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的有效构建

时间:2022-10-27 06:22:21

论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的有效构建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老师具有强烈的爱心,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而快乐教育是促进幼儿教育达到实际效果的基本要求与基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感兴趣的,幼儿的求知欲就会很强,从而激发其主动的构建自己的认识结构。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教学模式下,幼儿教育中的快乐教学方式的构建,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个性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快乐教学;有效构建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德育培养的重要基础。快乐是生命的源泉,乐观向上是精神健康的基础。快乐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对适龄幼儿特征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人性的教育,如营造幸福欢乐的环境来对幼儿的兴趣与内在所需进行激发,从而有效促使幼儿可以感到快乐,体验快乐,以达到幼儿教学的和谐发展。快乐教育以孩子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确保了孩子快乐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兴趣为引导

兴趣是教育的最好时机,任何生命都会对事物的表象具有特别的兴趣,因此,必须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兴趣为幼儿的快乐求知来引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通常强调自主性与探索性,对兴趣所起到的作用特别的重视,而幼儿所有的自主选择活动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所有的课程的预设和生成的课程都源于兴趣。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应避免一味的灌输“死课程”,注重幼儿的兴趣激发,培养求知欲,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游戏教学为基础

针对于幼儿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性,在课堂中可以设置适合其年龄的游戏,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玩伴,同时,游戏也是幼儿园的最基本的活动,因此,老师必须要重视对其本性激发,多开展本性游戏来和谐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此外,教师还应多开展手段性游戏,以帮助幼儿在组织中可以学到必备的知识技能,使其按照一定方向发展。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性格所向的主要因素,营造一个欢乐、民主、和谐的环境对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其感兴趣的活动:皮球、讲故事、画画等。有一次,在带幼儿活动的时候,活动场上石头很多,我告诉孩子们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扔石头,之后让其自由活动。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兴的跑来和我说她开了个“面粉加工厂”,原来他用两块石头来回摩擦,将掉下来的石末当成面粉,还有的孩子在喊“卖烧饼。”可想而知,让他们在玩中求得真知,感受集体,发挥探索精神,并不少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

快乐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东工作,教师要具备爱心与细心的品质,其一言一行都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在对幼儿教育中,必须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师生互动,善于在情绪上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禁止对幼儿讽刺、体罚与漠视,以免对幼儿心灵造成伤害,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必须要怀有一颗爱心,让幼儿真正的快乐学习。

四、温情的家庭氛围是快乐的源泉

快乐是生命的源泉,而一个欢乐和谐的家庭才是快乐的根本,每一个生活在欢乐家庭中的孩子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爱的氛围,他们眼中所感知的世界是快乐的。反之,一个生活在整天充满冷漠、谩骂,甚至暴力的家庭中的孩子所看到的世界会是恐惧,从而为孩子心理上造成了阴影和创伤。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快乐教育的构建,最为基础的是家庭教育,只有心平气和的与孩子相处,才能使孩子真正快乐的接受教育。

综合上述,快乐教育已经普遍应用于幼儿教育体系构建中,其是一种用愉快学习环境去唤醒孩子的学习经验,激活孩子情思的教育。我国注重在环境中熏陶幼儿,生活中培养幼儿,即环境生活皆育人。幼儿园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出发,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这些有效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与活动之中,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与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动情激趣,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给幼儿合作交往的机会,教师更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时刻以积极乐观的心境与开阔的心胸来影响着幼儿、感染着幼儿,以此来创造快乐教学体系,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斯琪,张鹏.美丽的事业需要依靠快乐的心境来铸造――专访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陆娴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20): 7-8

[2]郑琦, 王美秋, 陶抗美, 等. 幼儿基础体操训练中实行快乐教学法的实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1):30-32

[3]何凤兰.在幼儿基本体操普及训练中实施快乐教学与融合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24-25

[4]孙彩丽.多媒体动画优化幼儿快乐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2008, (9): 78

上一篇:本专科学生的素质差异对比分析 下一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