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27 06:23:11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的出现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重大变革,其主要优势在于该CT机具有更快速的容积扫描速度和高Z轴分辨率[1],因此明显提高了腹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为直观准确评价腹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回顾性分析50例行MSCT三维腹部血管重建的可疑有腹部疾病的病例,拟对MSCT三维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行MSCT腹部血管成像的可疑腹部疾病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6~71岁,平均52.8岁;其中正常7例,肝占位性病变1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6例,胰腺占位性病变6例,进展期胃癌10例,可疑肠缺血1例,下腔静脉肉瘤1例。

扫描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Qx/i plus型16排螺旋CT行腹部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经右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20~25秒,门静脉期延迟时间55~60秒。静脉期延迟时间200秒左右。

三维重建:把门静脉期扫描10mm图像拆分成1.25mm层厚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分别为ADW4.0版本。原始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遮盖容积重建(VR)和曲面最大密度重建(2D-MIP)等重建方法进行门静脉系统的血管三维重建。用图像切割工具从不同角度对VR和MIP图像进行切割,使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最大程度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各角度连续电影播放。

结 果

50例门静脉系统的所有三维血管图像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均能够清楚地显示门静脉的立体解剖结构细节。本组资料中,门静脉系统所涉及的病例有,门静脉癌栓2例,门静脉高压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以及门静脉成像伴有肝、胰、胃的占位病例。在门静脉系统的三维血管成像中VR像和2D-MIP像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2D-MIP像在对静脉血栓类疾病的显示测量上比VR技术更加重要实用。VR像在立体空间观察上最佳。

讨 论

多层CT和三维容积再现(3D-VR)技术是最新的无创性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MSCT造影检查是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2],其快捷性、直观性和可复性等优势可比较完美地从各个角度展示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和病变特征,因此,将在腹部某些与血管有关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层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相对与在动脉系统要晚一些,但是,其价值还是相当明确的,对于门静脉成像VR和2D-MIP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其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本组6例均显示了粗大的门静脉主干及侧枝血管情况,粗大的主干呈现残根征象,1例可清楚显示胃底部粗大蜿蜒的区张静脉丛。不仅有助于手术或介入治疗前的整体评价,而且也有助于治疗后疗效的评估。②门静脉癌栓:主要用于癌肿病例中,2D-MIP像可以从各个角度清晰显示门静脉内癌栓的大小、多少、长度、部位。③肝脏的术前评价:利用VR技术和MPR共同判定肝脏病灶的确切位置,从而作到术前的立体定位,有利于外科医生对近表面病灶的楔形切除。④TIPS术前定位与术后随访。⑤肠系膜静脉血栓。⑥肝移植:门静脉系统的成像对于供体肝的术前准确评价极为有意义。⑦门静脉与临近腹部肿瘤的关系,2D-MIP像结合MPR像均可以较好的分辨门静脉与肿瘤的确切关系,以便于外科手术治疗。

总之,多层CT门静脉血管造影成像具有经济、无创性、有足够分辨率等优点,其三维成像立体直观、并可以准确测量各径值,在诊断、治疗、术后随访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其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 Hu H.Multi-slice helical CT:scan and reconstruction.Med phys,1999,26(1):5-18.

2 Rydberg J,Buckwalter KA,Caldemeyer KS,et al.Multisection CT:scanning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Radiographics,2000,20(6):1787-1806.

上一篇: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下一篇:高原牧区146例老年肺结核X线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