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36例诊断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27 01:16:50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36例诊断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发梗阻的外科治疗问题。方法:复习文献,结合2002年-2010年8年中治疗的36例左半结肠癌伴发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6例术中均用结肠灌洗减压方法行结肠癌1期手术,效果良好,发生吻合口漏1例,3例发生切口感染液化。结论: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患者,对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在结肠充分灌洗减压基础上行1期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方式 1期结肠切除吻合术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为闭袢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近十多年来,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技巧的提高,围手术期管理的加强,尤其是术中结肠减压及灌洗的应用,使手术变得比较安全,多倾向于1期手术。我院2002-2010年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6例,均行1期切除吻合手术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36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62岁, Dukes分期;B期10例,C期24例,D期2例,病理组织类型:腺癌12例,粘液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2例.

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有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等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表现,.入院前有排便性状或习惯改变者32例,有恶心呕吐12例,腹部扪及包块6例,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者2例,x线腹部检查均有肠胀气,气液平面等表现,腹部CT示肠管扩张。36例分别在人院后2~72h行剖腹探查术。

1.2围手术期处理

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行急诊手术。

1.3手术方法

术中游离病变结肠后,结扎病变部位近端肠管,充分游离结肠系膜,切除病变肠段于近断端肠腔内插入大口径软螺纹管(直径3.0 cm)用纱布条扎紧。切除阑尾,由阑尾根部插Foley-22号导尿管,经导尿管注入含庆大霉素的温生理盐水灌洗肠腔,并用双手由近及远轻轻挤压肠管,利于肠内容物排出,至排出液清洁(生理盐水平均用量5000mL),再注入0.5%甲硝唑液500ml,拔出导尿管,包埋阑尾残端,修剪肠管断端,行端端吻合。腹腔内用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液冲洗,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常规扩肛至3、4指,每日2次,3~5d。术后每例均接受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化学药物治疗6个疗程。

1.4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3.2小时,全组36例出现1例吻合口漏,经双腔套管充分引流,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等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年,复发死亡3例,为晚期、低分化或未分化病例;其它原因死亡4例为老年患者,死于并存疾病,3年存活率81%。

2讨论

左半结肠癌患者由于结肠腔内大量含细菌的粪便潴留,肠壁薄、血供差,梗阻后肠擘缺血、水肿、变脆,致术后易发生吻合口漏与腹腔感染。传统方法多主张分期手术,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左半结肠癌1期切除吻合的病死率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右半结肠并无明显差异,术中肠道减压灌洗1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1],目前对左半结肠梗阻的处理已出现偏向1期切除吻合术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腹膜炎存在的情况下,结肠癌梗阻行结肠切除吻合术依旧是安全的,并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本组36例行1期切除发生吻合口瘘1例。我们体会1期切除吻合术的指证为:①一般状况良好,无严重伴发疾病,各重要器官功能无明显障碍②无严重腹腔感染及感染性休克③梗阻时间不长,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及水肿不很严重④术中经结肠减压或灌洗后近端结肠内容物已基本排空⑤估计吻合口符合“上空、下通、口正”[2]条件。同时我们还要注意:①加强术前准备,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②腹腔引流管应放置于吻合口附近,最好用双腔负压引流 ③术中即放置肛管,术后扩肛直至自行排气为止④术后加强外科营养支持,同时治疗并存疾病。

回顾本组病例,作者认为,左半结肠癌患者只要全身状况良好,对手术的耐受力与肿瘤分期好,行1期结肠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全身情况差,或肿瘤难以切除,则可视具体情况行分期手术或Hartmann手术、单纯的短路手术及造瘘术等姑息性手术。

参考文献

[1]晋湘,陈子华,陈志康.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8):520-2.

[2]张毅,徐茂林等.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在左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7,28(1):86-87

上一篇:加强优生五项检查,保障优生优育 下一篇: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