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生成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10-27 02:33:1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生成的几点尝试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生成的几点尝试:落实生成节点在于精心设问;挖掘生成资源在于创设情景;多留生成空间在于适时布白;营造生成氛围在于面向全体。

关键词:教学生成;课堂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79-1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使过去单调、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生成”呢?

一、落实生成节点在于精心设问,指点“柳暗花明”

任何一个新知识点都是和学生原有知识点相关联,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学生认知的角度、深度和开放度,找准学生的生成节点,让学生生成新知。如果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障碍时,教师必须立即给学生以提示和引导,或者调控生成节点的内容和难度,从而引导知识的生成。同时教师需要灵活地将激励评价与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效评价,随机应变,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过圆外一点M(2,4)向圆C:(x-1)2+(y+3)2=1引两条切线MA,MB,切点为A,B,求直线AB的方程。学生在作业中从直观入手进行了解答,但过程繁琐。为此,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求切点更简单?对学生提出了优化思路的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得出了由两圆相切求切点的方法:根据平面几何性质,以MC为直径的圆与已知圆C的交点即为切点,以MC为直径的圆方程为(x-1)(x-2)+(y+3)(y-4)=0,点A,B坐标满足方程组:(x-1)(x-2)+(y+3)(y-4)=0①,(x-1)2+(y+3)2=1②,①-②得x+7y+19=0③在解得切点坐标后求得直线AB的方程为x+7y+19=0。此处避免求切线,简化了运算但仅于此,也就过于平淡了。我继续问道:方程③与直线AB的方程相同,是偶然还是必然?求直线AB的方程的本质是什么?是否一定要求出A,B两点坐标?解题理念的突破,使学生打开了思路,进而想出了更多的解题的方法,如巧用设而不求法:切点是以MC为直径的圆与已知圆C的交点,设切点坐标为(x,y),则切点坐标满足方程组①,②和方程③,而是含x,y的一次方程,这说明方程③是过切点A,B的直线方程。

二、挖掘生成资源在于创设情景,打开“源头活水”

心理学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而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生成资源,无异于打开“源头活水”。在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教学时,通过合情推理得到不等式b+ma+m>ba后,结合实际情形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人的身材比例在黄金分割的时候是最美的,一般人下半身长与全身长比值在0.75-0.6之间。假设演员脚尖立起提高了,比例变为了什么?这中间又蕴含了怎样的不等关系?(因为b+ma+m>ba是成立的,所以踮起脚尖后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有学生说只觉得舞蹈演员很美,原来有这样的数学原理,这样的事例学生既觉得新颖又觉得非常适用,于是有学生突然发问:穿高跟鞋的道理也是如此吗?我反问学生,你认为呢?学生用会意的笑作出了肯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我再出问题: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的面积与地板的面积之比应不小于10%,并且这个比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 (填“好”或“坏”),学生利用不等式b+ma+m>ba很快得出了结论。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可见,真实的情景问题,给课堂生成打开了源头活水。

三、多留生成空间在于适时布白,静待“烟波浩渺”

生成性课堂要求传统的讲授性教学变为知识的生成性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问题不是越细越好,那种丝丝入扣、具体而微、甚至步步紧逼的问题,学生的思考空间小,压制了主观能动性,失去了思想上自由感和获取知识主动权的学生,何谈做学习的主人呢!多留生成空间,适时布白,每个问题之间都留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必要的思考时间。如:若二次函数y=-x2+mx-1的图像与两端点为A(0,3),B(3,0)的线段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多数学生作业中给出了正确的解答,有个别同学给出了不同的解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得的范围要比正确答案给出的范围要小。显然,如果直接告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就过于直白了。我设法引导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究,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这道题,知道了抛物线与直线相交时,抛物线不一定在直线上方,在直线上方、直线下方都是可以的;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学生还提到逆向分析的方法使他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有意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四、营造生成氛围在于面向全体,乐见“春色满园”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喜欢“顺顺利利”的课,追求课堂教学的“环环相扣”,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对于学生思维的“出格”往往重视不够,甚至采取压制的做法,总是要把学生拉回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其实,实际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可能出现不在教师预料中的情况,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挖掘背后的思维过程。虽然有的时候,学生的想法在老师看来似乎很幼稚,甚至是可笑的,但是我们却要象呵护幼苗一样去保护它,不能让它葬送在我们手里。也许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冷漠的眼神,就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反,一句激励的话语,就可能让学生爱上了生成的学习。民主而心中有学生的生成氛围,定能促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生成,乐见春色满园。

上一篇: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下一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