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建构良好亲师关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05:08:50

职前教师建构良好亲师关系能力的培养

亲师关系是家长与教师、家长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以青少年儿童为中介,通过社会互动建构的一种社会关系。教师与家长、教师群体与家长群体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双方背景、教养观念以及期望值不同而产生诸如合作、配合、冲突、对立等关系状态,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同时,它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讨论或决定,不仅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1] 简言之,亲师关系,就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其有合作与冲突之分。良好的亲师关系是指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关系。

当你在为当教师做准备时,你可能还没有仔细想过与你未来学生的父母建立联系的问题,你可能更重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或班级管理的观念。实际上,与学生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对你自身、学生、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职前教师的你,该如何为正确处理好亲师关系做准备呢?

一、职前教师建构良好的亲师关系的时代意蕴

1.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提高

当今时代,家长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之中 [2],北京青年联合会委托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子女教育已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家长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将成为一个趋势。因而,对即将从事教师行业的准教师来说,与各式各样的家长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是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家庭的学生家长,不仅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甚至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的意见也有分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与所有的学生家长和谐相处呢?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作为职前教师,只有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今后处理亲师关系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2.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师一方面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行为、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形形的家长,接受家长的监督。有许多教师注重教学方面的纵向提升,教学工作颇有成就,但由于忽略了与学生家长的横向联系,家长工作做得不到位,教师工作往往还是得不偿失。教育工作者很早就肯定了职前教师在处理家长关系方面做好准备的价值 [3],Mc Bride进一步肯定了职前教师做好与家长良好交往准备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很好地为“怎样更好地与家长处理好关系”做准备,那么他在家长工作中就会感到沮丧,并持有消极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加重了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贬低了家长教育职能,更为严重的是不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看来,职前教师为构建和谐的亲师关系做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二、影响职前教师对亲师关系认知的因素

1.个体经历

相关研究发现,职前教师学生时代,他们父母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其对处理好亲师关系的职前认知。“我的父母过去定期接触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总是阅读有关学校的信息传单或时事通讯”“我的父母曾经几乎每天都问我关于学校发生的事”[4] ……这类“父母曾积极与学校、老师联系”的职前教师会对职后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充满自信——“我知道怎样恰当地与学生家长谈论学生的学业情况”“如果学生家长向我倾诉他们的困难的话,我会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为了更好地和学生相处,我会向学生家长咨询一些良好的意见”……反之,那些“学生时期其父母不曾关注学校、老师”的职前教师则对未来如何与家长打好交道持冷淡、消极的态度,在他们的眼中,教师与家长似乎是没有交集的两条线,或者“不要号召我们,我们来号召你们”是其将来对待学生家长的一贯态度。

2.个人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和家长双方有着良好的交流意图,但双方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交流障碍。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能力是影响教师与家长很好合作的最重要因素 [5],在亲师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那些具备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准教师”,有主动积极地与家长交流的意识,“我会定期制订与家长的交流计划”“我懂得何时要去等待、沉默和倾听家长的语言”“我知道怎样解除家长与教师沟通中的紧张心理,从而保持开放的心”……而那些沟通能力欠佳的“准教师”,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甚至对其产生恐惧心理。

3.职前教师培训

职前教师培训是教师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培训,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即将走上讲台的在校学生。其在端正准教师教书育人的正确观念,提升准教师的整体修养,提高准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善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教师职前教育对提高准教师处理亲师关系有无作用呢?[6] Eddie通过对荷兰三家教师培训机构(他们已重视教师如何与家长相处的职前培训)的调查,发现有许多不认为自己在工作初期能够处理好与家长关系的职前教师,通过接受职前培训,他们对“亲师关系”的认知、情感、策略均有所改善,即认知上由之前否定与家长互动的价值到肯定与家长交流的益处,情感上从抵触与家长联系到愿意主动与家长打交道,策略上能够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的家长并为之准备好不同的沟通技巧。总的来说,参加教师入职培训对改变准教师对“亲师关系”的认知,提高其处理亲师交流的能力起着显著的作用。

三、培养职前教师建构和谐亲师关系能力的路径

如何提高职前教师在入职后处理好与各种家长关系的能力呢?职前教师提高自身发展与教师培训机构、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就是两个很好的途径,以下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职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方面

(1)肯定良好亲师关系的价值,树立现代教师—家长关系观。良好的亲师关系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对家长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提升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提高教育水平、获得教育知识经验的学习机会,同时提高了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对于教师来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选择合适的子女教育方式,并做到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一致,这样,教师在了解和指导家长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教师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准教师要想处理好亲师关系,必须肯定良好亲师关系的价值,抛弃旧的教师—家长观,即家长是学校、教师工作的无条件的支持者,树立新的教师—家长关系观,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师与家长关系——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求准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 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即教师必须先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与他人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保持客观的交流立场。② 同理心,就是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和情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分析处理问题。③ 特别的尊重,即对家长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的尊重,寻找适合家长个别需要的教育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位家长。

(2)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家长眼中的好老师”的调查发现 [7],家长认为“好老师”在知识方面的特征是又专又博,具体表现为应该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宽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家长喜欢的教师的个性心理素质有开朗、自信、幽默、宽容、热情、坚韧、积极进取等。另外,教师业务素质是家长心目中“好老师”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尤其是教法生动有趣、学生容易领悟、知识讲解透彻明白、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效地管理课堂、有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素质特点。

如果能够达到家长的“如上需要”,成为家长眼中的好老师,那么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就轻而易举了。作为一个准教师应该怎样为此努力呢?首先应该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从事一个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帮助,而且更能够体现出一个教师的魅力,成为令学生佩服、家长欢迎的教师。同时,实践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作为一个职前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但充分利用每一次实践机会也是十分重要的,师范院校为师范生提供的见习,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另外,职前教师也应该积极地为自己争取实践机会,比如大学期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生教室,多见、多听、多问、多思,积累经验。总之,在教师的职前准备阶段,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机会的锻炼,能够为准教师入职后顺利地进行教育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家长最为关心的焦点,家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容易向良性方向发展。

2.职前培训机构方面

虽然亲师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早就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但信念与实践之间总存在着一条鸿沟,怎样与家长搞好关系在教师培训机构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和真正的落实,而研究证明其在“如何指导职前教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 那么教师培训机构应从哪几个方面对职前教师加以指导呢?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

(1)设置相关课程,帮助职前教师了解家长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有学者称学生知识为学生在兴趣、身心发展特征、认知方式、思考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9],那么相应的家长知识就是指有关家长在性格特征、文化水平、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培训机构需要设置相关的课程,帮助职前教师掌握家长知识,了解不同的家长,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沟通技巧。

同时,培训机构需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尽管倾听和教师培训项目所强调的演讲一样重要,但倾听不仅在教师资格认证中不被要求,而且在国内任何一所学院和大学里几乎没有开设过这种训练课程。换句话说,尽管人们都重视家校交流,但在教师培训中,教师被教的是说话而不是倾听学生和他们父母的话。[10] 因此培训者需要积极关注家长对教师有怎样的需求,并参考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和需求,自下而上地制定培训内容,这不仅能够使培训内容来源于“需求”、服务于“现实”,也能够为指引教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唤起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使得教师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不断的交流学习活动过程、不断的反思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

(2)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养、提高职前教师的沟通能力。叶澜教授指出:“教师的发展是不能脱离其教育实践来实现的,因此,从逻辑上讲,教师的教育实践是其实现发展的最为基本的途径。”[11] 也就是说,职前教师处理好与各式家长之间关系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提升。鉴于职前教师只是“准教师”,并没有“教师”那么多的实践机会的特点,培训者应为职前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模拟实践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即在一定的情境中让职前教师分别扮演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模拟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性质的亲师关系,或和谐或冲突,那么怎样运用适当的策略去维持和谐的关系或协调他们之间的冲突,这就需要职前教师从角色的扮演中体现和领悟。对模拟实践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肯定扮演角色所采取的正确措施,同时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如果能够从真实情境中让职前教师与家长互动,那么这对于提高职前教师处理亲师关系的能力来讲,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机构可以帮助职前教师安排教学实习(当然职前教师自己也要积极争取实习机会),这样他们与学生家长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了。实习时间最好能在3~6个月之间,这时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应该能够有较充分的了解,在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措施。班主任是与家长互动最多的人,职前教师可以在实习过程中担任班主任的角色,这就提供了与形形的家长打交道的机会,更能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真实的互动情境,职前教师不仅能够切实体会到与家长交往的必要性和复杂性,而且能够为正确处理好亲师关系积累经验,也能为避免不必要的亲师冲突提供指导。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214100)

参考文献:

[1]张平.社会变迁背景下幼儿园亲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5]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Angela C,Baum,Paula McMurray-Schwarz.Preser- vice Teachers?蒺 Beliefs about Family Involvement:Implications for Teacher[J].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4.

[4][6][8]Eddie Denessen,Joep Bakker.Teacher-Parent Partnerships:Preservice Teacher Competences and Attitudes during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Netherla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about Parents in Education,2009.

[7]李影.“好教师”:基于家长视角的调查与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

[9]黄清.论教师知识的内涵、类型及其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3).

[10][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1]叶澜.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上一篇:“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四个追求 下一篇:从基层教育部门视角看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