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局部反风系统布置方式

时间:2022-10-27 02:45:11

矿井局部反风系统布置方式

摘要:针对云南省小煤矿发展现状,文章推荐了多种在国内煤矿行之有效的针对采区内不同地段发生火灾时的反风方法,可供省内煤矿实际操作及设计院对矿井进行设计时建立局部反风系统,选择适合本矿井实际的反风方法时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矿井安全;通风系统;反风技术;局部反风

众所周知,矿井火灾是井下引起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反风技术是有效控制矿井入风流火灾、工作面入风流火灾、下行风路火灾烟流流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因势利导、以排为主,给烟流以畅通的通道,优点是可以预先设置一些通风设施,控制措施的效果也易于预测。反风技术包括全矿井反风和局部反风,不同的火灾要使用不同的反风方法,当火灾发生在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中央石门、主要进风大巷时需启动全矿井反风,而全矿井反风难度较大且影响面广,因此条件具备时,应有限采用局部反风方式。

局部反风是在矿井某一区域内(如采区、工作面)利用已有风路(如联络巷)或开掘平时不用而发生火灾时才起用的反风专用通道,使该区域的主要工作地点处于潜在角联风路中,发生火灾时则可利用角联风路易于控制风流方向的原理,根据需要调节有关的风门,改变风流方向,同时矿井主要通风机保持正常运转,从而实现发生火灾时烟流不经过有较多人员工作地点、井下主要设备不受火灾损害的目的。局部反风系统应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形式进行合理布置,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开设排烟支路

1)上山采区:在布置工作面时掘出一条安设有风门的专用排烟巷,平时关闭(图1-1 A中巷道5),同时在采区进风上山和回风上山内分别设置常开开风门T2、T3,在进风大巷内设常开风门T1。当图1-1 B中回风上山所示位置发生火灾时,可开启专用反风巷道中的常闭风门T4、T5,使采区风流短路,排放烟流,最后关闭T2、T3以限制火势的发展,使用大巷中的常开风门T1调节风量,以冲淡烟流。

2)下山采区:可在进风下山的上口开辟一条专用反风巷道及排烟专用巷道(图1-2 A中巷道5),风门T4、T5平时关闭,保证下山采区的正常通风。若进风下山发生火灾时,进风下山的风流在火风压的作用下有可能发生烟流逆退,这时可开启专用反风巷的常闭风门T4、T5,使采区进风短路,而逆退的烟流通过专用反风巷排入回风大巷;同时关闭风门T1、T2限制火势的发展,用风门T3调节风量冲淡专用巷道的烟流(图1-2 B)。

2利用上、下山联络巷实现局部反风

1)在上山采区中,可以在进回风上山的联络巷中设置两道常用闭风门T3、T4,如图3-A所示,同时设常开风门T1、T2和调节风门T5。当回风上山发生火灾时,将工作面的人员撤到进风大巷,然后打开风门T3、T4使风流短路,并排放烟流;最后关闭风门T1、T2以抑制火势。用风门T5调节风量,防止火灾气体进入进风大巷和增大通过联络巷的风量冲淡烟流(图2-1 B)。

2)对于下山采区,可在进回风下山的联络巷AB中设风门T3、T4保证正常的采区供风,如图4-A所示。同时进回风下山中设常闭风门T1、T2,在进风大巷中设常开风门T5以备调节风量。当进风下山中发生火灾后,可先打开联络巷AB中的风门T3、T4使采区短路,利用火风压作用使下山风流反向,然后关闭风门T1、T2控制火势。同时使用风门T5调节风量防止烟流侵入进风大巷,加大联络巷中风流冲淡火灾气体(图2-2 B)。

3联络巷与专用反风巷

如图3-1 A所示,在进回风一山间维护一条联络巷5,并开另一条短巷6,平时安设常闭风门T3、T4、T6、T7,进回风下山中设常开风门T1、T2,进风大巷中设常开风门T5。若在于图3-1 B所示的进风下山内发生火灾,如果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主干风路烟流发生逆转现象,可开启联络巷及专用反风巷中的常闭风门T3、T4、T6、T7,关闭进、回风下山及进风大巷的风门T1、T2、T5,使采区实现反风。

当火灾发生在工作面进风顺槽时,为了抢救遇难工人避免工作面重大设备损害,亦可采用上述方法,实现采煤工作面局部反风。

采区局部反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区的局部反风系统应包括反风联络巷、专用反风巷道和反风风门,通过调整预设的反风风门的开关状态,在主通风机保持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实现采区内部巷道和采煤工作面风流方向反向,使火灾烟流直接进如回风巷中,防止侵入采煤工作面;

2)采区内设置的反向风门,包括常开风门和常闭风门,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制作,每组风门均应设置两道,防止漏风;

3)采区局部反风系统的联络巷、专用反风巷、反风风门的布置方式,应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形式进行合理布置;

4)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必须将受影响区域的工作人员全部撤出。

结束语:由于矿井通风网络的复杂性、火势发展的不均衡性,采用什么方式反风,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最好平时做好反风演习工作,通过演习观测瓦斯涌出、煤尘飞扬情况,以判断在火灾时反风后是否会发生其他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通过演习摸清在什么地点发生火灾时应采用何种反风方式,将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 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版

[2] 专家解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 戚宜欣,秦跃平.煤矿通风安全技术与管理[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4] 宁尚根. 矿井通(反)风技术与反风演习[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作者简介:解东亮(1980–),男,河北故城人,本科,工程师,负责采矿工程、瓦斯防治、系统设计等工作。

上一篇:试论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 下一篇:如何加强建筑企业预决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