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打造一生

时间:2022-10-27 01:40:10

经常看见这样一帮孩子:拿着板凳揣着书,眼里毫无光彩,脸上毫无表情,蹲在地上奋笔疾书,毫无疑问,这是“不做作业派”。时常听到老师有这样的感叹:这样的学生好话说了一大堆,没用;板子打断了,不行。今天蹲明天蹲后天还蹲,并且都是久经沙场,不会再畏惧什么,真是没办法。

4月17日――周一,照样是老师头疼的一天,两天的休息,学生“野”了,作业“忘”了,哪个班也有7、8个作业后进者,用老师的话说真是“黑色星期一”。一批一批的“蹲族”们相继赶来,照样地“刻苦”,两天的时间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内过完。这其中有个男生,很腼腆的样子,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班主任如是说:七门功课“全军覆没”,“惯犯”了,软硬不吃,不过倒很坚强,从来没看见他流过一次泪,无论你怎么打骂,真是没办法了。看着眼前这个男孩,怎么也想象不出是这样的学生。

听完了班主任的诉说后,作为年级负责人的我把这个男孩单独叫进了里屋,他一副大义凛然又不屑一顾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确实挺“个性”的!我决定换种方法,端起笑脸,尽量压低嗓音问:“你哪个村的,将来打算干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沉默,看样子班主任说的一点都没错――软硬不吃。

“怎么办?”我在心中问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每个人身上都应该存在着缺点和优点。因材施教,就应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内在因素而行。”想到这里,我开始试着和他聊天,放下作业的问题,谈谈他的生活、朋友、家庭、父母。在谈话的过程中,他戒备的心理开始慢慢地放松了下来,并且我发现,每每涉及父母的字眼,他的眼神中就多了些东西,似乎很难让人读懂的东西,我意识到他应该是十分在意自己的父母,是很有孝心的,这可能就是他内心最柔软、最隐藏,也是最脆弱的角落,我决定就从他父母人手。“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原本已经有些放松的他似乎又开始紧张起来,又是沉默,并且他把眼光移到了窗外,可能不愿让我洞悉他内心深处的脆弱。“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起码要互相尊重,你说呢?”他不明白我的意思,只是点头。“那么咱俩在谈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互相对视彼此呀?”我故意和他拉近距离,语调很低地说,又是一次点头。“我觉得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亲的人,每个人都应该为之自豪,你说呢?”我故意把答案留给他,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已经接受了这句话。“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据我所知,你是个大孝子。”我接着微笑地说,他的眼眶里此时已经是灌满了泪水,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我知道,我找到了能打开他心灵的钥匙,然后我又一次次地用父母的话题来冲击他,从父母的不容易到父母的爱到子女的行为,最后他竟然泣不成声。

“老师,我知道。我没有爸爸,我想爸爸,3年前他在车祸中走了。”越说他越激动,剧烈的抽泣使他根本说不去了,我拍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他。顿了一段时间他接着说:“我妈妈现在身体还有病,我没有心思再读书了……”又一次长时间的停顿,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角,也润湿了一个旁听者的心。“别说了,老师都明白。”我也被感染,说不下去了。我们之间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最后,我抚着他瘦弱的肩膀(因为他起初不肯坐下,我们一直在站着聊)说:“你要想想自己的将来,你要想想你妈妈和已故的父亲,你是他们的希望,不要永远地成为他们的心事,好好读书,将来好好报答妈妈,别让生病的妈妈为你操心,我听老师说,你脑子很聪明,如果你振作起来,我相信将来你会很有出息,你母亲也会很开心,这可是她后半辈子的唯一期望”。

第三天,在我桌子上放了一封很长的信,其中有一句话:谢谢您老师!好长时间没有人跟我说这些了,在我的生活中只有妈妈的叹息,现在我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叹息了,是我不争气;在我生活中,只有老师的不顾,同学的不屑,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永远记着您――

信的几处有皱起的痕迹,可能是泪水打湿过的,我意识到终于拨动了孩子的那根隐秘的心灵之弦,我对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当然,我不会奢望他能永远记着我,但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2006年4月19日――周三,这一天,有个曾经被丢弃的孩子从此站了起来。

后来,我在开教师会上这样跟老师说:“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太少了,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了解太少了,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多了责怪和怨言,少了耐心和爱心。要知道。我们学生身上都存在最亮的一点和最脆弱的一个角落,找到这个点和角落,用耐心和爱心去直击孩子的心灵,每一个孩子都将是最好的。这一点,也许将会是打造孩子一生的点。”

上一篇: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 下一篇:荧光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