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抑制性钻井液技术在桩123丛式井组的应用

时间:2022-10-27 02:44:28

强抑制性钻井液技术在桩123丛式井组的应用

摘要:针对桩123区块上部地层泥岩造浆严重,且埋藏深度大,钻井液流型胜难于控制引发的技术难题,制定出强抑制性钻井液技术方案。通过桩123丛式井组6口井强抑制性钻井液技术应用,解决了造浆严重的技术难题。钻井后期采用原有和白油剂复合,并及时转化成强抑制性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使得钻井施工安全顺利高效。

关键词:泥岩造浆 强抑制性 复合 防塌

一、前言

桩123平台位于桩西堤坝以外1.5千米,正是桩西地区滩海人工岛一个实例,人工岛上已有同成井10口。为扩大桩123区块开发面积,规划动用含油面积0.85平方千米,下达了6口井钻探任务。

二、桩123丛式井组钻井施工的几个技术难点

1、桩123区块上部地层埋藏厚度大,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三个层位厚度分别为990米、830米、1000米,累计厚度2820米。地层岩性多为造浆严重的泥岩为主。

2、钻探定向井造浆地层厚度相应增加。定向井钻进过程中钻具躺在下井壁上转动,使钻屑被研磨的更细,更易造浆。

3、造浆严重时,钻井液流型差,泥糊井壁形成小井眼,造成起下钻困难。

4、钻井液流型差形成钻井液滞流层厚度增加,假泥饼也厚;使得钻具包角变大,摩阻上升。表现为滑动定向钻进时严重托压,粘附卡钻的危险很大。

5、下部地层(东营组中下部、沙河街组)易坍塌掉块,对钻井施工作业和完井作业都不利。

三、强抑制性钻井液方案设计

分析桩123丛式井组钻井施工的五个技术难点,突出表现为地层造浆严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增强钻井液抑制性、抑制造浆非常重要。借鉴以往定向井的钻井实践经验,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原来使用的聚合物防塌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改进,完善了体系配方,制定了以下“强抑制性钻井液方案”。

1、提高钻井液中PAM的含量,由原来的0.3%上升到0.5%;为增强钻井液中聚合物的包被效果,再增加0.3%的有机高分子包被剂。

2、振动筛使用线性两联筛,筛布目数由原来的80目,改用100目。

3、更换新离心机,处理量由原来的60方/小时提升到80方/小时;再增加一台60方离心机,以备急用。

4、钻井液中使用铵盐类和硅氟类降粘剂,不再使用分散剂。调整钻井液流型达到设计要求。

5、钻井液的PH≯9,避免因PH值过高,引起粘土分散。

6、前期使用原油降低摩阻;钻井后期,使用原油和液体剂复合来降低钻具摩阻,满足滑动钻进的需要,避免粘卡事故,确保钻井安全。

7、钻至东营组中下部加足抗高温材料,转化成强抑制性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降低HTHPWL=12ml(130℃),以控制沙河街组坍塌掉块。

四、现场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在桩123丛式井组施工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自2012年7月25日钻机迁入桩123平台,12月17日全部完成6口丛式井组的钻探任务,连续施工145天,累计钻井进尺21238米,平均井深3539.67米,平均机械钻速25.25m/h,平均机械月速4673米/台月,刷新地区多项钻井指标。钻井施工过程中应用强抑制性钻井液技术,克服了上部地层造浆严重,下部地层坍塌掉块,定向井摩阻扭矩大等多项技术难题,使得整个钻井施工安全顺利、快速高效,圆满地完成了滚动开发桩斜123区沙二段油层的钻井任务。

下面以桩123-斜5井为例,统计的钻井液性能和钻井液材料用量。

五、结论

1.强抑制性钻井液技术应用于桩西地区定向井施工,钻井液流型容易控制。解决了因钻井液流型差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PAM和高分子量的包被剂复配使用,钻屑能从筛面上很容易滑落,不泥糊筛布,强抑制包被效果好。

3.钻井后期使用原油与剂复合能够有效地将摩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东营组中下部转化成强抑制性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防塌效果明显施工中没有发生井塌现象,完井电测井径曲线表明井径扩大率为5-8%

参考文献

[1]李克向.国外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李克向,周熠辉,苏义脑,等.国外大位移钻井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3]王卫彬等.桩139平台丛式井组钻井技术.新疆:西部探矿工程.2006

上一篇:抽油杆防腐防偏磨技术探讨 下一篇:伤害预知预警(KYT)在采油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