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之探究

时间:2022-10-27 01:43:49

低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之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便是应用题教学时应达到的目的。

在新教材中,把应用题与计算题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分类,是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更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数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因此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那么该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收集数学信息

收集数学信息是第一步,是解决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低段中基本上是以图画、表格、人物对话等方式来呈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低段学生来讲,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我们教师要注意的三种情况:一是问题中的数学信息较分散,要让学生多看几遍图,这样能从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问题中的数学信息较隐蔽,不容易发现,这时要让学生认真观看图;三是数学信息的量多,要正确引导学生收集有用的信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一般都比较粗心大意,仔细看图了解数学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掌握看图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教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先看图,接着自己在心里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再思考:除了这些数学信息还有其他的信息吗?

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一般难度的问题)

数学学习是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同的人的思维过程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当学生有所收获时,应肯定他们;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当他们碰到困难时,教师不该立即把答案告诉他们,我们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鼓励者。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例1,教师就要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求这一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新教材中经常会碰到“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敢于提问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提问,这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其实是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冲动,培养学生勇敢去质疑的学习态度。

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或解题思路不清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例1,可以先求出来了13人后共有多少人,再求出走了6人后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也可以先求出原来看戏的人中,走了6人后剩下几人,再求来了13人后,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往往只想到一种方法后便不再去思考其他的解决方法。这时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就非常的有必要,它能帮助一些学生开拓思维。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学生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通过讨论交流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

五、学生应学会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让学生经历过评价其他同学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才会使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的明确见解。此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忆和思考。一是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明确的了解。二是在解决问题结束后,还应完整地回顾分析和思考这个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内化为成熟的解题策略。

在教学解决问题中,学生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自己一定要能解释出它的意思,如果不能解释,那么你列出的算式就是有问题的。”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对自己所列的算式进行分析已成为他们的习惯,他们基本上都能对自己所列的算式进行分析。程度不大的解决问题,学生都能独立解决。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从低段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下一篇:眼球也会“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