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中生近五年体质健康水平分析研究

时间:2022-10-27 01:04:42

辽宁省高中生近五年体质健康水平分析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中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对高中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保障服务,为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 体质健康 高中学生 辽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03-04

1 前言

高中学生处于向成人发育的最后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及其系统机能趋于成熟水平,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逐步定型期,这一阶段的健康状况将影响到成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健康水平。其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公平教育的重要体现。中学阶段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在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学校、社会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必定会给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带来保障。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近五年辽宁省城市及农村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高中学生群体,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获得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与健康体能相关的测试数据。

(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3对测试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并分类,制作图表。

(3)访谈调查法

访谈对象来自辽宁省教育管理部门及部分城市高及中学的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家长等共43人。访谈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综合情况、“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实施情况以及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成分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标准体重比例有所下降,农村好于城市。偏轻趋势明显增加超过40%,农村更加严重。城市超重倾向接近20%,其中肥胖比例又小幅增加。总体上反映出目前高中学生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密度的指标呈下降态势,说明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身体的匀称度欠佳,针对目前20%的超重倾向和40%的偏轻态势,合计超过60%的高中生亟待提升身体成分水平,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社会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度。(见图1,图2)

3.2 心肺耐力

3.2.1 循环机能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循环机能的优秀率大幅度提升,接近80%的城市学生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农村学生超过90%。农村学生循环机能水平不足10%,有待提升,而城市超过20%。可见农村学生的循环机能明显好于城市,提升此项健康体能素质对于偏轻和超重倾向的高中学生必须从改善身体成分开始,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都要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城乡差距问题不容小视。(见图3,图4)

3.2.2 呼吸机能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呼吸机能良好以上水平仅为40%,且变化不显著。超过40%的高中学生处在及格水平,接近20%为不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略好于城市,但整体上60%的高中生此项健康体能素质较差,说明高中生的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发育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家庭、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见图5,图6)

3.3 肌肉力量

3.3.1 上肢力量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上肢力量有较大幅度提升,良好以上水平城乡均超过70%,优秀率城市高于农村7%,不及格率有下降,总体上上肢力量水平农村好于城市,超过25%的高中生有待提升。家庭、学校都应通过增加相关体育活动内容迅速让此项素质得到巩固和有效提升。(见图7-图8)

3.3.2 下肢力量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下肢力量达到优良以上的比例有提升,城市不足50%,农村超过60%,超过40%的城市高中生为及格水平,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尚存在超过40%的提升空间,这是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见图9,图10)

近五年来,辽宁省高中生柔韧素质没有显著变化,优良以上水平平均为70%左右,城市超过30%的高中生处在及格水平。总体上农村好于城市,尚有30%的提升空间,城市高中生相应的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身体的柔韧性差就会影响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甚至是一生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柔韧素质是身体健康素质的要素之一,必须尽早引起家庭、学校教育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见图1l,图12)

3.5 健康体能综合评定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持续小幅提升,平均尚在及格水平,只有农村女生达到良好水平。城市高中生总平均分比农村低2%,城市男生比女生差。(见图8)高中学生健康体能优良以上水平均有提升,合计超过50%。城市学生不及格率有所下降,仍高于农村。(见图13-18)辽宁省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不均衡发展,10个城市近五年有提升,其中5个城市达到良好水平,3个城市接近良好水平。最高与最低相差8.4分。辽宁省各城市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相比城市高,7个地区有提升,7个地区达到良好标准,最高与最低相差12.8分。

近五年辽宁省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9个城市优良以上水平有提升,2个城市优秀率超过10%以上,6个城市良好率超过50%以上。10个城市不及格率下降,但只有4个城市在10%以下,现状不容乐观。(见表2)

4 结论

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目前偏轻态势和超重倾向依旧形式严峻,循环机能水平大幅度提升,60%的高中生呼吸机能较差,超过25%的高中生上肢力量有待提升。下肢力量尚存在超过40%的提升空间,柔韧素质没有显著变化,尚有30%的提升空间。健康体能优良以上水平均有提升,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不均衡发展,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平均分相比城市高,分差较大。各城市高中学生健康体能总体评价优良以上水平有提升,不及格率下降,总平均分持续小幅提升,但尚在及格水平,城乡差距值得关注。总之,近五年辽宁省高中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上依然没有显著改善。

5 建议

5.1 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机制

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成功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保障,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能脱离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家长依赖学校,学校漠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为避免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盲区,必须跟进家庭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以及责任意识,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定型阶段,家庭的责任更重大。因此,必须加紧完善家庭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5.2 落实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情况

政府要统筹协调,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政规划应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需求,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综合利用。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应重点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目前,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的情况还不理想,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只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才会形成。

5.3 尽快出台高考体育考试制度

把体育成绩作为升学手段,是使教育由围绕“主课”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跨出的坚实步伐,更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体育加试是未来人才激烈竞争的一个体现点,把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并以此使学校、家长和学生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必然会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高中学生体质不佳,对大学生活,甚至工作都会有不良影响,提出高考增加体育考试内容是为了让高别是高三学生回到阳光下、操场上,保证开课时间,让高中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好,这无疑对学生一生的健康都有益处。

上一篇:课外运动竞赛危机管理研究 下一篇:浅析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