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蔚蓝色的峡谷》中的道家思想

时间:2022-10-27 12:43:51

论《蔚蓝色的峡谷》中的道家思想

【摘要】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是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珍宝。著名作家康斯坦丁・萨布罗夫创作的《蔚蓝色的峡谷》就是一曲流淌着自由与宁静、和谐与浪漫的乐章。这个用俄语创作的短文,却蕴含着中国道家的思想。作品洋溢着作家渴望自由,追求祥和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出道家遵循自然,无为不争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文中的道家精髓。

【关键词】作品;中国文化;道家思想

道家的产生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和华夏民族的根性是分布开的,就这一点,它的出现比儒家就早很多年。有考证的道家文化创造者,就包括黄帝轩辕,青帝伏羲,广成子,后面还有杨朱,老子,庄子。道家文化的产生和华夏文明同渊同源的,不可分割的,道家文化的创造者跨越历史长,人物分散度广,可以看出是个很松散的组织,从流派上去界定也很难。是一个传承上不严谨,组织上很松散,但是文化血液一脉相承的文化流派。其精辟的思想和境界却是其他学说流派很难超越的。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和自然,但是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

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都会对其生活感受和理解产生影响,影响他的创作心态和审美体验。在中国,乱中求静的心态让很多读书人选择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自产生以来就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道家尚柔,不争,不敢为天下先,偏重于“自然”与“直觉”。寂静,保守,平和,注重亲近自然的神秘力量是道家倡导的心态。中国人热爱自然,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精神都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赋予了中国文化以自由和奇幻的色彩。

上世纪初生活在中国的俄罗斯侨民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久居中国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有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中国的道家文化思想。因为俄侨诗人的经历大都是坎坷的,他们卷入历史的风暴,背井离乡,漂泊异国,心里的痛苦和创伤难以向外人倾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中国道家思想中的“静”,“安”便理所当然的被俄侨诗人接受。他们远离是非,回归自然,渴望摆脱束缚,恢复本性的生活。《蔚蓝色的峡谷》是中国俄罗斯侨民作家康斯坦丁・ 萨布罗夫于20世纪初发表的随笔。文章以“文学艺术联合会”成员们的聚会为铺垫,以讲述自己最可怕或最有意义的事情为叙事线索,以一名成员的一个梦境和一封信为主要叙述内容,反映了俄侨渴望安宁与祥和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是道家思想的呈现。

文中很多地方都预示着道家的自由无拘束,返璞归真生活的思想。诚如文中所说的:“文学艺术联合会”本身的含义就好比一座远离尘世的寺院,人们到这里可以抖掉身上的世俗的风尘,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文学艺术联合会”的名字就是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而他的成员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更是不言而喻。他们厌倦了现实的生活,追求闲适自由,渴望一份宁静的生活。除此之外,文中还提到“文学艺术联合会”的守护神巴比涅夫斯基后来在澳大利亚干起了家禽饲养的行业。这种生活犹如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不拘小节,自由自在;西佐夫斯基,一个曾经的飞行员,现在以教课为生。他富于幻想,心怀浪漫,从不将钱放在心上,即使为此饿肚子也阻碍不了他追求“游乐的心”。 道家文化是那么地平易近人,真真实实的存在。

蔚蓝色峡谷的发现:

《蔚蓝色的峡谷》中,主人公西佐夫斯基在自己的梦境中发现这个蔚蓝色的峡谷,峡谷是这样出现的:

“我梦见一道宽阔的峡谷”,西佐夫斯基讲开了,“它在渐渐的变窄,一股湍急的溪流奔腾而下,响声如雷,溪水岸边还长着一些不太高的树。绿草如茵的地面上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的两侧开满了鲜花……”

……

“……峡谷变得愈加幽暗狭窄了,两侧的峭壁也愈陡愈高了”

“……峡谷忽然到了尽头,峭立的黑岩像剧院的大幕一样徐徐拉开,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片宽阔的鲜花盛开的山谷,凤尾花、铃铛花,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的蓝花把山谷染成一片蔚蓝,生机勃勃,美丽壮观......”[1]

蔚蓝色的峡谷的出现与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发现显然是如出一辙: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首先是有一处美景,走到尽头却是柳暗花明,这里景色优美,引人入胜,是一块带有强烈道教色彩的洞天福地。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的仙境,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境地。中国人都了解的昆仑山和蓬莱岛就是道教最具影响力的仙境。道教名典《云笈七签》第二十六卷如此记载昆仑山:“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地方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币山,……山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山,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仑。”对于蓬莱仙境是如此记载:“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北到中山北阿门外,乃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海内十洲记》这样记载蓬莱:“外北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由此可见,昆仑和蓬莱都是山水环绕,远离尘嚣,与世隔绝。[2]

在道教神话中,还存在着“壶”天的传说。壶天就是开口小,内腔大的景观。而无论是“洞天”还是“壶天”,他们都与世隔绝,外边的人并不容易发现。蔚蓝色的峡谷便是如此:这里开口小,里面环境优雅,山水优美,而且是与世隔绝的,正如西佐夫斯基描述的:“远处是一排轮廓起伏的山岗,将谷地封闭起来,还有一座不大的湖泊......”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是如此: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厌倦了漂泊孤零陌生的异乡生活,那个蔚蓝色的峡谷就是西佐夫斯基心中的天堂。康斯坦丁・ 萨布罗夫笔下的蔚蓝色的峡谷与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都是带有浓厚道家思想色彩的洞天福地,他们犹如道教的仙境一样神秘,悦目,赏心。

上一篇:中世纪商人会计账簿解析 下一篇: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分析