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发生器在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7 12:55:25

时钟发生器在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根据现下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控制效果以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校准程度进行必要的简单、可靠性的控制,实现整个广域测量系统内部的稳定相量测量单元以及服务器高端配备需求,使得整个系统的稳定器根据一定同步的时间要素以及较为先进的电网低频振荡抑制手段,确保不同厂站数据的同时间控制效果,满足总体电力控制效益的不断改进。

关键词 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控制工程;时钟发生器;同步效果;输电质量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127-01

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基本结合局部信号的反馈效应进行管理,由于这类信息对于区域间的震荡模式没有较好的反映效果,必须借助广域测量系统进行内部实际时间精准问题的解决。由于整个广域电力稳定系统根据同步测量单元、励磁控制系统以及必要规模的传输网络构成,针对内部数据控制机对于发电机联络过程中的功率数据进行发电机转动惯量的估计,结合对电网低频振荡的实时监督控制,进行辨识系统内部主导模式进行分析,保证控制中心适当改进策略的制定,使得融合叠加效应的具体精度的标准时间把握工作以及标准服务控制机械在不同地域的硬件系统的标准配备,满足整个广域电网控制标准效率的全面提升标准。

1 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在控制应用过程中的时钟同步要求具体内容研究

电力系统的广域控制处理工程根据实际地域的分布状况,以及伴随不同厂站电力信息数据传输的时间同步需求进行一定内部精准坐标系统的规划以及建立。具体的电力系统关于时间同步控制的精准效率要求主要包括:内部事件顺序的记录结构、故障录波装置以及远程终端总体控制设备等一体化系统配备必须结合地域1 ms的时间同步精准度进行总体控制;而涉及到馈线终端结构的装置以及微机安全自动控制机械、配电系统等的具体同步精度需要满足低于10 ms;电能量收集设备、输电监控系统以及实际变电站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结构等的具体同步精度控制范围上升为1 s以内。总之,在既定的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控制环境中的具体时钟同步控制工作主要结合控制端的集合效应以及单元时标等要素进行系统允许的时标相对误差以及基准时间效率的计算,使得操作控制系统中的时钟装置能够根据一定的复杂精度控制范围以及定位校准控制工具进行同步标准的再次确立,使得广域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发送程序等会自行进行时标标注,其中定位控制校正系统结构下伴随的实际误差主要是信号采样点的实际误差,结合两个系统的时标偏差进行对比,可以证明目前不同地域的电力厂家进行时钟同步处理的具体误差不高的现象。而实际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在进行控制的工程实践活动中,结合相量测量单元经过计算机的命令改造以及稳定器结构的传输工序等,内部产生的时间滞后效应主要是网络传送延时现象引起的,关于电网的电力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具体延时现象维持在16 ms;相量测量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实际接收的数据包的有效决策信息以及具体转换的控制指令进行自身时标的控制器客户端传输处理,使得一定过程的解码后的具体时标命令内容以及自身结构的客观时刻效应进行对比之后,关于整个数据内容的时戳有效性有了一定标准的判断。因此,根据关于电力控制系统的不同单元结构的时钟校正要求进行内部基准时钟同步误差的控制最好维持在2 ms以内,对于超出设计要求的不同步部分,必须进行必要改进,否则将严重影响整个广域内部的稳定器结构校准效果,不利于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控制效率。

2 必要的对时改正方法分析

2.1 改正方法分析

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不同平台的时钟控制源的展现效果不同,根据硬时钟以及软时钟的运行阶段效果以及电池支持效应进行总体评估。关于硬时钟的内部振荡器驱动支持主要依靠石英晶体进行输出脉冲数值的设计累积处理,使得必要的时间要素得到完善,所以关乎硬时钟结构的具体精准时间控制效果主要根据晶振频率进行补充,目前不同工艺以及材料的堆积,在进行统一生产环节、标称频率设计的石英晶体,内部的实际呼应频率以及标准是不同的,内部的量级偏差各不相同,满足常温范围环境下的具体误差也时常存在。根据计算机内部系统支持运行的同步校正软件进行硬时钟控制素质测试,由于计算机进行程序中断请求中需要进行计数,包括具体的分秒数据等,同时允许外部程序进行时钟设置程序的读取。软时钟在进行运行过程中,结合必要的反病毒程序以及屏幕保护程序下的日志文件频繁调换,会带来大约54.936 ms的误差,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使得与硬时钟的不确定误差不断增长,这种综合运行情况下的不同时间波段的起伏现象,具体平均值效应满足在6 s/d。因此,根据计算机系统平台的具体时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现象还不能够完全依靠工业级手段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同时也不能根据时钟的具体精度水准进行广域电力稳定器的工程实际应用。要满足整个关于时间控制工程的同步精准效应,就必须根据准确的对时以及高精度的守时工序进行双重处理。其中,关于具体的对时方法主要包括,脉冲对时、串口报文对时以及编码方式对时、网络对时等。脉冲对时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对时信号进行秒分标准的约束,整体精度较高,但只能校准到秒;串口报文方式则根据设备的时间报文信息在被授时装置的信息全面性维持工序中进行处理,但内部程序存在一定的时延效应,具体的授时精度就比较低;关于必要编码程序的对时精度比较高,可以保证一定精度效率下的对时和守时标准,但整个编码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具体的支持设备成本比较高;网络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网络时间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精确时间维护,具体精度水准可满足50 ms,但支持设备的成本费用较高,实现标准也相对复杂一些。

2.2 实际校正方案设计

因此,考虑到GPS定位系统授时处理的实质功效以及单个时钟发生器的具体要求进行计算机内部计数值的设计,使得一定指令运行下的所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结合校时串口的时钟板结构进行脉冲信号引脚结构的追加,使得脉冲上升阶段的具体时刻与GPS时刻的误差满足在50 ns以内,整个脉冲持续时间在1 ms以内,并根据对应的串口进行数据包的提供。根据此类信号的引脚内容进行计算机串口的引用,出现秒脉冲现象时,将会自动触发操作系统的响应,使得具体函数的开始操作程序开始发生,同时根据串口数据的接收时效进行相应解码处理,使得整体脉冲环境中的对应定位标准时间进行确立,满足后期整个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控制时钟发生器的具体精度要求,实现整个电力服务工作的同步运行,满足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标注的不断进步,促进人们生活、生产用电质量的不断提高。

3 总结

根据高精度时钟发生器的可靠标准校正处理能力以及广域控制系统的实质要求,进行实际电力运行过程中的同步误差和间隔误差的控制,使得整个广域的稳定器具体的实时控制领域的工作满足现代工程的实用标准要求,促进后期电力服务标准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国家统一事业发展的必要时效价值水准。

参考文献

[1]陈向宜.采用广域测量信息反馈的广域PSS参数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1(18).

[2]程林.基于多信号在线辨识的广域PSS协调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9(08).

上一篇: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下一篇:钢丝绳漏磁检测中几种常用磁传感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