朝、对韩贸易。以丹东新区为核心,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为两翼,以四大组团为支撑,形成全面启动、整体开发的沿江沿海经济带大开发、大开放的新格局,使丹东真正成为东北东部新的出海通道、对朝鲜半岛的前沿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区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的龙头牵动区。丹东新城区重点发展商贸、会展、物流、金融、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港口工业园区以港口为优势条件,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出口加工、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

4.丹东以“一桥两岛”为契机,发挥对朝、韩贸易“桥头堡”作用。2009年10月初,国务院总理对朝鲜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作为两国签署的经贸合作协议之一,中朝将新建一座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另外,朝鲜为了吸引外资,已决定将中朝边境鸭绿江上靠近中国丹东的威化岛和黄金坪岛定为自由贸易区,并授予两家中国企业租期五十年开发权,两岛的投资规模为8亿美元。丹东将充分利用新建鸭绿江公路大桥的空前影响力和带动力,超前谋划,扩大开放,使丹东真正成为中国对朝贸易和东北东部城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排头兵。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状况

1.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导致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短缺。报关从业人员主要在专业报关行,国际货运、船舶企业和大中型进出口企业从事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及相关事务。报关从业人员分布在全国254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0多个内陆设立海关的地区,其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业的人员约占报关从业人员总量的70%。报关业务量取决于进出口货物数量。近年来,报关单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随着报关业务量的增长,报关从业人员人数也将不断增加。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预计报关从业人员的人数已经达15万人左右。今后五年内货代人员缺口在200万人左右。中国货代市场已于2004年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货代企业已开始为大举进入中国货代市场而跃跃欲试、积极筹划。全球最大的货代企业中,比如德国的德顺、辛克,瑞士的泛亚班纳,日本的三井、日通、日新,目前都已经进入中国,他们将把更多资金、更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带到中国,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航运的建设。外资货代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本土化经营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势必加剧对货代行业人力资源的竞争。

2.辽宁省内及丹东地区对报关与货代人员需求旺盛。目前辽宁省拥有自理报关权的外贸企业3 000多家,从事报关,即国际货运的企业700多家,专业报关公司60余家,丹东市的报关企业是以国际货运公司形式存在的,有近80家,其中不少公司都急需具有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背景的专业报关员。而现在直接从事报关业务的专业报关员仅3 000多人,且专业素质较低。据估计,仅大连地区,国际货运和报关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口近3万人左右。全国其他地区报急,报关员和国际货代员正成为一种受人羡慕的职业。

综合大连、锦州、营口、葫芦岛等地调研结果,随着大东港的扩建、新机场的落成、一桥两岛等项目的逐步落实,丹东将成为东北东部14个州市主要的进出口口岸,这必将导致大量的报关、报检及货代公司的聚集,形成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对丹东的报关与货代企业也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到丹东本地的高职院校,适应丹东新的发展动向,服务于丹东经济社会发展,适时发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一种责任,并形成了可靠的行业分析及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总结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名称、岗位描述及岗位标准(见表1)。

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的保障

1.专业建设。以培养学生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重点,坚持终身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有效的利用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目标,立足丹东,侧重辽宁,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区校企联动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剧本式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学工交替、工学结合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带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飞速发展(见下页图1)。

2.课程建设。(1)普通教场、虚拟职场、真实现场和网络课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普通教场教师通过课内实践、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虚拟职场,教师主要通过校内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室,利用报关与报检软件进行单证填制、通关演练。在真实现场教师主要通过校外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学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网络课堂上,学生利用教师网络精品课和空间的知识学习,真正实现课证结合,开放自主学习。(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核心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报关岗位素质和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标准、岗位标准为培养标准,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路径,以任务驱动为载体来构建课程方案,将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构建支撑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了以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3.形成“一体化”教师队伍。通过实施鼓励教师到企业带薪顶岗实践、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企业开展咨询服务、承担项目开发等制度,加快培养一批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同时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师。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

4.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立足于职业能力和素养确定考核标准,探索多种形式的考核形式:考核与证书考试结合,以证代考。结合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将海关、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堆场码头、船公司、外经贸部、商检局、国税局等真实的职场环境有效的再现出来,针对学生的谨慎、责任心、沟通、礼仪素养的社会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开放、计划决策等方法能力进行评估。

我们坚持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紧紧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丹东临港口产业园区的发展,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合度;坚持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合作办学,使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基地成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实践、技术服务、技能大赛训练平台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化、共享型职业教育集团。①

上一篇:转让定价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江苏省旅游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