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多相潜能骄傲吧

时间:2022-10-27 03:54:14

小时候我们总会被问:“长大想做什么?”答案五花八门,但如果你说:“我想做很多很多事”,那一定会听到这样的告诫:“孩子啊,你怎么能又想做一名小提琴工匠,又想当一位心理学家呢,只能选一样的。”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术业有专攻的思维已经过时了。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专家,同样需要多才多艺的跨界人士。而如果你,哈好是这样一个具有多重潜能的人,那么任你施展的舞台一定会小不了。

为你的多相潜能骄傲吧 秋叶

在这个重专家而不重全才的时代,专门型人才受到追捧与尊重,而全能型人才往往受到忽略甚至鄙视。你看,即便是在商业广告里,近些年我们也常听到“30年来我们只做一件事”或类似的说法,以显示自己的4专注以及产品的专业与优质。我们汉语里往往把全能型人才形容为“杂家”,“万金油”、“样样通,样样松”,日语里的表达法更直接――“多芸はo芸(Many talents is no talent)。”英文里也有个类似的说法――“Jack of all trades,master of none”,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涉足多个领域,浅尝辄止而无一样精通。

英文中有个词polymath,词典中一般有两个释义――person of much or varied learning(有渊博学识的人)和great scholar(大学者,即我们平常喜欢用的“学术大师”)。显然,这两个释义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上,大学者或者学术大师一定是具有渊博学识的人,渊与博缺一不可(即英文中常说的“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and know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一般认为“博”是基础,“渊”是理想归宿)。自古典时代、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乃至于20世纪,西方的学术大师往往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跨行跨科,文理兼修且贡献卓著,可谓是“Jack of all trades,master of all”,例子不胜枚举。古典时期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不仅是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哲学家,还是位科学家,其作品涉及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形而上学、逻辑、伦理学、美学、诗学、戏剧、音乐、修辞学、语言学、政治学等等,而且在以上各门学科均有独创性贡献。历史到了近两千年后的14―17世纪,在那股重新发现古典文化的强劲风潮中,欧洲更是出现了诸多知识广博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en),以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为典型。达・芬奇被认为是“万能天才”(universal genius),其兴趣几乎包含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在好奇心、想象力与发明创造能力方面堪称史无前例的超人!与其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不仅在雕塑与绘画上留下传世之作,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影响无与伦比,而且还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和诗人。其实,这种兴趣广泛、在多个领域贡献卓著的传统在西方世界并不止于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代乃至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的19--20世纪也不乏其人,如伏尔泰(Voltaire)、孟德斯鸠(Montesquieu)、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等皆是如此。他们的广泛兴趣与多方面成就有力地说明,博与精并不矛盾,学术上不仅有触类旁通,而且学科跨越与交叉常常能发现新的问题,赋予人们新的、更宽广的视野,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创新!

中国在学生培养的博与专上曾走过一段弯路。民国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模仿英美,要求学生文理兼修,知识面宽广,到了高年级才往“专”上发展,以便写出一篇专门研究论文。钱学森与钱钟书先生是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典型“产品”。但到了1952年,我们的教育体制通盘改为苏式,大学进行院系调整,文、理、工科严格分开,学生一入学就直奔专业,心无旁鹜,其结果是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但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精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其弊端并出台改革举措,于是就要求工科大学也要办文科,文科学生也要修点自然科学,即建立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试验了二十余年,似乎也不太成功,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在选择课程或学习内容方面往往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对于他们所选的本专业外的领域也缺乏真正的兴趣与持久的热情。

诚然,在这个各学科发展均较为成熟、人人都较忙乱的时代,要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兼顾其他领域确实不易,同时在几个领域富有成就更是难上加难。在学业与职业的追求上,笔者很同意原文作者的态度:如果你一心想当个专家,准备在一个方向上、一个领域里一竿子打到底,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当然很好,还很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但是,如果你天生就是个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多个领域富有探索激情的人,那么也完全不必为自己迟迟不能“选定一条路”而忧心忡忡,而是要大胆放心地去拥抱自己的梦想,因为不管是学者、运动员还是其他人,由于广博而成就其伟大的也大有人在。

上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美国象牙塔内的危机:优则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